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钱钟书的《围城》,我顿悟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

 书巷 2024-02-01 发布于宁夏

张爱玲对人,出了名的刻薄,你看《倾城之恋》,或者看《金锁记》,都能看到人性幽微阴暗的地方。

而钱钟书呢?是做学问的,写小说只是“兼职”,可是你看了他写的《围城》,就会发现他的刻薄,恐怕不输张爱玲。

《围城》写完后,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翻译家李健吾看了手稿,情不自禁地感叹:

(钱钟书)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了小说呢?而且是一个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在书里,读书人吃了不读书的苦,陷落在生活的泥潭里、在名誉的漩涡中、在虚荣的裹挟中,读起来虽然市侩不堪,却有生活的味道。

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是因为世俗、期待等各种因素,城里的人想出来,却是因为看透了、失望了。就连那让人心驰神眩的爱情,也被钱钟书描绘得有几分人性刻薄的味道。

钱钟书自己则说: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01

方鸿渐是学中国文学的,可是中国的敦煌他不研究,文献他不看,反而出国去留洋。

他拿着家里的钱,吃喝玩乐了几年,学位没拿到,知识没学到,临到回国,想到没法跟家里交代,于是就像火烧了屁股,开始为文凭发愁。

自己没有文凭,他就写信给家里说自己看不起文凭,说自己最讨厌博士这个名头,要家里不要宣扬,觉得读书人为了文凭,就失了清高,成了沽名钓誉之辈。

然而,他这个读书人,偶然之间看到一个贩卖文凭的广告,却动了心思,花了30美元买了一个假的文凭证书,仿佛“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

可假的终究是假的,只能骗一骗不懂的人。

与他乘同一条船回国的,还有大龄女博士苏文纨。

坐在苏文纨对面的,是一个带着两岁孩子的庸俗的妇女,读博士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也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在这位太太“女学生像苏小姐才算替中国争面子,人又美,又是博士”的恭维下,苏小姐却听得高兴不已,竟说自己最喜欢孩子。

她还主动伸手去拉孩子,可是看见孩子玩口水,慌得赶紧松了手。

两人说着说着,说起忙着和鲍小姐约会的方鸿渐,苏文纨听得心里刺痛,早年的时候,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予,等到年纪上来了,文凭高了,没有人敢攀上来,她反而觉得孤独。

她知道方鸿渐的家世,觉得他并不讨厌,因此颇有意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孙太太说方鸿渐和鲍小姐约会,刺痛了她,她恨自己为何不主动一点。

鲍小姐穿着暴露,已有未婚夫,在船上因为无聊,所以和方鸿渐玩起了爱情的游戏,对此,这位看似老实的孙太太,刻薄地讽刺鲍小姐将来一定经常偷男人。

钱钟书说: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粒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有些人就是这样,看似忠厚老实,却无声无息地恶毒,连那恶毒,也似乎带着几分忠厚,就因为这忠厚,伤了人竟还要人相信他们是无意的。

人性的坏,有些是因为无知,有些就是因为坏。

因此,人性往往幽微,难以把握。

女博士苏文纨,也觉得鲍小姐的穿着,有伤国体,“打扮也够丢人。”

其实鲍小姐的穿着,可能只是热带热天里最适合的穿着。

什么是博士?博士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文凭,更应该是对知识渊博者的尊称,可是无论是方鸿渐,还是苏文纨,身上都看不到一点“博”的样子。

02

方鸿渐在海外胡混了几年,回国的时候,人还在轮船上和鲍小姐厮混,希冀会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可是“方博士”回国的消息已经被登报了。

等到鲍小姐下船时,对方鸿渐爱答不理的,他这才明白,原来自己还没开始玩,就已经被玩了,鲍小姐根本就是觉得船上无聊,和他闹着玩的,可笑他还当了真。

回到家里时,方鸿渐才知道,留洋学成归国的他,已经出名了,学校请他去讲话。

方鸿渐推脱不得,可是到了讲话那天,到了台上,才发现演讲稿没带,只能胡扯鸦片和梅毒这种丑闻,第二天,好多人都知道了留学回来的方博士公开提倡抽烟嫖妓。

由于战事,工作不好找,方鸿渐只好在亲戚家的银行里做事,苏文纨这种女子,太曲高和寡了,因此对于方鸿渐,她不肯轻易放弃。

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奇怪,苏文纨看上了方鸿渐,而方鸿渐,又觉得苏文纨这种女人,做女朋友可以,一起出去吃饭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可是做老婆,又是不行的。

对于苏文纨,他嘴上虽然偶尔开开玩笑,心里却是敬而远之的。

可是巧的是,在看到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的时候,方鸿渐心里就感叹,这是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他喜欢唐晓芙,找各种理由接近唐晓芙。

苏文纨呢?为了刺激方鸿渐,将喜欢自己的男子赵辛楣介绍给方鸿渐,她希望方鸿渐能鼓起勇气爱她。

可人世间的事,太多都是事与愿违。

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可唐晓芙并不喜欢他,两人不欢而散。

赵辛楣喜欢苏文纨,喜欢了很多年,可苏文纨也不喜欢他,两人也是不欢而散。

最终,苏文纨和诗人曹元朗在一起,而方鸿渐和赵辛楣两个失恋的男人,却因此惺惺相惜。

世间事,不如意的十有八九。

而人性,幽微复杂,难以辨明。

03

和唐晓芙的不欢而散,让方鸿渐觉得天地惨淡。

钱钟书说: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都伤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但方鸿渐只是默默忍受着,仿佛害病的眼睛怕光,破碎的皮肉怕风。

那时候,某新开的大学给方鸿渐发来电报,邀他去做教授,说是赵辛楣推荐的,因为唐晓芙的事情,方鸿渐失去了工作,不得已,只能答应了,他和赵辛楣结伴而去,一起同去的,还有年轻女孩孙柔嘉,以及几个同去教书的先生。

大家各怀鬼胎,表面却相互帮助,一团和气。

孙柔嘉刚大学毕业,长得长圆脸、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诧异的表情,脸上又微有雀斑。

赵辛楣开玩笑说,要把孙柔嘉介绍给方鸿渐,可方鸿渐却不感兴趣,连正眼都没看过人家。

对于美丑,方鸿渐和所有庸俗的人一样,以貌取人,他甚至如此评论过一位帮助过他们的妇女:“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如此刻薄。

到了学校,方鸿渐没有得到教授的职位,只得到一个副教授的位置,让他教英语,连审批作业都出现一堆错误。

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假学位的事情,充满自卑,连学位都不敢示人,可是当他发现,跟他买了同一个“不存在的学校”的文凭的人,竟然做了教授,他内心又充满懊悔和鄙视,懊悔自己应该也把博士学位亮出来,同时鄙视对方作假。

学校勾心斗角,有人画大饼,有人拿大棒,方鸿渐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可孙柔嘉想方设法接近他,倒是让他喜欢上了孙柔嘉。

在孙柔嘉的“盘算”下,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了。

不久后,赵辛楣因为勾搭别人的老婆,被迫离开学校,留下方鸿渐,更显寂寞,最后,还被解聘了。

不读书的读书人,早晚都要吃不读书的苦,方鸿渐就是最好的例子,拿着假文凭,得不到教授学位,一个留洋回来的博士,就连教一个英语,都出了一堆错误,一个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或早或晚罢了。

04

方鸿渐被解聘的消息虽然还没公开,但很多人却都听说了,因此来看方鸿渐,算是遮遮掩掩地奉送。

这些人,精神和说话里包含的惋惜,就像圣诞老人放在袜子里的礼物,送了才肯走,这种同情,比笑骂还难受,客人一走开,方鸿渐咬牙就来一个中西合璧的咒骂:“To Hell 滚你妈的蛋。”

方鸿渐有苦难言。

孙柔嘉在订婚以前,经常来找方鸿渐,可是订婚以后,都是方鸿渐去找她,并且方鸿渐慢慢发现,孙柔嘉不再像以前那么没有主见,相反,她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

意见不合,她就说:“我早知道你不是真的爱我,否则你不会有那种离奇的思想。”

她动不动就说不爱,是要挟,也是抱怨,她希望方鸿渐不要离开学校,可解聘已是事实。

方鸿渐要走了,他的同事就惋惜说:

怎么?走得那么匆促,饯行都来不及,糟糕,偏偏这几天又遇上大考,忙得没有功夫。

这种形式上的话,说多了,最没意思,说的人觉得是人情世故,可是看的人却觉得人之庸俗。

在路上,赵辛楣请方鸿渐两人吃饭,孙柔嘉不想去,怕见到赵辛楣,也不想方鸿渐去,但她不说,等方鸿渐走了,她一个人在旅馆里,又开始生气。

方鸿渐回来后,才知道她的意思,问她:你要我留在旅馆里陪你,为什么不老实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你存什么心思。

孙柔嘉幽怨地说:

你真的爱我,不用我说,就会知道,要是说了,你才体贴到,那就算了。

在路上,两人就结婚了,方鸿渐也明白了:“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

婚后,在赵辛楣的推荐下,方鸿渐去了报馆工作,孙柔嘉也找到了工作,方鸿渐的工资,只是孙柔嘉的一半。

此时,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没有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然而,生活总是要过的。

05

生活,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两人回去后,并没有一起回方家,也没有一起去孙家,孙柔嘉知道方鸿渐家是老式家庭,规矩多,怕见其父母,方鸿渐也不想孙柔嘉跟自己回去,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

两人先各回各家,随后在方父的关系下,租了房子。

之后,孙柔嘉去拜见方家父母,果然,方家希望两人三跪九叩,各种传统的仪式不断,还有见也见不完的亲戚。

孙柔嘉烦了,嘴里不敢说,也不敢反抗,等到两个人的时候,又开始抱怨,“你和你父亲都是几千年的老古董。”

此后,更是尽量找理由推脱,不去方家。

方父感叹道:

学校里出来的人全野蛮不懂规矩,她家里也不清楚,看来没有家教。

两方父母见面后,双方都交换了心里的鄙视,谁也不满意谁,方家觉得孙家简慢,孙家讨厌方家陈腐,又都嫌弃对方背景不够阔绰。

而方鸿渐呢,由于自身工作不好,在孙家人面前,总有一股子自卑,他嘴上讨厌孙家给他们的东西,实际上自己又没本事独立承担。

鸡零狗碎之中,两人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几乎不停地吵,方鸿渐也发现了受气有个太太的方便,从前受了气,只能闷在心里,现在受了气,就能够发在太太身上。

而且,对任何人发脾气,都不能像对太太那样痛快,父母兄弟不能乱发脾气,朋友也不能,否则要绝交,佣人要罢工,只有太太,受气容量最大,因为离婚毕竟不容易。

时过境迁,离婚容易了,所以夫妻成了彼此最好的出气筒,好脾气大多对着外人,坏脾气都对着彼此。

方鸿渐再次失业后,心情越来越差,出去找工作无人问津,偶然听到孙柔嘉的姑姑说自己“本领没有,脾气挺大”,方鸿渐气得离家出走,可是路上被偷了钱,没钱坐电车,只好畏畏缩缩回家来,回家听到没有饭的时候,他将所有的怨气都发到妻子身上,一把将她推到撞在桌子上,孙柔嘉呢,随手将一件东西扔向方鸿渐,砸得他脑袋流血。

一吵之后,孙柔嘉回了孙家,方鸿渐独自发脾气。

脾气发够了,他突然又想到,几个小时前,他还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决定要对柔嘉好,别再夫妇不欢,那时候,孙柔嘉也在家里等方鸿渐吃饭,希望他和孙家人和好,到孙家的厂里工作。

而此时,孙柔嘉走了,他独自在这里生气。这是对人生最大的嘲讽。

人生这座“围城”,他已经进去了。

不止是方鸿渐,每个人都要进去的,没进去的也想进去,可是进了,才发现里面一地鸡毛,乱七八糟。

就像杨绛说的: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06

张爱玲的刻薄,是把人性里面某些烂透了、烦透了的东西拿出来,摆在你眼前,有些东西表面很美好,但打开一看,里面已经腐烂得全是虫子,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可是钱钟书的刻薄,是将整个的生活展现在你的面前,乍一看令人喷饭,因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狠毒,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卑鄙,无知者有无知者的高尚,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虚伪,忠厚老实者有忠厚老实者的恶毒,清高者自有鄙薄,下流者却很畅销。

总之,生活庸俗原属常态。

可是仔细一看,却发现身边的人和事,难免不是如此,甚至就连自己身上,也有这些让你发笑的东西,这些东西说不得也是别人的笑柄。

想到方鸿渐和苏文纨这两个留洋的博士,就总想到几年前高晓松曾经怒骂清华博士的事情。

某一期的《奇葩说》节目上,一个清华博士来参加,在自我介绍时,他本科学了法律,硕士读了金融,博士又读新闻学。

在节目上,他问高晓松等人,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高晓松听后,怒斥道:

“名校是镇国重器,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生,你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你还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最后,几位导师谈到大学教育,说大学培养了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其实,读书找工作,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多数人努力读书,哪怕是读到了博士,也就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可以过一种更优雅的人生。

但是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吗?

不,如果读书只是为了找工作,那这个世界就太庸俗了,精神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读书就是读书,是一个人精神和灵魂的修炼,也是一个人生活技能的锤炼,如果方鸿渐好好读书,拿到真凭实学,他的生活,或许就不一样。

陈寅恪先生出国留洋,连文凭都没有拿到,但是却成了真正的大师。

与之相比,方鸿渐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好好读书上,他的留洋名不符实,他的博士名不符实。

书中高洁的精神他没有读到,高尚的情操也没有学得,他精神贫瘠,能力也不够,无法从容去面对人生。

07

钱钟书借几个读书人的生活,构建了一个围城,借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嘲讽现实的世界。

生活就像一个泥潭,人就在这个泥潭里生活,需要从中汲取能量,获得自己需要的物质,如果不时时抖落身上的泥浆,人早晚就成了一个泥人,分不清黑白,甚至完全陷下去之后,就看不见天上的星光。

而读书,就是那让人不至于掉下去的救命稻草,当然,这样的读书,要是真正的读书,那是精神和灵魂在书中遨游,是自我得以舒展的读书。

人生是一座围城,我们如何对待它,都在我们读过的书里,在走过的路里,在无人时进行的深思里。

文|不有趣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