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最壮美的古典音乐,开阔你的人生境界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6-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文章 | 田艺苗   图 | 网络

编辑整理 | 田艺苗的田

大部分古典音乐的标题都是关于风景、人物和故事。回顾音乐史,进而发现,一大半乐曲都是在模仿人世,模仿自然景观和人物样貌,即使有些无标题的乐曲,也会有此起彼伏的音响,让你想起风起云涌,想起某一天遇见的壮丽的黄昏。

田艺苗的田

59
图片
图片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共写了九部交响曲,据说第九交响曲是作曲家的大限,他像贝多芬、布鲁克纳和马勒一样,没有逃过第九交响曲这个劫数。如今我们听到的主要是他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I. Adagio, Allegro molto (第一乐章 柔板,稍快的快板)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第一乐章:我们先听见了一个缓慢的引子,由大提琴和长笛奏出,曲调如雾中传来,令我想起远洋轮缓缓驶向自由女神像,似乎可以听见欧洲人初到纽约时的迷惘和期待,德沃夏克要求这一段乐队尽可能悠闲自在地演奏。在沉思般的引子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一起奏出紧张强烈的第一主题,主题的音调如号角吹起,其实这也是黑人音乐的节奏,主题后半部分是一个符点音型的固定节奏,有点像斯拉夫舞曲的节奏,这个音型在回应这前面这个号角的曲调,这里的第一主题就确立了这首交响曲混搭的特征,黑人灵歌与斯拉夫音乐的融合。

图片
II. Largo (第二乐章 广板)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接下来听到第二主题,是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令人想起捷克的舞曲,以及它低音持续的伴奏音都让人想起捷克的民间吹管乐器。经过一系列紧张发展,第二主题变化调性音乐色彩渐趋明亮。这个时候响起了一支迷人的旋律,据说这支曲调来自黑人灵歌《马车从天上来》,而其中节奏与开篇的第一主题很相似,好像是那个号角声在一系列展开之后生长成的一只甘美果实。

 这一乐章的发展富有戏剧性,骚动、激动,应接不暇,好像作者初到纽约这个大都市,带着兴奋和紧张情绪,各种印象纷至沓来,互相冲击,互相呼应,在一系列紧张的发展之后,到了再现部也不得安宁,最后的乐队全奏几乎带着悲剧感。

III. Scherzo - Molto vivace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十分活跃的)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V. Allegro con fuoco (第四乐章 火热的快板)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图片
图片
图片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慢板

I. Moderato (拉赫马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18:第一乐章 中板)Sergei Rachmaninoff - Rachmaninoff Plays Rachmaninoff
II. Intermezzo - Adagio (第二乐章 间奏曲 - 柔板)Vladimir Horowitz;New York Philharmonic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II. Finale - Alla breve (第三乐章 终曲 - 2/2拍)Vladimir Horowitz;New York Philharmonic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从俄罗斯流亡美国之后,拉赫玛尼诺夫作为钢琴家大受欢迎,但他觉得那不是他的世界。在他身后,美国人很忙,忙着生产、竞争、流水线作业,要更快更多,一切讲效率。那是商业,没有音乐与情感。拉赫玛尼诺夫留下了最后的天才故事。他让我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旧世界已沉没,新世界他又不肯靠岸,只能独守着自己的情感与灵魂。每夜他梦回故乡,飞奔在伊万诺夫卡庄园的紫丁香树林中,那里有亲人、白桦林、感伤的歌谣和眼睛深邃的女人。他曾经说“伊万诺夫卡庄园种着望不到边的小麦,黑麦和燕麦。人们往往对海边的空气赞赏不已,可是你吸一口原野的空气试试吧,那泥土的气息夹杂着植物的清脆,花草的芳香···” 这段描述叫人想起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钢琴声中传来悠扬的单簧管旋律,仿佛风里闻到一丝熟悉的香味。他的自然粗犷中不乏这样温柔的细节。

图片
图片
图片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让青年贝多芬进入大师行列的,是他的《第三交响曲》,作于1804年的“英雄”。

I. Allegro con brio (第一乐章 有活力的快板)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I. Adagio (第二乐章 柔板)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II. Allegretto grazioso - Molto vivace (第三乐章 优雅的小快板 - 十分活跃的)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IV. Allegro, ma non troppo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Libor Pešek;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rák: Symphonies 1-9 & Orchestral Works

关于《英雄交响曲》的解读,至今无人能超越罗曼·罗兰的文字,我原文朗诵一段——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种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任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此处描绘的是《英雄》的第一乐章。这一乐章灿烂而精巧、奥妙无穷,堪称当时的音乐奇迹。贝多芬将奏鸣曲的发展部与再现部极力壮大,和声冲突而自由,手法标新立异,音乐发展如火山喷发,热量奔腾源源不息。紧接着的第二乐章却出人意料地来了一首葬礼进行曲。之后的第三乐章《谐谑曲》,谐谑曲,比较幽默诙谐,逗人开心的乐曲,传统的谐谑曲到了英雄手里就不再谐谑了,他从游戏式的节奏中提炼出悲壮的激情,后来他的手法被肖邦的谐谑曲继承了下来。第四乐章采用贝多芬早年舞剧《普罗米修斯》中的主题,将主题自由变奏,穿插赋格曲和奏鸣曲的程式。

可见“英雄”交响曲也是一首革命交响曲,贝多芬大刀阔斧得推翻了古典交响曲的格式。他的推翻与创造,都是为了直面题材,为了透彻表达。当音乐家走出宫廷和教会,开始社会化,社会思潮政治问题因此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原先的蕾丝绣花的典雅格式自然都要收起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最著名的作品,要数19首《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和狂想曲,类似圆舞曲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关系。李斯特创造了“狂想曲”这种体裁。“狂想曲”这个名字已叫人热血沸腾,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结构自由而富有激情的音乐,融合了幻想曲、叙事曲等等体裁。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Ignaz Friedman - Naxos Historical: The Master of Piano - Friedman & Rubinstein

这些狂想曲中,有大量的匈牙利吉普赛人的音乐元素。比如第二首中就有著名的《查尔达什舞曲》,这种匈牙利民间舞曲有两大块内容:拉苏(Lassau)和弗里斯(Friss)。拉苏庄重缓慢,弗里斯则是速度飞快的舞曲。这首乐曲如同一场古老的民间狂欢节仪式,从徐缓的引子进入民间故事,“拉苏”像一位沧桑的老者讲述部落的悲欢历史,之后人们开始欢歌热舞,在激烈“弗里斯”舞蹈中欢庆生命的热情生生不息。第六首《匈牙利舞曲》,结构新颖,四个段落中都有匈牙利曲调,有庄重风格,有游吟诗人的古老散板,最后的高潮犹如出生入死般壮烈。

李斯特是在巴黎成长的匈牙利人,吉普赛的血液始终在他身体中与他的优雅举止冲撞不止。《匈牙利狂想曲》是他的心灵写照,他的游牧性情,他天生的热情,全部灌注其中。如今《匈牙利狂想曲》叫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民间风情,也不是吉普赛狂欢节,而是激情与漫长的流浪中激发出的命运般的悲情。浪子没有归宿,却毕生都在寻找一个家园,浪漫主义者因此有了一个哀伤的灵魂。

图片
图片

莫扎特《安魂曲》之“落泪之日”

《安魂曲》后来成了音乐史上的谜团。德国音乐家戈特弗里德·韦伯为此专门撰写了一本书,收录有关《安魂曲》的各种谣言、假说、真相、误读···,一时让莫扎特在地下也不得安魂。八卦总是故事的核心,《安魂曲》后来成了莫扎特学的一部分,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将谣言发挥至辛酸人性故事的经典传记电影,《Amadeus》。在电影中,这位黑衣人是莫扎特的死对头,宫廷乐师萨列里。他不停催稿,跟踪,利诱,落井下石,叫重病的莫扎特不得喘息,最后不幸过劳死。也有传言说萨列里派人给莫扎特下了毒。其实这位萨列里也是音乐大师,他不幸成了莫扎特的同时代人,不幸成了莫扎特早夭之谜中的冤大头,更不幸的是以莫扎特早夭之谜中的冤大头而世代流传,如今人们忘了其实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

安魂曲: 3. 繼抒詠 f. 流淚之日Christian Lévitan - 莫扎特: 安魂曲

真相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位“黑衣人”,其实穿的是灰色的斗篷,谣言为他穿上死神的黑衣。他叫莱特杰普,是一位热衷附庸风雅的维也纳伯爵弗兰茨·冯·瓦尔泽格派来的使者。当时伯爵夫人过世,伯爵想找一首安魂曲来纪念她,他更想找一首乐曲落款自己的名字好流芳百世。《安魂曲》后来仍署了莫扎特的名,但这位伯爵的愿望竟也成真了。

图片
安魂曲: 1. 進堂詠Christian Lévitan - 莫扎特: 安魂曲
安魂曲: 3. 繼抒詠 d. 求你垂憐Christian Lévitan - 莫扎特: 安魂曲

 只可惜《安魂曲》未完成。莫扎特仅写了前两首《垂怜经、进台咏》和《求主垂怜》,余下的只来得及写缩谱,由助手完成乐队配器。《落泪之日》是绝笔,他只写下8小节就撒手而去。后来有两位音乐家为莫扎特续写《安魂曲》,一位是当时的著名作曲家约瑟夫·艾伯勒(Eybler, J.),他继萨列里之后担任维也纳宫廷乐长;还有一位是莫扎特的助手绪斯迈尔。艾伯勒只写了《震怒之日》与《落泪之日》的配器就将总谱归还了康斯坦丝,表示自己无能为力。绪斯迈尔是莫扎特的学生、助手和密友,据说莫扎特曾抱怨这位学生没天分,但他是莫扎特最忠诚的朋友,最了解他的音乐家,莫扎特临终曾告知他安魂曲的构思。后来的《震怒之日》、《号角声起》、《你是可怕威严的君王》至《落泪之日》,都是莫扎特谱写,由绪斯迈尔完成配器;《奉献经》、《主耶稣》和《牺牲》,莫扎特只写了声乐部分,由绪斯迈尔完成乐队部分;之后的《圣哉经》、《降福经》完全由绪斯迈尔谱写;最后他根据莫扎特的嘱托,在《羔羊经》里用上莫扎特19岁时写的《弥撒曲》K220;最后的《领主咏》也根据莫扎特的意图,再现了《垂怜经》中的赋格曲。

安魂曲: 2. 垂憐經Christian Lévitan - 莫扎特: 安魂曲
图片

 这是《落泪之日》。没有悲伤,是旋律美得叫人落泪。这是安魂曲中最美的曲调。莫扎特写到这里真正封笔。

这是可痛哭的日子,

死人要从尘埃中复活,

罪人要被判处。

然而天主啊!求你予以宽赦。

主!仁慈耶稣!

求你赐他们以安息。阿门。

图片
图片

马勒《第五交响曲》慢板

写第五交响曲是在1901年,马勒41岁,已任维也纳歌剧院院长4年,事业蒸蒸日上。他四处飘泊,但一到夏季长假,都会回到作曲小屋,他的湖畔港湾。在一堆香烟、咖啡、歌德、尼采和一本《少年魔角》的诗集的包围中,埋头写交响曲。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IV. Adagietto (马勒:第5号升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第四乐章,小柔板(结论))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100 Best Classics

第二年,他认识了他那位著名的老婆,阿尔玛。这个女子比他小20岁,是维也纳名媛,她的美貌与年少博学令他一见倾心。马勒第一眼就爱上了她。那一年马勒玩命地工作,因肠道出血病得险些丧命,阿尔玛的到来,让他立刻充满了生活下去的力气。病愈之后,他很快写完了这一部“爱与死”的交响曲,说起来是关于艰深的哲学命题,其实这是马勒最清晰明快的乐曲之一。

阿尔玛后来在回忆录里面提到第五交响曲,说,马勒一直不满意,直到去世之前一年才终于修改完毕定稿。但我们发现这首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慢板其实并不复杂,只用了弦乐队和竖琴,但音乐流淌出来却是复杂的况味,每个人似乎都可以在其中听见自己的一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这部乐曲是理查·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交响诗。大家一定都猜到了,乐曲的灵感来自尼采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Richard Georg Strauss - 理查·施特劳斯:管弦乐作品集

 第一段,我们一听就会觉得好熟悉,哪里听过?这一段叫做“日出”,里面小号与定音鼓交替的演奏音响壮丽而简洁,令人印象深刻,小号仿佛在远处奏响了庄严的主题,之后乐队一波波地把小号的庄严曲调推向包括管风琴的乐队全奏,在日出的时刻,人们仿佛感知到了上帝的能量。虽然这一段和尼采作品没有关系,是理查自己附加的标题,但让我们马上想起尼采说的,我是太阳。这便是尼采在《查拉》第一卷的开篇提出来的。这一段音乐太精彩,常常被用来当作音响试音碟,并出现在大量影视作品中。 

这部乐曲一共有9段,除了第一段是理查自己加入的,日出,其余8段的标题均来自尼采的原着,它们分别叫做“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我们看到这些标题大致可以了解它要说什么,它描绘了一个学者的抽象的一生,有学术,有追求理想的欢乐与激情,有康复,说明他的人生里面有病痛,有渴望,有舞蹈,有爱情,他追求爱情,徒留悲哀,追求科学真理,也是徒劳,这里面,有生而为人的各种欲望与追求,但人生是一个不断被剥夺的过程,被时间剥夺青春、美貌和激情,被命运剥夺各种拥有之物,所以思想者的人生即使再成功也是悲哀苦涩的。最终这位“超人”终于摆脱了人类的烦恼而追求来世,这里有一首“来世之人”,并进入“舞蹈之歌”的欢乐境界,而最后的“梦游者之歌”,以高音部的木管和小提琴奏出b大调和弦,而以低音提琴在c大调上拨奏,相差小二度的极不协和的组合,据说象征着“超人”的灵魂上升而世界则在他下面沉沦,又是多调性音乐的一个最早的例子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马勒的师友彪罗去世的时候,他去参加葬礼,听到管风琴旁的合唱团唱起《复活颂》,一瞬间如遭电击,几度落泪。后来他把这首始克洛普施托克的圣诗《复活颂》,放在《复活》的高潮段落。

Symphony No 10_ AdagioClassical Artists -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我这一把尘土,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复活。神召唤了你,他将给你不朽的生命,像种子一样你将被播下又开花结果。收获之神继续前进,刈割亡人,如捆禾束。”

“请相信,我的心灵,你的追求不会成为泡影。凡是你所渴望的归你所有,凡是你所爱和所奋斗的,归你所有。请相信,你的生命并非白白度过,或生存或痛苦,无不有因。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将再生。不要再颤抖,复活就在眼前。·····”

复活就在眼前,真像一个预言。马勒曾说,我的时代终会到来。

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

《女武神》来自瓦格纳的神话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指环一共包含四部歌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四部歌剧的情节之间充满关联,类似现在的《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的意思。 

The Valkyrie - Ride Of The Valkyries (女武神 - 女武神的骑行)Classical Artists - Masters Of The Opera, Vol. 8

在这四部歌剧里面,主角是屠龙骑士齐格弗里德。那么女武神在里面是怎样的角色?女武神其实是齐格弗里德的前传里面一个女英雄,这个女英雄后来沉睡了很多年,阴差阳错地成了齐格弗里德的爱人,她是齐格弗里德父母的恩人,又是齐格弗里德的爱人,为什么会这样离奇呢?因为女武神是一位女神,她可以永葆青春。

女武神违反神令,救下了齐格弗里德的母亲,因而自己被施了魔法,沉睡在山顶的岩石上,身旁燃着熊熊魔火。齐格弗里德成年之后,轻而易举地杀了巨龙,只为体验一下恐惧的感觉,但他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恐惧。直到他看到魔火。

齐格弗里德看到魔火,吹起号角,兴高采烈地冲了进去了,魔火顿时飞到天上,变成了漫天云霞。这时候,音乐变得格外宁静和温柔,他用剑打开布伦希尔德的盔甲之后,为她的美丽震惊不已,英雄忽然就懂得了恐惧。他不知如何是好,渴望唤醒她,又没有勇气面对她的目光,他头晕目眩,双手颤抖。犹豫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亲吻了布伦希尔德,把她唤醒。此时他心里升起了前所未有的爱情,一种疯狂而纯洁的爱情,让恐惧褪去。布伦希尔德醒来之后,对自己失去了神性有些沮丧,但她面对齐格弗里德炽热的爱,终于安心离开过去,与他一起生活,最后他们有一段灿烂的二重唱,歌唱爱之狂喜,唱着灿烂的爱情,欢欣的死亡,这里我们已经听到了结局,爱与死,瓦格纳永恒的主题,这样两个沉浸在爱情中的人,为了留着这一刻的狂喜,只想在这时死去,死去才会让爱永恒。

布伦希尔德把她在诸神那里学到的知识教给齐格弗里德,齐格弗里德把指环送她作为爱情信物,这里指环回到最原始的作用,它本来就是一只戒指,送给爱人的信物为什么膨胀成一个可以统治世界的工具?

我们总是希望男女主角相遇相爱,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这是童话,瓦格纳怎么可能写童话呢。我们在上一部齐格弗里德里面已经了解了这位英雄的鲁莽性格,已经预感到,他必然会出事。齐格弗里德和布伦希尔德最终命运如何呢,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这部瓦格纳的绝世之作,一定会被他的天才和雄心深深震撼。

图片

图片

瓦格纳《爱之死》

“伊索尔德,我的灵魂只会因你而苍老”。

爱之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 中国交响乐团60周年庆典音乐会

英勇如特里斯坦,也只能对命运哀叹。再次看这部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发现最震撼的并不是情人的死亡,而是伊索尔德濒临死亡时的幻觉之歌,歌声融入天地海洋,又仿佛升入极乐天堂,乐队中升起东方宗教中的圣洁之光,如同洗礼。为瓦格纳浩浩荡荡的生命能量激励了!

贝多芬《庄严弥撒》

这首《庄严弥撒》,因为以弥撒曲作为标题妨碍了它更广泛地流传,大家普遍觉得弥撒曲这样的宗教音乐比较沉闷单调,但贝多芬是把弥撒曲当作交响曲来写的,他写的不是弥撒曲,而是宗教艺术作品。尤其可贵的是,他的弥撒并没有像传统那样静穆地祈祷和安魂,而是激情四射,震撼心魄,贝多芬写的作品永远都是真实的表达,他的宗教情感狂热、深沉而痛彻心扉。 

图片

我听这首乐曲的时候觉得,他并不是为了祷告和赞美上帝,他是在宗教信仰里面终于理解了自己的命运,就像经历过很多苦难的人,在神像面前,一边祷告一边委屈地痛哭起来,他是神的孩子和羔羊,见到了他的神,终于可以把那些痛苦都哭出来了。贝多芬让我们了解了,宗教音乐其实是为了反照出俗世情感是多么瑰丽浩荡与深不可测。 

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Op. 123 - I. Kyrie (庄严弥撒曲D大调,作品12:第一乐章,垂怜经)Classical Artists - 50 Classical Music Favourites In Movies And Famous Films, Vol.3

这是晚年的贝多芬,他变成了聋子,终于懂得了听觉之于音乐家的意义,他仰望莱茵教堂开阔的穹顶,感激一切受难的日子,那是上帝从来没有抛弃过他。

图片

很多人都喜欢古典乐,但是也有很多人说想听但是听不懂,就像看抽象画,欣赏不来不如不看。田老师的《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将会让你对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经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鉴和了解,同时了解每首经典背后的故事和传颂理由。

图片

这套古典乐鉴赏课程,是由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韩红、李健等众多明星公认的古典乐评论家田艺苗亲自发声, 共150节音频课程,每节约10分钟。

田老师将站在听众的角度去品鉴,不会过多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而是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大量相关知识,通过自身专业角度耐心教授,生动地通过150节课,带你欣赏150首世界经典名曲,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古典音乐”的门来。

韩红、李健、汪涵、郎朗

都推荐的古典乐启蒙老师是何许人?

也许你对田艺苗这个名字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国内音乐圈,特别是古典音乐圈里,几乎就没有不认识她的。

她已经和音乐打交道20多年了。既是音乐创作家(古典音乐教授),又是音乐评论家(《上海壹周》、《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等专栏音乐作家)。

她曾获文化部“文化奖”优秀音乐作品奖以及“人音社杯”高校音乐书评最高奖;

出版过《时间与静默的歌》、《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温柔的战曲》《给孩子的音乐课》等等经典音乐启蒙书籍。

她还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担任特邀评委。

尽管教授着“古典乐”这样看似冷门、距离感强烈的课程,田艺苗还是凭着魅力,吸引了好大一帮明星成为自己的小粉丝儿——包括音乐人李健、韩红、谭盾,也有汪涵、吴晓波、姚晨、欧阳娜娜这样的文化名人。

▲ 李健参加田艺苗的音乐节目

▲ 田艺苗在《我是歌手》与众多音乐人合影

▲ 田艺苗在《声入人心》担任特邀评委

图片

▲ 田艺苗在《最美合唱团》担任评委

但抛开这一切头衔和名誉,田老师最想做的却是,充当古典音乐的传教士,致力于把古典音乐带入“凡间”。

我只是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

田老师一直被年轻学生们拥戴为“古典音乐教母”,但获得这个尊称的路上,她经历了不少挫折和怀疑。

她为高校学生普及古典音乐知识的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已经开展了7个年头。但一开始,听众的反应其实并不热烈。

图片

有一天她讲完课后,问听众“有没有问题”,竟换来全场鸦雀无声。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甚至不太愿意讲课,待在家中反省。

但偶然的一件小事,让她想通了:

有一次,我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热播视频就点进去看看。

一个一岁的娃娃,她的妈妈去世了。保姆哄她的时候,唱起她妈妈常常给她唱的一首歌。保姆唱得坑坑洼洼的,这歌的曲调也模糊,可是那娃娃听着听着,居然开始流眼泪。她没有哭,她还太小,还不会做出悲伤的表情,可是她的眼泪大颗大颗的,从蓝色大眼睛里面涌出来。

我关上电脑,哭起来。

“无论婴儿老人,无论饮食男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被音乐感动过。但我们学院派音乐家听得太理性,分析得太机械,有时候忘记了听音乐的初衷。”

在这之后,田老师决定换一个教学频道:试着站在听众的视角里去思考“讲什么”、“怎么讲”。

所以,田艺苗不再一个劲儿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不再扔出一大段生涩难懂的音乐发展史让你一头雾水。

而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作为案例通俗化讲解,引发你对它们的喜欢,然后再慢慢一步一步把你领进门来。

欣赏古典音乐,没那么难

对于古典乐,很多人不是不想听,而是苦于听不懂,就像看抽象画,欣赏不来不如不看。

而在《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的课程中,田艺苗会精选一些接地气又不失格调的古典音乐作为案例,跟大家讲解何为古典音乐,以及如何鉴赏。

因此,在“挑歌”这门学问上,田老师下了大量功夫:要经典、要好听、要有里程碑意义,还要循序渐进,照顾听众的品味。最后选出这150首精华,一点一点品给你听。

在“讲解”方面,田老师也试图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比如《卡农》,它为什么好听?

如果你网上搜索答案,你只会了解到掺杂一两个鸡汤的假故事。而田老师及其背后的智囊团队,做了大量的信息把关、化繁为简的工作,为你还原最真实的故事和最贴切的解读。

不过,田老师的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还不止这些。在田老师的描述里,你甚至能听到“音乐大师”的心跳。

她讲的肖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个瘦削单薄、体质敏感、有轻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独的男孩;

图片

当她讲到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气暴躁、生性多疑、还会耍点小聪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在田老师口中,他们不是一个个黑白相框,反而像你的左邻右里,他们的声音、脾气,能透过门缝,呈现在你眼前,而这就是她独特的教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