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5.素问·评热病论

 昵称1Z7nN02j 2022-06-18 发布于福建

宏五学堂 2022-06-18 04:29 发表于天津

中医故事——《红豆蔻篇》调味品中有医道音频:00:0002:26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 节 素问·评热病论

题解 评,议论也。本篇评论了外感热病的重证与变证—-—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的发病原因、病理、症状及其预后,并着重阐明了"邪"、"正"消长的变化规律。高士宗说∶"评热,论热病之变证。风厥、劳风、肾风、风水,皆热病之变。举而评之,故曰《评热病论》。"

提要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

(1)讨论阴阳交的发病原因、病理、症状及其预后;(2)阐述风厥的病因、病理、症状及治法;

(3)论述劳风的发生原因、病理、症状、治疗及预后;(4)讨论肾风症状及其误治变证——风水。

原 文一

黄帝曰;有病温者,汗出辄【1】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2】,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3】,不见一生,虽愈必死【4】也。

【注释】

【1】辄∶犹"即"也。

【2】阴阳交∶阳邪入于阴分而交结不解。

【3】三死∶汗出而热不去,死有三候∶不能食,二脉躁盛,三秆言失志。故曰"三死"。

【4】虽愈必死∶吴皇注《素问吴注》∶"虽或稍愈,犹必死也。"指病情即使有所减轻,预后仍属不良。

原 文二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1】。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2】,饮之服汤【3】。

【注释】

【1】风厥∶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注∶"以其太阳感风,少阴气厥,名谓风厥之证。"【2】表里刺之∶谓刺法当泻足太阳补足少阴。

【3】饮之服汤;《太素》无"服"字。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饮之汤液,以疗其内。"马莳注."又当饮之以汤剂,以止逆上之肾气,则可以治斯疾也。"张介宾注;"饮之服汤,即《脉度篇》所谓虚者饮药以补之之意。"

原文三

帝日:劳风⑴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⑵,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⑶,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俛仰【4】。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⑸。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⑹,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注释】

[1] 劳风:张志聪《素问集注》注:“劳汗当风,而伤其肾也。''

[2] 法在肺下:尤在泾《医学读书记》:“劳则火起于下,而风又乘之,风火相搏,气凑于上,故云法在肺下也。”

[3] 强上冥视:王冰《补助黄帝内经素问》注:“膀胱气不能上荣,故使人头项强而视不明也。''

[4] 以救俛仰:俛洞“俯”。尤在泾云:“肺主气而司呼吸,风热在肺,其液必结,其气必壅,是以俯仰皆不顺利,故曰当救俯仰也。救俯仰者,即利肺气散邪气之谓乎。”

[5] 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巨阳,太阳也。谓引导太阳经气,使之沟通肺肾精气。

精者,指少壮精气充沛之人,经治疗则三日可愈;中年人精气稍衰,须五日才愈,不精指老年体弱精衰者,则

其恢复较退而需七日方愈。

[6] 其状如脓;《太素》“脓”上有“稠"字。

原文四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駙痩然⑴,壅害于言S,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

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⑶,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湊之,故少气时热成1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2】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⑵。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3】,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脱膈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⑴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帝曰:善。

【注释】

[1] 面駙癮然:张介宾《类经·疾病类·三十一》注:“腊,浮肿也。”杨上善注:“疣然者,肿起貌。”按:《甲乙经》“然”下有“肿”字”

[2] 壅害于言:张志聪《素冋集注》注:“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水邪上逆,故密害于言。”

[3] 正僵:即仰卧。

[妇风水:由肾风误治而变成水病.与后世所言的伤于风邪而致的急性水肿有所不同。

[5]少气时热:张志聪《素问集注》注:“风邪伤肾,精气必虚,阴虚则阳往乘之;故时时发热;肾为生气之源,故少气也。"

6迫肺∶正偃则水邪上迫于肺。

77腹者,至阴之所居;张志聪《素问集注》注;"太阴者至阴也,水邪上乘于腹,始伤胃而渐及于脾,故微肿先见于目下,脾主约束也。"

【8】真气∶张志聪《素问集注》注∶"真气者,藏真之心气也。"【9】胞脉∶胞即子宫,胞脉即子宫的络脉。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