配色: 字号:
诫子书
2022-06-18 | 阅:  转:  |  分享 
  
16诫子书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新课导入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作者名片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信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
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更值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的重视。课文朗读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字词学习夫(
)淡泊()淫慢()遂()穷庐(
)险躁()fú●◆生难字dànbóyínsuìlúzào●●●●●●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助
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字词释义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集
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修养性
情。治,修养。岁月。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古今异义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
)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
端今义:丈夫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古义:增长今义:广泛;宽广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一词多义意与日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静以修
身()歌以咏志()可以为师矣()
消失离开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用介词,凭借◆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文言句式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课文解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仔细阅读这句话,思
考: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
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因
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
基础上的美德。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
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这句话的含义
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深入探究1.本文中
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志、学、才。作者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2.阅读全文,由文中的一些警句你联想到了哪些名
人名言?推荐给大家。结构梳理治学惜时修身诫子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艺术特色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本文在修
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
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
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拓展迁移诸葛亮的
鹅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