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细雨湿翠翘》 林二三 已有三四个月不曾出来游玩,启程前一场雨给闷热的天气带来一缕清凉,我望着乳白雾气,犹豫了一下,把伞放进袋中。 这些日子接收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便是互联网,近日那些闹心的新闻弄得网友们颇有点人心惶惶,此趟我也想正好出来散散心,希望探寻些能使人安心的美好,重新用自己的眼睛与现实接轨。 没有刻意寻找游玩的地点,只搭乘地铁来到越秀区,先遇到了掩映在绿叶中的三元宫。踏上长长的楼梯,观内香客徐徐,香火缭绕,却不刺鼻,只薄薄罩着这方祥瑞的土地,将落未落的雨掺着雾弥漫其中,深而沉的暗色覆满宫观宝殿,不显得沉闷,却似有凝神静气的功效。我有些怔然地站在檐下看着簌簌的竹叶,感受清风卷雨露掀起幡旗毣毣而过。 一切生意盎然——我脑中突然浮现这话。世人常用绿色代表万物鲜活的姿态,我也早已习惯,却偶尔也会忘了生机并非一种颜色、一个词语独有。它应是动态的,多变的,生生不息。 倏而几声雷响,酝酿许久的雨终于倾盆而下,只有神像与磐石八风不动。我眨眨眼,伸出手去挥散眼前仿若薄纱的雾气,又虚虚空握,隔着层层幔帐般的雨帘与殿中文昌君相望。这阵雨来得慢去得却快,站在香炉前,心中念叨弟妹的前程,插上香,又合掌闭目沉吟几句,保佑家人平安。心中多出一分安定。 朦胧的雾散去许多,将将踏出三元宫,回头见身着道袍的道长依旧如来时拿着测温枪给游客测温,拂尘放在一旁的木桌上,我与好友不禁对视一眼哑然失笑,跨出了高高的门槛。 走出不远竟是越秀公园,儿时绕着五羊雕塑撒野的画面倒是一点都记不得了,我无奈地摇摇头。石阶一望不到头,我却没有前路漫漫的压力,脚步轻快一路向上。刚下过一场雨,太阳却仍躲在厚厚的云层后头,因此并不燥热。我笑,怎么,你也怕这庄肃的碑?抬眼眺望去,一片青绿遮掩着的山顶便是中山纪念碑。 龟背竹铺满路旁,偶有滴落的雨水,它一一伸出宽厚的手掌捧住。一只黑黄相间的猫蹲在石阶中间,我蹲下欲给它拍张照片,它却立马走下来围绕在我身边。不怕人,反而主动亲近人,我稍稍有点惊讶。退后几步往下几个台阶打算蹲下再拍一次,没想到它又随我下蹲的动作起身坐在我身侧。圆圆的脑袋上耳朵微微转动,像一只灵动的蝴蝶。如此我只得摸摸这小脑袋,继续拾级而上了。这里的生灵仿佛极其温柔,连昆虫咬人也不觉痛,我愣愣看着不知何时出现的红点只能失笑。 红花羊蹄甲的叶被雨打落,打着旋儿散落在石阶上,撩动带着独属林间清香的空气,展姿似舞的花吐芳馞馝,两颗南洋杉挺立在碑前,肃穆而祥和。 下了山,本已有些疲累了,好友突然碰碰我的手臂,惊喜道鲁迅纪念馆还有一个多小时才闭馆。疲惫刹时一扫而空,当即预约前往。纪念馆内游客稀落,我隔着玻璃柜细细描摹那《新青年》,眼前的一笔一划拆分成船舶,我登船四顾,两岸徐徐铺开画卷,画上的人灵动自如。细细望去,竟是近代史中的一桩桩一件件。那些曾只在文字中品味出的奋不顾身,雴霫浇不灭的星星之火,皆化为实质,触手可及。我在其中成为一名亲历者,挥舞竖旗怒喊除国贼争主权;看着残破的国土激愤难当立誓振兴中华;坐在人群中遥望国共两党的握手;躲过国民党的追击在简陋的案前书愤;与战友们踏过泥潭雪山迎着尘土风暴前行;在红船上握紧拳头噙着泪低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百年一瞬,有潜龙伏跃,一啸动千山。我思绪翻涌,一颗心跳动如擂鼓。一道声音在胸膛里掷地有声:前人微光成炬,我辈岂能逡巡! 带着激昂的心绪回望完这段历史,也快到了闭馆时间。与好友行至一张桌前,桌上摆放着好几个印章,有各种形状图案的纪念章,还有刻着如“金榜题名”“状元及第”“鱼跃龙门”字样的章。思及即将高考的旧友,艰难地从袋中掏出一叠便利贴,拾起印章摁上一旁的印泥。 “人说逝水流年,”我心想,郑重地将印章拓上纸张,如此重复把三个印章拓完,“可只有岁月抚过来时的印记,才知心中挂念。” 夜里返程,合衣靠了一会儿桌,我拖着沉重的双腿努力抬起疲惫的眼皮去梳洗,脑海里浮现今日的遭遇。景色封存进相机,此刻脑中闪过的倒大多是人。 形形色色。 在地铁上抬头见我与朋友同行默不作声移动位置好让我们二人坐在一起的男人;要闭馆时发现我们尚未出去言笑晏晏领着我们从别门离开的阿姨;纪念馆前见我们努力举着手机合照主动提出帮忙拍照的阿婆。凝着雨露湿意的记忆泛起波澜,似有雨后彩虹投射,流光溢彩。 这一趟并没有我想象的糟糕。这不禁让我想起数天前在社交平台发表的感慨——“脱离虚拟网络,我也是具象本身”。 我阖上双眼。 这个社会仍需在更公正善意的道路上探索,而这路上却非怪石嶙峋,昏暗不见日光。虽常有险阻,偶有泥坑深渊,幸有清泉潺潺,有蝴蝶作伴。心怀一份期望,一分信任,也能为厚实的屐履,作前行的勇气。 阿婆为我们所摄的合照里,背后钟楼上指针平缓走过,有白鸽盘旋。画面上的人眼眸弯弯,曦光正好。 于是飞鸟掠起雨后一洼积水,淅淅沥沥簌簌而落,洒在潮湿的砖瓦,晕出瑰色的梦。
林佳萤,笔名林二三,祖籍广东省揭阳市,就读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对音乐与大自然情有独钟,钢琴、文字、摄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喜欢随心所欲的文字和灵魂、穿梭于指尖的自由与憧憬,作品多散文随笔,在网络平台发表过文章《好年》、《赴风声》、《仲夏交响诗》等。特别喜欢一句话:绝路会有前路,前路不问归途。 微信昵称:捭阖二三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