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六卿之魏氏,资历甚深,但发迹缓慢,最终碾压群雄称霸中原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8 发布于上海

晋国魏氏被记录的魏氏的最早的先祖叫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在武王得到天下之后,被封到毕国(现咸阳附近)于是为毕姓。后来毕国被灭国之后,子孙成了庶人流散各地。晋献公时期,毕公高的子孙毕万有勇力而仕於晋。晋献公建二军,并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车右,力士)。公元前661年,毕万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毕万死后,毕万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

文章图片1

魏氏之祖毕公高

毕万死后,芒季承袭父亲毕万担任魏氏的领袖,仕晋献公。(《史记·魏世家》认为,毕万就是魏犨的父亲,没有芒季一代。)

魏犨,毕万之孙,芒季之子。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魏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后(公元前636年)重耳返回晋国登上大位,是为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晋文公。晋文公念魏犨多年出生入死,保卫自己的安全,册封魏犨为晋国大夫。魏犨与狐偃、赵衰、先轸、胥臣(一说贾佗)并称晋文公五贤士。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爆发。魏犨在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同年,晋文公率军入侵曹国,俘虏了曹共公。魏犨和颠颉对晋文公约束他们感到不满,擅自进攻曾帮助过晋文公的僖负羁,并纵火烧掉他的家。魏犨在进攻中受伤。晋文公知道事件后很不高兴,打算处死两人。魏犨在紧急时刻表现出身体的强健,所以晋文公觉得他还可以继续打仗,才免去他的死罪,而颠颉则被杀。魏犨后谥武,故又称魏武子。

文章图片2

魏犨年老的时候,娶了一房小妾叫祖姬,长得年轻貌美、聪明伶俐,魏犨因此十分宠爱她。魏犨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和魏锜:“我如果死了,你就为祖姬择一门亲事,备一份嫁妆好好嫁了她,这样她才能有所依靠,我才能放心的走。” 没过多久,魏犨的病越来越重了,于是又对魏颗和魏锜说:“我死了后,让祖姬陪葬,这样我也不至于太孤单。” 不久后,魏犨就死了。魏颗办完葬礼以后,但是魏颗认为让祖姬陪葬并非魏犨本意,并没有让祖姬陪葬。

到了公元前594年,秦桓公出兵侵伐晋国。魏颗、魏锜继承了他们父亲的职位,带兵迎战秦将杜回。杜回是秦国的大力士,英勇善战,两人交手三百回合都未有取胜的机会,晋军大败。魏颗左思右想,始终不得良策。祖姬的父亲感念魏氏不杀祖姬,睡梦中建议魏颗设伏青草坡,并在大战中结草为绳,困住杜回,才使魏颗战胜秦军。这就是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

文章图片3

魏寿余是魏犨兄弟,晋国为了招回已降秦国的本国谋臣士会,使魏寿余假装以魏邑叛晋投秦,晋人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儿女,让寿余只身逃脱,寿余逃至秦国,提出愿将魏邑献秦,得到了秦康公的信任,寿余于是暗中联络士会,最终逃归晋国。

魏颗是魏犨之子,公元前594年战胜秦军,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被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魏颗的后代以祖上封地为姓,称令狐氏。史称令狐文子。

魏悼子,魏武子犨长子,毕万以军功封于魏(今芮城县境内),是魏悼子承上启下徙居于霍(今霍州市境内)。

魏锜,魏犨之子,因采邑于厨、吕,故称吕锜,史称厨武子。(另一说为魏曼多之子。)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因求大夫之职未成而恼怒执政荀林父,遂与赵旃阵前捣乱,导致晋军大败。后魏氏逐步崛起,遂为大夫。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军与楚军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他在军中任职,努力杀敌,射瞎楚共王,旋为楚将养由基射死。

魏颉,魏颗之子,魏犨之孙。但魏氏这一支没有继承魏氏家族,而是别出为令狐氏。公元前573年,晋悼公任魏颉为卿。任新军将。晋悼公的理由是:“魏颗当年凭藉自身之力在辅氏击败秦军,亲手俘获了杜回,他的功勋铭刻在景公的钟上。魏颗的功勋让秦国人至今不敢妄动,因此不可不起用他的儿子。”公元前570年,魏颉去世,其堂弟魏绛进入八正行列。

魏绛,即魏庄子,也称魏昭子,是魏悼子的儿子,魏氏第三代宗主。晋悼公元年(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晋悼公3年(公元前570年),大会诸侯,悼公借此夸耀他的地位和实力,而他的弟弟杨干却扰乱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魏绛为忠于晋国,冒死戮杨干之仆。此举震动当时,魏绛名声远扬。晋悼公擢升其为新军将佐,予以重任。

晋悼公4年(公元前569年),魏绛向悼公提出一项重大主张,即和戎。魏绛从国家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实施后大见成效,到晋悼公12年(公元前562年),仅短短的8年时间内,便取得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魏绛不但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而且还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据《左传》记录公元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师斩行禀。公元前563年,与士鲂戍梧及制。公元前560年,佐栾魇将下军救寺。公元前555年,与栾盈以下军克寺。《左传》襄公九年记及率军作战时即有“魏绛多功”之语,可见他在多年率军作战中,战功颇多。建立了八年之中九合诸侯的巨大功勋。

文章图片4

魏舒,魏绛之子(一说魏绛之孙)。晋平公17年(公元前541年),山戎部落进犯中原,魏舒及荀吴(中行穆子)率晋军进攻无终(山戎国名)及和群狄(好些少数民族),同戎狄的步兵遭遇于大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文章图片5

魏舒

太行山区,道路崎岖,地形险狭。魏舒感到戎狄是是步兵,己方是兵车,在山地作战,兵车机动困难,难以取胜。于是出谋“毁车为行”,把兵车改造为步兵,改车战为步战。即把5乘兵车的甲士(每乘甲士3人,5乘共15人),改变为5人为1伍,共编为3个伍的肩甲步兵,与原有轻装步兵合编,作为战斗的基本单位,使原来以两、伍、专、参、偏为编组的战车阵形,变成以前锋、后卫、左翼、右翼、前拒为编组的互相配合的步战阵形。

荀吴的宠臣不肯舍车就步,魏舒当场把他斩首示众。长于步战的戎狄军队,耻笑晋军的失常之举。魏舒利用敌军的骄傲和麻痹,乘对方尚未到阵,便挥军出其不意地冲向敌人,大败敌兵,取得了胜利。此役宣告数百年的车战历史的结束,步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主导方式。仅此一件,就足已使他名垂青史。魏舒方阵的出现是春秋军事史上的大事,是我国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战国时代魏国武卒能成为战国第一支精兵,与魏舒不无关系。

文章图片6

魏武卒

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执政的韩宣子告老,遂让位于魏舒,主持国政。晋定公3年(公元前509年),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泉名,今河南洛阳)为成周筑修城墙。他把事情交给了韩献子,自己跑到大陵泽去打猎,放火烧荒,回来死在宁(今河南获嘉县西)。谥“献”,所以也称魏献子。魏舒在晋国执政6年,展尽才华,魏舒是魏氏家族第一位晋国正卿,为魏氏家族奠定了坚实基础,魏氏从此成为晋国主要的家族,奠定了日后三家分晋魏国的基础。

魏戊,魏舒之子。魏献子为正卿,主持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失和,六卿联合起来灭其族,分其地,并分别派自己的儿子到这些地方做大夫。魏戊被派到梗阳地方为大夫。魏戊的为人,远不忘国君,近不压同僚,处在有利地位时就心存道义,处在穷困中就保持纯洁清廉,故此孔子夸奖魏献子这样做“近不失亲,远不失举”。

魏取,魏献子魏舒之子,魏氏第五代领袖。谥号简。史称魏简子。

魏侈,即魏襄子,魏取之子,魏氏第六代领袖。

魏驹,魏襄子魏侈之孙,史称魏桓子。范氏、中行氏灭后,四卿之中,智伯最强。公元前454年,智伯强行向魏、韩索地,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智伯胁魏、韩举兵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不久,魏桓子惧赵亡后祸及自身,联合韩、赵攻灭智伯,并三分其地。此后,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文章图片7

魏文侯

魏斯,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史称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魏国的开国君主。

文章图片8

魏氏在晋国六卿之中虽资历不浅,从魏犨开始就位列晋文公五贤,但发迹缓慢,且长期位居於下位,直到魏献子魏舒时代才位列正卿,这时候从晋文公即位算已经过去120多年,晋国也从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晋平公经历了八代国君。但恰恰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晋国卿族斗争的漩涡。故而,没有遭受大得挫折。相反,那些极为强盛的卿族,如狐氏、郤氏、范氏、中行氏、知氏等反而没有走到最后。成为诸侯后却后来居上,在战国初期开创了魏国的百年霸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