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22年5月14日上午,曹德旺宣布称:“福耀科技大学正式开工。”这是曹德旺以个人名义耗资100亿建立的大学,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建成后,将直接上交给国家 。“在中国只有两个企业家,一个是任正非,一个是曹德旺,其他都是商人。”原本,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靠着自己的努力,一跃成为世界“玻璃大王”。在遭受西方经济霸权的情况下,他无所畏惧,一人硬刚两个国家,为中国品牌迎来无上荣誉。他坚持为国为民,建立大学之前的几十年来,个人累计善款已经高达160个亿。他还承诺,自己去世前,要将所有资产全部返给国家,而给子女留下的,只是如何为人。“金庸小说里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只有他,真正做到了。”  他出生那会儿,曹家家底丰厚,父亲曹河仁曾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收益不菲。只是,时局动荡,兵荒马乱,老百姓的命犹如浮萍一样无依,大家四处逃窜,曹家也是如此。因为生意难做,生活开支大,入不敷出,曹河仁思考再三,决定迁回老家福建福清,避避风头。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回程的这一路上,曹德旺一家命运一夕骤变,发生了强烈的转变。离开上海的时候,曹德旺一家人乘坐客轮,把财产放在另一艘货船上运输。谁知,货船突遭风暴,沉没于茫茫海域之中,所有财产瞬间化为乌有。这一年,曹德旺一家开始过上一贫如洗的生活,而曹德旺,刚满两岁。自从曹德旺记事起,家徒四壁,揭不开锅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一家人一天只能吃两餐,而且还都是些没什么营养的汤汤水水。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曹德旺相较于同龄人身形矮小,经常被人嘲笑。可他懒得反驳,也不会在意,嘴巴长在他们身上,任别人说去。俗话说得好,苦难磨练人,更成就人,曹德旺正是在这时候,培养了一身骨气。“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 “不要到外面说咱家的情况,也不要说肚子饿,人要有志气,扛过去就好了。” 由于家境贫寒,曹德旺直到9岁才去上学,很快又在14岁的时候被迫辍学。结果,刚辍学就赶上闹灾荒,颗粒无收,曹德旺只能到外做些杂工挣钱。曹德旺身材矮小,大人们都有些瞧不上他,总是欺负他,让他小小年纪就过早见识了人间险恶。可他绝望地发现,即使他再努力赚钱,全家还是在挨饿,根本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他开始倒腾各种小生意,贩卖烟丝,贩卖水果,在街上拉过滑板车,修过自行车,极其艰难,只得勉强维持生计。而且,那时候做生意基本上是踩着钢索走路,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为了照顾母亲,曹德旺结婚很早,但他一直都想出去闯一闯。幸运的是,他的新婚妻子很支持他,将嫁妆变卖为现金,他又和别人借了点儿钱,开始向乡亲们收购白木耳,然后提价多几倍售往江西。刚开始,曹德旺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可惜好景不长,怕什么来什么。 他只好挨家挨户的上门,言辞恳切地保证:“以后一定会一分不少的把钱还上。”后来,他各种杂活累活都干,拉过板车,做过果苗技术员,去农场推销树苗。本来,曹德旺在果苗销售方面是实打实的外行,但是他不浪费一分一秒。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已经属于当地富翁级别,但是曹德旺所求,不仅于此。 1976年,曹德旺回到家乡福清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向几家乡镇企业出售水表玻璃。他初次接触到玻璃制作工艺,就发现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经年累月,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采购员,但曹德旺却早已积攒了不少名气。同时他极其敏锐和聪明,只要和其他采购员聊上两句,就可以大致知道对方手里的生意到什么程度。此后,他用7年的时间,深入调研玻璃制造行业的背景和前途。1983年,玻璃厂经营不善,即将倒闭,曹德旺顺势接过这个烫手山芋。然而,在别人看来,这就是个烂摊子,可曹德旺却把它当成香饽饽。他先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获取提升玻璃的标准,他单枪匹马杀到北京建材部。一个小地方的小厂子,有这份勇气去对标北京建材,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直到曹德旺的玻璃出炉,将其他玻璃压制得暗淡无光时,人们才意识到,那是燎原的星星之火。玻璃质量过关,根基牢固,很快全国的订单便如雪花一般纷至沓来。到年底,曹德旺的厂子已经获得20万的利润,开启了他“玻璃大王”辉煌之路的开端。 1984年,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同时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回程的时候,他将拐杖扛在肩上准备上车,被司机大声吼了一句:“老曹,上车时小心一点,车玻璃不要给我碰了,几千块钱一块呢。”曹德旺难以置信,他自己本身就是做玻璃生意的,一片水表玻璃的成本很低。 他发现,不是玻璃制造的成本高,而是国内没有制造汽车玻璃的技术。“他们能够卖这样的价格,是因为他们太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做不出这样的东西,所以才以不友好的价格在中国市场出售。” “没有人做,我来做,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得上,用的开心 ,用的安心。”这时候,曹德旺制作水表玻璃的厂子已经小有成就,生产线相对成熟。他四处打听,得知上海耀华玻璃厂有一套旧的汽车玻璃设备图纸,立马连夜赶到上海,耗资2万元将其买下。用了大量时间将零件找齐,紧接着,他又从芬兰买回一台先进的设备。历经重重困难,中国第一块自主研发并制造的汽车玻璃成功出世。然而,生产出来只是第一关,如果卖不出去,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搭。毕竟是中国刚生产的汽车玻璃,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公众认可。一直以来,曹德旺都凭借道义做生意,他把自己的玻璃定价十分平价,很快就打开了国内市场。短短两年,曹德旺完全改变了外国垄断中国玻璃市场的局面。 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浪潮,曹德旺不断吸引人才,引进技术,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直到推广到全世界。如今曹德旺的玻璃,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国际地位稳如泰山。曹德旺还获得了玻璃行业的奥斯卡奖—凤凰奖,成了明副其实的“玻璃大王”。 功成名就,荣耀加身,但是曹德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不仅于此。在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曹德旺果断拿出2000元给母校买桌椅。后来事业蒸蒸日上,曹德旺仍不忘做慈善,每年都会拿出大量资金来做善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深知,扶贫先扶志。
由民营企业家捐出自己的公司所持股票,利用股权收益投入慈善事业。2011年5月,曹德旺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用的是个人名下的三亿股股票。紧接着,他还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培养慈善事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作为世界第一的“玻璃大王”,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前100名里,却不见曹德旺的身影。那是因为,他把自己所获得的大部分利润都捐出去补助民生了,留给自己的只有凤毛麟角。2020年新冠疫情,曹德旺不断往疫情区提供物资和财力支持...... 从他1983年实现自负盈亏开始,一直到现在,曹德旺的个人累计捐款已经达到160亿,曹德旺担得起“中国首善”的称号。 当然,对于曹德旺,人们佩服他,更重要的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他极其爱国,放弃美国绿卡,还教导三个儿女也退掉美国绿卡。“如果加入美国籍,福耀就不是中国人的了,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不能做对不起历史的事情。”小时候一本八角钱的《新华字典》,一本三块钱的《辞海》让他手不释卷。 后来发家后,他的书柜堆满大量藏书,都舍不得借给朋友。他喜欢《曾国藩家书》,一开始一知半解,后来阅历丰富了,才懂得其中的道理。他将一个和尚为曾国藩开的十二字药方挂在办公室,时刻激励警醒自己:文化不是一张又一张纸,而是一点一点渗入人的内心,成为一个人的底蕴。文化不是用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文化是用来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的。文化最高深的作用,是用来锻炼智慧,修养心性,培育君子坦荡荡的道德根基。俗话说得好,无奸不商,但曹德旺,偏偏就属于商人里面的“君子”。曹德旺不怕别人说他有钱,大家都说有财而不露富,他却一直无所谓。面对采访,一句“追求阳光下的利润”让我们肃然起敬。曹德旺几十年经商,不坑蒙拐骗,没有外债,所有资产都是一分一分实实在在积累下来的,这就是他的底气。2011年,福清财政危机,向曹德旺借钱,让他以个人名义担保,同时把福清的所有收费站抵押给曹德旺5年。这分明就是可以坐地收钱的事,曹德旺却只收了两年,只把自己的本息收回来。他利用中国文化解释说,“贪”字和“贫”字很像,一不小心就贫了。十几年过去了,曹德旺本身已经成了一块儿响亮的金字招牌。而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道,带领着他的公司始终站在世界中心。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碎片化的走马观花,都让我们在自我尚未建立完整时,容易变得焦虑,这山望着那山高,最终导致一事无成。而曹德旺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沉下心来,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儿,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而曹德旺只赚取阳光之下的利润,同时取之社会,散之社会。如今的曹德旺,依旧奔走在各个慈善事业中,一直为中国真正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长相也越来越像弥勒佛,普渡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