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备真传》的乾隆抄本透露了什么(上) ——对《罗汉行功短打》研究的颠覆性解析

 柳氏国术 2022-06-18 发布于山东

《武备真传》的乾隆抄本透露了什么(上)

——对《罗汉行功短打》研究的颠覆性解析

                文 / 柳国顺 王树德 张代寿

有关《罗汉行功短打》拳谱的研究与争论,一直让武史研究者感到兴趣。自程大力先生的考证文章《<</FONT>少林衣钵真传>考证》发表以来,十余年间,随着各种新资料的不断披露,相关问题亦逐渐清晰起来。本文所介绍的《武备真传》,编者因在以往相关资料中未曾见到过。故不顾有寡陋之嫌,斗胆断为是新建史料,并相信该拳谱的披露与解析,能使《罗汉行功短打》的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诚望对此谱研究有素的学者,对该谱的具体情况,包括收藏历史及本文细节等能做进一步介绍。全稿原文照登,因为篇幅较长,分上下两期刊出。

载有罗汉行功短打内容的书或称拳谱的各种版本,以成书时间而论,长期以来一直以“咸丰五年”抄本为最早,且具代表性。程大力先生的考证文章《<</SPAN>少林衣钵真传>考证》(载于《体育文史》20011月),后在其《少林功夫古籍的若干考证》中称“关于罗汉行功短打”(以下简称“程文”),就是依据“咸丰五年”抄本所作的。程文对罗汉行功短打考证得较早、论述得较细,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广泛。随之,不少同道学者也根据所掌握的其他不同的版本,先后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虽然这些不同的版本所载的内容存有差异,但是以“咸丰五年”抄本为首的有罗汉行功短打内容的诸家版本,其实都源于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书名应为《罗汉行功短打》的本子,这是研究者们的共识。乾隆版本未露面,就使得对罗汉行功短打的源流、内容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得对与之密切相关的螳螂拳及其创始人王朗等问题的探求,均陷入了难以真实求证的窘境。

今将张代寿所珍藏的稀世乾隆版本——《武备真传》展现出来,浅析一下。其中所蕴含的信息竟然令人大跌眼镜,以前许多看似正确无误的考证结果,被轻易颠覆。在尽力弄清楚一些涉及罗汉行功短打的真实情况的同时,也就显露出了《武备真传》所具有的极为宝贵的武学历史价值。

书名

首先,书的封面标明“武备真传卷之二”旁有“壹”字。这即是说,书名为《武备真传》;“卷之二”、“壹”,表明该书应有多卷,本册所集两卷只是《武备真传》的一部分内容而已。

其次,书名中所谓的“武备”,结合开篇“序”中所言的文事武备,系出自《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的话:“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是为文事者提供武备的学习掌握内容的意思。换句话说,此书的旨意是让人们从中得到武艺的真正本领。

再次,《武备真传》所收编的内容,并不限于本册所含有的“增补罗汉行功短打”。除此,一定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所以,书名自然不能定为《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更不能定为《罗汉行功短打》。

由此,程文所论述推断的“该书已失扉页,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这个说法显然是错了。其他的,诸如“少林武谱”、“少林衣钵真传”、“短打密钥”、“福居罗汉短打”等等名称,也俱非乾隆版本的原名,不过是后人根据手中的资料和理解另起的名称而已。

一、卢卿弗遑道人的“序”

《武备真传》开篇即是卢卿弗遑道人所作的“序”。序文(因阅读时不慎,致使首页下部残缺一小块,缺有二十三字,根据记忆并参酌其他文章补上二十字)如下:

                           

天地万物皆一气之所结而成。天地无气则阴阳息,万物无气则生机灭。养气顾不□□□□(重哉  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为尤重。养气之□□□□(道莫胜于)十八罗汉功与所谓罗汉短打者。诚能□□□神,錬神归气,直养无害。塞天地而感□□□□(鬼神,则为)神为圣,延寿卻疾,而忠孝仁义皆由于此。□□□□(而迂阔之)士,往往以短打为邻于邪。然而文事□□□□(武备千古)并用,自王公以至于庶人,未有专恃文事而不需武备者。彼夫和风甘雨与雷霆而俱摄,长养滋培复肃杀以为心,是天地不能有文而无武也。而人亦乌可弗讲耶。且夫行功短打,其道亦非浅鲜者。以乾坤交,以离坎既济未济;天地定位,水火相射,山泽通气,雷风相薄,遂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百八十四爻,悉会于行功短打之内。是又武备而兼乎文事者也。然则以短打为可弗讲者,是其人又未深通乎文事也。世之学者,欲出而治国,入而治家,勋业垂于竹帛,报称流于奕禩,可不于此加之意耶?是为序。

乾隆二十七年秋八月辛亥卢卿弗遑道人谨书于桃林草舍”

这篇署名“卢卿弗遑道人”的序文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以下几点情况:

1、从序文内容结合书名来看,该序对应的是《武备真传》这本书,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武备真传序”。并非后人所认定的,是弗遑道人为别人所作的“罗汉行功短打序”,或是别的什么序。

该序的论述,从天地万物之气引到人的养气的重要性,认为十八罗汉功和罗汉短打是很好的“养气之道”。批评了“以短打为邻于邪”的迂阔偏见,强调文事武备并用的必要性,并以行功短打本身就具有易经原理的成分,是“武备而兼乎文事者”,着重突出武备对于文事的重要作用, 也就明确指出该书系传授真正武备内容的专著。序文主旨明确,论述清晰完整,内容无增删痕迹,更无传抄过程中易出现的讹脱衍倒类的毛病,显为一人所作的原始之序。且文笔不错,颇有学问,不像程文所评价的那样:“弗遑道人所居却是'桃林草舍’,说话也类俗人”。

从中可以看出,罗汉行功短打是该书编选的一部分重要的武备内容,并非全部。而弗遑道人既然作了武备真传序,自然应是该书的合作编者。并非如程文所推论的那样:“升霄道人……又说:'有远方学徒将谱携去,求无可得’,不知是带走未还,还是偷走了,似乎对他的徒弟颇为不满,于是把《罗汉行功短打》送给了弗遑道人。”《武备真传》并无关于远方学徒将谱拿走未还的记载,程文提及的这件事既然是出自“咸丰五年”抄本的序,明显是后人的经历记写。而说那个叫升霄道人的为了此事把书送给了弗遑道人,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

2、序文中先后提到的“十八罗汉功与所谓的罗汉短打”与“行功短打”相一致。也就是说,十八罗汉功就是罗汉行功,罗汉行功短打是“十八罗汉功(罗汉行功)”与“罗汉短打”的合称。后世版本,有的将二者混为一谈,有的将十八罗汉功与罗汉行功割裂开来看,当然是不正确的。

3、后世版本中,有的将删除或漏掉一些内容的该序,称之为“罗汉行功全谱序”或“少林内功谱序”;有的再添加上一些别的内容,称之为 “十八罗汉诠功序”。这种情况,明显是后人根据手头资料和残缺的序文而作出的不明就里的断章取义、张冠李戴之举。

例如博友空灵禅悟先生的博文:“十八罗汉诠功序

天地万物皆一气所结而成 天地无气则阴阳悬 万物无气则生机灭 养气顾不重哉 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犹为重养气之道莫胜于十八罗汉功与所谓行功短打者 诚练神归气 真养无害 而忠孝仁义皆由如此 而遇阔之士 往往以短打 为邻于邪然而文教武备千古并用 至王公 至于庶人 未由专持文教而不需武备者彼夫和风甘雨 与雷霆俱摄 长养滋培 复肃杀以为心是天地之能由有文而武也而入亦乌可讲也 且夫行功之道 亦非浅鲜者 以乾坤交 以离坎既济 天地定位 水火相射 山潭通气雷风相薄 遂使太极两仪 四象 八卦三百八十四驳 悉会于行功短打之内 是又武备而兼文事者也 然则以短打为可弗讲也 是其人 犹未深通乎文事者也愿短打之传世乏其人惟云花观升宵道人 亲河南少林寺 得福居禅师秘授罗汉真传 并行谱呼吸演练 艺冠群英 而以为臻妙境 后游崂山遇一僧侣曰吾少林僧也 因询此道 答曰 未学跪而请马曰 窃嘗闻之矣 遂手舞足蹈 口授目传 经宿而去 遍寻无踪 自是心目豁然 头头是路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 而短者犹其卓卓者 余素仰其人 一日斋宿奉 蒙终日磕之响应诸家百子种种异人 而短打乃其余技耳 然先生长不过五六尺犹凛凛然有万夫不敌之勇 一动手脚神速变化 恍惚莫测 全人可望而不可即 是岂人可易能者 先生曰吾用功此道有年矣一无所树立而身已老无为也已授业门徒 亦晓其大概 而未底精深 所受形图 注释粗成 意欲传后 但恨识浅学疏 有愧高朋 然亦非余之所敢私敬书于纸留赠后贤略备采取以为养气之功

(摘抄太極梅花螳螂拳譜) ”

这篇 “十八罗汉诠功序”虽则讹误较多,但可清楚地看出是在武备真传序文的主体后,增添了介绍升霄道人到少林得到罗汉真传、游崂山学于少林僧,因而武艺高强的经过等内容。

增添的内容,明显是后人所为。首先,十八罗汉功是行功是内功而不是短打。而该篇序文是又谈十八罗汉功又讲短打,还称升霄道人如何学成“十八般武艺”、“短打”的高超本领,再牵扯上文事武备,这分明与“十八罗汉诠功序”的主题严重相悖,离题太远。

再则,据程文考证说:“升宵道人手中原来可能有个最初的本子……升宵道人又作了增删修改,所以前序中他说:'今将敬书于纸,留赠后贤’;后序中他说:'因摹拟想象,重为编辑,间参己见,补所未有’,并在《罗汉行功短打》名前加上了'重订增补’字样。”程文说的那个“最初的本子”,应该就是乾隆本的《武备真传》,后来的“咸丰五年”抄本是经过增删修改过的。据此,可佐证“十八罗汉诠功序”是后人把“武备真传序”作了增删修改而成的。

那么,为什么后世古人非要做这种修改呢?其实事情是明摆着的,序中增添内容的用意是着重突出升霄道人的高强武功,这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版本的残缺和所集内容的混乱所造成的。诚如程文所言“咸丰五年”抄本的那样:“《罗汉行功短打》是一个相当杂芜的大杂烩,升宵道人和弗遑道人的说明文字,既不在全书卷首为序,也不在卷末为跋,而是夹在中间的《绘象罗汉行功全谱》卷四之前,似也说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序文本应在书的开头位置,但既然放在《绘象罗汉行功全谱》卷四之前,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这是篇罗汉行功(十八罗汉功)序;而且序文中关于养气、易经原理的内容与内功行功联系紧密;再加上“该书已失扉页”,书名被错误地推断为《罗汉行功短打》,如此等等因素,造成“十八罗汉诠功序”和其他序名的错误产生。

4、后世版本序的落款,将人名写成地名是重大笔误;可以确认弗遑道人是乾隆时人。

该序的落款为:“乾隆二十七年秋八月辛亥卢卿弗遑道人谨书于桃林草舍”。可知弗遑道人既然是乾隆年作序,并非咸丰时人。后世版本一致认为乾隆本的成书时间为乾隆二十七年,即公元1762年,这是对的。该序落款的时间具体到月日,这已是很重要的信息了。而更重要的是,“卢卿弗遑道人”被后世版本误写成“卢乡弗遑道人”,二者的区别虽是一字之差,其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原本是姓名或姓字的“卢卿”(“弗遑道人”显为卢卿的号),九十三年后的“咸丰五年”抄本就成了地名“卢乡”。传抄人粗心大意地将卿、鄉形近的两字搞混了,造成的大错导致程文对该落款的考证闹出了南辕北辙的笑话。程文说:“查卢乡乃汉置县名,后废,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县西北,弗遑道人显然是山东人”。这个错误的考证结果,被广泛地以讹传讹。其他版本也大多附会了此种错误说法。另外还有人进一步考证出了“卢乡”的其他地名。

总之,卢卿弗遑道人所作的这篇武备真传序,可以纠正后世以“咸丰五年”抄本为代表的关于罗汉行功短打诸种版本中,所存在的关于书名、序等方面的许多错误。(待续

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