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章:《地震后的洗礼》四~五

 星火文苑 2022-06-18 发布于安徽


荐赏
志章 佳作



《地震后的洗礼》四
作者/志章

   

(四)

  "诗人的气质大多都是多愁善感。"常把简单些当口头禅的晓媛,此话并不简单。
  "写过诗的人末必就是诗人。"大志心里说。大志一直认为创作诗歌的诗人,都是有特质的人。所谓特质,不仅有宗教涵义,也同精神疾病有关联。"你去过地震重灾区吗?"大志问晓媛。


  看着锦江河浅水上扑然飞起的白鹭,晓媛摇了摇头。
  "我今年初去过北川。回来后有一股写作冲动,就写了篇《碉楼上沉重坚毅的守望》。
  《碉楼上沉重坚毅的守望》:
  怀着为灾区人民做点事的意愿,我们志愿者医院心理康复义诊队伍迎着初升的秋阳,向目的地北川进发。


  在大灾大难面前,有许多来自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抗震救灾志愿者,他们出钱出力,不畏艰险、困境,真情援助,其人格魅力梅骨生香,其冰心玉壶般的奉献情操可垂范当代,激励今人,引导后人。他们谱写出的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来寻医问药的灾区父老乡亲、兄弟姊妹,衣着极为简朴,举止言谈也十分朴实。在遭遇到如此大的灾难后,他们仍然保留着山里人内敛、沉着的民风。这是羌族人遇难不惊的性格吗?
  下午3时半,义诊结束后,我们队伍依从到北川县城去看看的提议,向北川县城驶去。


  北川县城 传说大禹故里的北川县城建于1442年,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这座在王家岩和景家山两山环绕、娟秀内敛的小城,正好座落在龙门山断裂带上,清丽绿玉般湔江穿城而过,将这山坳中的小城分为新城和老城。小城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一条翻山的二级公路。但,如今的北川县城被铁丝网团团围绕封锁起来,早已不熊随意迷出了。


  我们沿着被封锁铁门右侧铁丝网缓缓上行至500米处的山腰间,俯瞰被地震毁损得面目全非的羌人城廓。在灰色阴沉的氛围中,我们的目光无声地投向山下死寂般的北川县城。我也静穆地象致哀似的把目光从山下龟裂、坍塌的公路由近到远地从毁损静寂的小城悄然走过。怎么城廓上连一只鸦雀都没有呢?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此刻怆然读上心头。然后,我以身下山坳中被毁损却无声抗议的城廓为背景,留了个影。这是向北川县城永诀么?
  据当地人说,仅2、2万人的深山小城,还有近半人永远留在了这死一般沉寂的小城垮塌房屋的废虚下面了。我们在山腰间目睹到了末亡人祭奠、追念亡人的香烛和祭物。
  用疏导之法治服了水害的民族英雄大禹啊,你能忍看故里乡亲们的惨景吗?
  幸存下来的人们啊,活着要坚強!


(五)

  北川中学 从俯瞰北川县城的山上沉重、缓慢地走下来,我又来到绵阳市受灾最惨重的北川中学。
  用沉痛、轻缓的脚步,我走在北川中学垮塌的教学楼废墟上。我是怕惊动了已熟睡的魂灵吗?残壁瓦砾的废墟上,还有孩子们的鞋子、课本……令我惊讶的是一根用来打点滴的白色塑料管,怎么还留在废墟上---这难道就是托着吊瓶的李阳对着一块钢筋水泥板下的同学廖波高声呼喊:"好兄弟,我不想要你死!"那时刻之后,留下的遗落物?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笫一时刻,就赶到四川重灾区的温加宝总理,5月14日来到北川中学,他站在学校垮塌的教学楼废墟上,神情凝重,话语哽咽:"抢险救人,刻不容缓!"
  悲情诗人诗语凄凉又怆然:妈妈/我悄悄地走了/好冷好静好黑/妈妈我好怕/天堂的路啥时才能走到尽头/《我悄悄地走了》。


  5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川中学,看着瓦砾遍地的校园,看到正在施救的部队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员,是何种滋味上心头呢?当他得知还有数百名师生仍然被埋在废墟下面时,他焦急又坚定地说:"救人,只耍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
  期盼诗人的诗句悲凉中在守望:你不再回来/生命不再重来/我们却要守候/为你,为我们曾经的许诺/《你不再回来》。
  据报道,被埋的北川中学学生为了生存,喝下了平时用来写字的墨水。
  据报道,地震来时,北川中学教学楼"轰"然垮塌,1300多名师生被埋压在垮塌的教学楼下面。至今,还有700名师生永远地留在了下面。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我仿佛又听到了鲁迅先生"救救孩子!"振聋发聩的《呐喊》。


  救生停止后,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化服的防疫人员,每当他们在北川中学教学楼废墟上,施行地毯式喷洒消毒液之前,都要面对废墟默默致哀!
  默然的诗人傢是在教室里忘我地祈祷:在废墟下呼吸完最后一口气/他们睡了/此地校舍倒尽/只有天堂还响着上课的铃声/像经历了一次漫长的课间休息/他们幼小的灵魂/正走在另一条上学的路上/《泪水流尽》。
  拉铃的诗人在呼喚:孩子你怎么睡着了/孩子你醒醒/老师在等你/妈妈在等你/难道你不再想聆听老师的教诲/难道你忘了/妈妈在阳台上把你守望/等你讲述今天的故事/《铃声响起》。
  我轻缓地走出北川中学,看到一位当地的中年妇女朝着废墟、双乎抱着贴地的头扑伏在公路边,她是在把末归的孩子守侯吗?

  

作者简介



唐力 笔名:志章,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退休员工 现是华西医院《华西诗社》副社长    在岗时主编过医院工会会刊《职工之家》 多次组织职工开展征文比赛 是《四川工人日报》特约记者 有散文诗歌发表于报刊杂志上 是华西医院《年鉴》责任主编  医院形象委员会秘书长    在《星火文苑》发表过数十首诗歌 将出版个人诗集《情思.华西坝》(近100首诗收入集子)


郑重声明


此文版权归星火文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发表,违者必究!


星火团队成员


总编:思馨
副总编:姜水
主编:姜晓凡,张成忠
主管:虎哥,石桥


技术顾问:矿
法律顾问:李木子


编委成员:
深山篝火,野鹤闲云,云霞,吉祥如意,冰雕玉琢,虎哥,石桥过客,宁静致远,青山独秀,纵峰野老,若寄若黎,俯仰兴星,炎焱燚,肱茵,岁月如歌,红颜无过,狼魂烈鹰,左心奋赞,儒越儒风,执此天涯,天道酬勤,遗忘无忌,千古一诺,归星,一土,元真,伊冷,逍遥仙,曲藏,秋思,墨刻,仇光,邵平,凯琳,戴妍(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我们的宗旨是:
团结一致,勇往直前!齐心开创文学净土!与诗友惜缘共处: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投稿须知




投稿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