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王夫差盉 春秋晚期(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高27.8厘米 口径11.7厘米 何鸿章1996年捐赠 扁圆形腹,器底下接三兽首蹄形足,曲颈龙首流,与流相对一侧饰有扉棱,直口平盖,与器口相合成子母口,盖上有环钮,套铸8字形链条与提梁内侧小环相连。宽肩上设镂空龙形提梁,提梁两侧饰扉棱,中段未设,应是方便提拿。盖面与器腹纹饰满布不分首尾极其细密小龙交缠构成的蟠螭纹,与镂空的提梁相互辉映,形成了华丽缜密的视觉效果。 夫差在位仅二十三年,目前所见存世遗物多为兵器(剑、矛)和鉴等,以往此盉未见流传,弥足珍贵。 肩部有铭文十二字,内容为:“吳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即吴王夫差用青铜为一女子铸器。此名女子因未称姓,故无从得知出身。 盉的镂空提梁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盖及器上纹饰运用当时流行的印模技术,体现了当时南方吴越地区(今江浙一带)的铸铜工艺。 本器为何鸿章先生捐赠。 捐赠人 何鸿章(Eric Hotung, 1926—2017年),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早年随父旅居上海,1947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乔治敦大学,1957年返回香港管理家族产业,先后成立香港发展有限公司、四海地产证券有限公司等,1965年创建“何鸿章信托基金会”,致力于公益事业。何鸿章积极推动中美两国互信合作,20世纪80年代,兼任华盛顿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事务财务顾问及基辛格国际理事会中国事务顾问,创设何东国际关系问题学会,筹办中美会谈,促成了1982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美。 何鸿章曾捐款资助上海博物馆“何东轩”的建设,1996年将春秋晚期吴王夫差盉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 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前770—前7世纪上半叶) 高18.0厘米 口径45.0厘米 叶肇夫1997年捐赠 方唇、折沿、浅腹,底接圈足,下附三卷尾虎支足。双附耳,附耳高出盘沿甚多;与附耳呈对角的位置另有双兽形鋬,曲角圆眼、四肢攀附器腹,口啣盘沿,作探水状。盘壁周饰中目突出的窃曲纹,附耳外侧装饰重环纹,内侧为素面;圈足饰垂鳞纹。盘中央立有一圆雕雄性水鸟,依次向外同心圆周列,第一圈为浮雕的两蛙、两龟,第二圈为四条立体的鱼,第三圈为立体的4只雌性水鸟间饰龟与蛙,第四圈为立体的三蛙与七只浮雕的鱼。盘内所有立体动物都能作360度转动,此种艺术表现手法前所未见,展现了春秋早期铸造工艺的进步。 盘内底铸铭6行32字(重文2),铭文大意是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夫人子仲姜制作盥洗用盘,盘大且好,用以祈求长寿,后世子孙要永用为宝。 盘为中国古代的盥器,用以承水,通常与匜成组搭配。与此盘成组的子仲姜匜现为美国私人收藏。 捐赠人 叶肇夫(1950年— ),出生于深圳大鹏王母村,香港太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中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叶肇夫先生致力于公益事业和回报社会,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他将在澳门古玩店重金购得并收藏的春秋子仲姜盘捐赠给国家,后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 ![]() 旅钟 西周晚期(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高53.1厘米 铣长29.7厘米 孙鼎1979年捐赠 体呈合瓦形,甬部饰波曲纹和重环纹,篆间饰窃曲纹,鼓部饰相背卷龙纹、右侧有一凤鸟纹。 此钟钲部与鼓部左侧铸铭86字,内容为:“〔虢〕叔旅曰:丕顯皇考惠叔,穆穆〔秉〕元明德,御于厥辟,得純亡〔〕。旅敢肈帥井(型)皇考威儀,淄(祇)〔御〕于天子,卣天子多易(錫)旅休。旅對天子魯休揚,用乍(作)朕皇考惠叔大龢鐘。皇考嚴才(在)上,異(翼)才(在)下。,降旅多福。旅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亯(享)”。 旅钟出土时为七件,此为第四钟。与其他钟铭对读,可知本铭漏铸虢、秉、、御四字。大意为旅称赞父亲惠叔有良好的品德,并以其父为榜样,同样勤奋地效命于天子,因此得到王的赏赐,故作此钟。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护翼人间的旅,降赐许多福祉,旅及子孙将永远宝用之。 孙鼎、景俊士捐赠。 捐赠人 孙鼎(1908—1977年),安徽桐城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受舅父周叔弢(1949年后任天津市副市长)影响,喜藏书。孙鼎历任上海华通开关厂总工程师、上海新安电机厂总经理、上海电机工业公司副经理、上海市机电一局总工程师。曾任全国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届至第五届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常委和民建中央委员等。 孙鼎爱好收藏古代文物,20世纪30年代即开始收藏文物。他的藏品以青铜器、封泥、钱币最为珍贵。1979年,其夫人景俊士秉承先夫遗愿,首次将其生前所收藏的历代钱币、书画、封泥、经卷、瓷器等一千四百余件珍贵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97年,其子孙伯起又将其收藏的古籍文献1218册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
|
来自: 李平东方明珠 > 《上海博物馆 青铜器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