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宣帝刘病已大汉中兴 麒麟阁十一功臣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8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位西汉汉宣帝时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未央宫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1]”“谁家麟阁上[2]”“画图麒麟阁[3]”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并为了表示尊重,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

名单:

  •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 卫将军冨平侯-张安世
  • 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
  • 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 丞相高平侯-魏相
  • 丞相博阳侯-丙吉
  • 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
  • 宗正阳城侯-刘德
  • 少府-梁丘贺
  • 太子太傅-萧望之
  • 典属国-苏武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封博陆侯,谥号为宣成,是以又被尊称为博陆宣成侯[2][3]。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四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68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4]。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张安世(?-前62年),字子孺,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西汉汉武帝到汉宣帝时代的三朝重臣。

他是著名酷吏张汤之子,受父荫在少年时代即做郎官,到尚书令手下做事。张汤被迫自杀后,汉武帝继续重用张安世,任尚书令、升任光禄大夫,太子刘据案发后受兄长张贺牵连;汉昭帝时,霍光灭掉其他的托孤大臣上官桀、桑弘羊与鄂邑长公主、燕王刘旦之后,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辅佐有功,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封富平侯。张安世坚决反对兄长张贺把女儿嫁给前太子刘据的长孙刘病已。

昭帝暴亡后,霍光请求太后任命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张安世配合霍光立、废昌邑王刘贺,改立刘病已为帝(汉宣帝)。宣帝为安抚张安世,把他的三个儿子千秋、延寿、彭祖入宫任职。霍光于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张安世在御前力辞大将军职衔,但仍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不久又改任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地节四年(前66年),宣帝族灭霍家,但赦免了嫁入霍家的张安世孙女张敬。张安世在宣帝一朝处事极为谨慎,最后平安告老。

韩增(?-前56年四月己丑),西汉大臣,韩王信玄孙、韩颓当曾孙、韩嫣侄子、龙额侯韩说之子。

巫蛊之乱爆发前,父亲韩说“掘蛊太子宫”,故为太子刘据所杀。兄长韩兴继嗣,因坐巫蛊之乱定罪被诛。汉武帝说:“游击将军(韩说)死事,无论坐者。”复封韩增为龙额侯。韩增少年时为郎,诸曹、侍中、光禄大夫。至汉昭帝逝世、刘贺继位时,韩增已官至前将军[1]。不久,大将军霍光与韩增等人废刘贺,拥立汉宣帝,故韩增益封千户。本始二年(前72年),五将征匈奴,韩增率领三万骑出云中,斩首百余级,至期而还。神爵元年(前61年),取代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出身贵族,幼为忠臣,历事三主,为人宽和自守。

五凤二年(前56年)四月己丑[2],韩增逝世,谥号安侯。子韩宝嗣,无子,国除。北魏将领韩麒麟为其后人。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西汉名将,原陇西上邽人,后迁至金城令居。其为人沉勇,善于谋略,通晓匈奴西羌的习性,汉武帝时期,赵充国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匈奴,返国后升迁为中郎,此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等职位。汉昭帝逝世后,赵充国与大将军霍光等人拥立汉宣帝即位,因功受封营平侯。神爵元年,他以七十余岁高龄率军出征,成功弭平羌人的叛乱。甘露二年,赵充国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魏相(?-前59年)西汉时期政治家。济阴郡定陶县人,徙平陵。历任茂陵县县令河南郡太守等职,宣帝时征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公元前67年,代韦贤丞相(继任丙吉),封高平侯。当时丙吉为御史大夫,《汉书》评价“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1]。谥“宪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精通易经

丙吉早年在鲁国担任狱史,后逐渐升迁至中央政府,担任廷尉右监,不久因为犯法被贬回鲁国,任州从事。汉武帝末年,宫中发生巫蛊之祸(前92年),丙吉因为曾经担任过廷尉府的官职,奉召入长安,负责在郡邸狱审理案件。当时汉宣帝尚年幼,因为系卫太子之孙而卷入此案,亦关押在郡邸狱中。丙吉知道卫太子本是冤屈,其孙更加无辜,便对其多加照顾,且故意拖延案件的审理,希望能够保全宣帝。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因怀疑长安狱中仍有天子之气,下令将长安狱中罪犯无论轻重全部处决。丙吉当夜闭门不纳武帝使者,坚不执行旨意,以保护宣帝。次日晨,武帝后悔自己的命令,撤回旨意,郡邸狱中所有人员方才得逃大难。

霍光掌权后,十分器重丙吉,任命其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汉昭帝死后,霍光初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因其荒淫而废之。在霍光同张安世等人讨论应立何人为帝时,丙吉向其推荐了宣帝,受到其同意。宣帝即位后,立刻封丙吉为关内侯。

丙吉在宣帝在位期间,绝口不提自己对宣帝的私恩,宣帝亦不知道。地节三年(前67年),丙吉获任命为太子太傅,负责对新立的皇太子的教育,不久又调任御史中丞。霍氏家族被族灭后,宣帝方才知道丙吉当年的保全之功,大为感动,封其为博阳侯

魏相去职后,丙吉代之为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巡查,看见街上的人发生殴斗事件,然而丙吉直行直过不予理会,那时掾史感觉奇怪。期后丙吉一直向前行时看见一头牛在气喘,他立即停下来询问牛的情况,掾史终于按捺不住向丙吉询问究竟。丙吉回应:“街上争执的事留待长安令、京兆尹处理即可,我不须亲自过问。然而现在是春天,天气应该不太热。如果那头牛因为天气太热而喘气,那就代表今年天气反常,农作物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才查问。”听了丙吉的回应,掾史终于心悦诚服。[1][2]

五凤三年(前55年),丙吉病逝,临终前向汉宣帝推荐杜延年、于定国和陈万年三位贤臣,获时人誉为知人善任。丙吉死后谥为定侯

杜延年(?-前52年),中国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一带)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京兆杜氏先祖之一。[1]

其父杜周,曾任御史大夫。延年精通法律,以荫补军司空。汉昭帝元始四年(前83年),率南阳士卒平定益州蛮反叛,升谏大夫。杜延年见国家过分奢侈,向大将军霍光进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同悦)民意,年岁宜应。”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桑弘羊为子弟求官不得,心怀怨望,暗中与上官桀父子、昭帝姐鄂邑盖主、燕王刘旦合谋诛杀霍光,进而废帝,立燕王。为延年所举发,霍光尽诛上官桀与桑弘羊家族,刘旦、鄂邑长公主等自杀。因功封建平侯,为太仆、右曹、给事中。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禹等谋反被诛,杜延年因是霍氏旧吏而被免官。后任北地太守,“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改任西河太守,政绩卓著。甘露二年(前52年)以老病免,不久即死。著有《杜延年律章句》(小杜律)流于世。

刘德(?-前57年),汉朝大臣,字路叔,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曾孙、红懿侯刘富之孙、宗正刘辟彊之子。阳城缪侯。刘德喜好黄老之学,有智谋,少时数言事,汉武帝召见于甘泉宫,被汉武帝称赞他为“吾家千里驹”。

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为宗正丞,参与审理刘泽的案件,后迁为大鸿胪、太中大夫、青州刺史。元凤三年(前78年)年,复为宗正。他曾经主办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盖长公主谋反一案。他深为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的器重,他的妻子死了,霍光曾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认为霍光权势太盛而无法长久,因此拒绝了霍光的美意。

盖长公主的孙子谭曾向他自我表白,他向其指出盖长公主起居无状予以驳斥。后被诬因怨望大将军霍光而不娶霍光的女儿,诽谤燕王刘旦等的一案的处理,于是被罢免职位,不久又被霍光起用为青州刺史,一年后复为宗正,并因参与拥立汉宣帝有功,赐爵关内侯,地节年间,封为阳城侯。为人宽厚,为京兆尹时,多平反冤狱,知足不辱。死后谥号为

梁丘贺(约前166年-?),汉朝大臣,儒家学者,字长翁琅琊诸城人。师从于京房田王孙学习《易经》,历任武骑、都司空令、郎。汉宣帝在位时,以筮有应验,历任太中大夫给事中少府。为人小心、行事周密,受到汉宣帝重用。自称《易》学的一个学派。传授给其子梁丘临

萧望之(?-前46年),字长倩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西汉大臣、汉元帝帝师儒家学者,历任大鸿胪太傅等官。被后世谱牒家附会为萧何六世孙。萧望之乃当时著名之经学家,能通达五经,是今文经《齐诗》、《论语》的知名学者。汉宣帝时,曾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由于望之看不惯霍光的倨傲,所以得不到霍光的重用。望之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即汉元帝)。反对封冯奉世为侯,不建议和亲乌孙[1],善待归附的匈奴呼韩邪单于。甘露三年(前51年),在长安未央宫殿北石渠阁皇家图书馆,召集诸儒讲《五经》同异,并加评议。汉元帝即位后,以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辅佐朝政,甚受尊重。后遭宦官弘恭、石显等诬告下狱,愤而自杀。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郎中栘中厩监中郎将典属国右曹典属国。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员同他前往,夜晚见了汉使,原本地述说了这几年在匈奴的情况,并告诉汉使要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如此便可套出苏武所在。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其实还在。” 于是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今天您回汉朝,不仅在匈奴扬名,而且汉室也认可您的功勋,古代竹帛写的、笔墨画的,哪有超过您的!我李陵虽然愚笨又胆怯,却日日夜夜都希望汉朝能赦免我的罪过,保全我母亲,让我有机会立功赎罪。可汉朝如今族灭我全家,施以最严酷的刑罚,那我还回去干什么?算了!就只是让你知道我什么想法而已。以后天涯海角,再也见不到了!”说罢涕泪纵横,与苏武诀别。单于召集苏武的属下,除了已经投降和死亡的,随苏武归国者有九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此后,苏武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随苏武回汉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