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其德文化 2022-06-18 发布于上海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出自《尚书.大禹谟》的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十六字真言,是大舜传位给大禹时,舜帝对大禹的告诫。几千年来,中华文化都是围绕着这十六个字所展开,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诸子百家,坐而论道,修道、行道,都离不开十六字真言。十六字真言,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道统所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以儒家之道而言,承载儒家大道的经典之一,《大学》一文,指出了儒家大道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而实现儒家大道三纲领的途径在于,所谓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而内圣外王的转折点在于修身,修身之途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大学》原文,用的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何谓心正?这就涉及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的人心和道心。人心合于道心则为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人心不合于道心则为心不正,心不正则身不修。

紧接着,问题就来了。何为人心?何为道心?何为道?儒家围绕着人心,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发展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发展出了克己复礼为仁,发展出了儒家的核心“仁道”;

仁者,心也。仁者,元也。在天为元,则为天心,则为道心,在人为仁,则为人心。二人为仁,推己及人,推二人为众人,则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仁心,则为克己复礼为仁,则为儒家的核心的“仁道”;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围绕十六字真言,儒家不仅发展出儒家的核心的“仁道”,更发展出儒家的《中庸》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者,天命也,天生之心也,天心也。天心为道所生,天心可视为道心的一部分。

人有私心、人有私欲,人心有喜有怒有哀有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得中,人心之未发谓之得中,人心之未发谓之允执厥中。

儒家修道之途,核心在于仁,在于克己复礼,在于克己后天之私欲,在于克己之人心,如此则人心能合于道心,如此可谓心正,如此可谓得中,如此可谓允执厥中。

围绕十六字真言,后世儒家之积大成者,明朝之王阳明,更将人心、道心之学发挥到了极致,创成心学,成为一代宗师。

阳明格竹,三月不成,终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修不可有须臾之离,终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修为一体,终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终悟心与理合一,终悟心即理,终悟致良知。终悟心行合一,则为天人合一。

良知得致,则天理得致,则天心得致,则道心得致。心行合一,则人心之行合于天心之心,则人心之行,合于道心之行,则为人心合于道心,则为心正,则为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心行合一,惟精惟一,可为身修,可为万事。心行合一,可谓人心合于道心,可谓得正,可谓得中,可谓允执厥中,可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以道家而言,道家所求,无非一道。老子五千语言,满篇皆是道,道家一生所求,皆在道,《道藏》万卷,不离一道。惟道心惟微,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心恍惚,道心惟微,道家是怎么求的呢?道家求道,常无,则观其妙;常有;则观其微;道家求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家求道,得道以得一为要。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家求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道家求道,惟精惟一。

儒家、道家也好,诸子百家各有各的道,诸子百家不管是坐而论道,还是修道、行道,都不不开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真言,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道统所在,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谈中华文化者,不能不知,不能不察。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