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讲座 | 糖尿病的六经辨证思路和实践(三)

 精华集999 2022-06-18 发布于甘肃
我们从糖尿病全程来看,分为早中晚期。

一、初发期

初发期,往往是体检发现的血糖升高,患者没什么症状,偶尔发现体重下降,口渴。这个阶段的病人体质比较壮实,年纪比较轻,病位多在腑,可在胃、在肠、在胆、在膀胱。

二、中后期

到了中后期,病史已经有5到7年以上,患者出现了一些慢性并发症才到医院就诊,同时发现血糖高。这时候病人初次发现血糖升高,不代表是初发糖尿病。而且我发现,很多糖尿病中后期病人的胰岛功能都很差,甚至胰岛功能都衰竭了,发展至这个阶段的患者,其实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早就开始倒塌了。残忍的是,患者往往是出现了各种慢性并发症,接受检查后才发现患有糖尿病,很多人在长瘤,长疮,或者得了结核的检查后才发现血糖水平很高,这才意识到真正的原凶是糖尿病。此时病位已经由表入里,由腑传脏,病证呈现为虚实夹杂。

总体而言,糖尿病初期实证较多,发展到中后期脏器功能开始紊乱衰竭,当患病超过10年以上,疾病迈向终点,出现像脑梗,心梗,心衰,肾衰,甚至截肢、失明,这些情况病位在脏,以虚为主,但是虚中有实,不会单纯的表现为一派虚象。当然,对我们来说,糖尿病的纵向发展过程也可以将《伤寒论》融在里面。

三、大血管并发症

再讲一些具体的病,像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早期,病人如果在某个阶段感觉胸闷、气促,这时候的症状表现很符合心阴阳虚损,我们从《伤寒论》治心的经方去思考,比如说心阳虚,代表的有桂甘系列,如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阳虚水停的有苓桂系列,像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等。治肾阳虚的有姜附系列;还有心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气虚的建中汤等。讲的都是心阳受损。熟练掌握以上的方证条文都有助于临床的辨治。

如果病人出现脉促胸闷,或者脉微恶寒,且表邪同时存在时,则需考虑是否与气郁有关,方可用疏肝行郁的四逆散。栀子豉汤证的心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见心中结痛,胸中窒者也是不能忽略的。除了出现冠心病,大血管并发症还会导致脑梗,中风后遗症,常见的虚证有脾阳虚,肾虚,肾阳虚,脾虚水停,肾虚水犯,以及肝郁气滞等,实证的像瘀热互结用桃核承气汤,出现痰热的用陷胸汤;我们医院已经把这个桃核承气汤加减方做成了中成药,叫降糖三黄片,现代研究发现它对心肾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又如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中,以肢体麻木,拘挛为主的,治疗可用当归四逆汤、真武汤;寒邪偏盛的手足痛,骨节痛用附子汤、芍药甘草汤。

四、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常用的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兼有外感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

眼底病变也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终点,眼底检查发现有水肿的,可以用利水的方,像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都可以;有出血的就用黄连阿胶汤;情志所致气郁的用柴胡剂、四逆散;瘀血比较重的,用桃核承气汤,这些都是临床常用的方。

心肌病变也是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但诊断较困难,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常见表现,诊断上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确诊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②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③心脏扩大伴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心脏无扩大者则有舒张功能障碍。④排除了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衰。⑤必要时行心肌活检。⑥有其他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血管病变者则支持诊断。一般患者最明显的表现为心悸,甚至有水肿,按照阳虚水泛、阳虚水停来辨治。

五、小血管并发症

还有一些小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是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了病变,有寒有虚,寒用当归四逆汤,虚用桂枝新加汤,阳虚用附子汤、四逆汤,肝郁用小柴胡、四逆散。内脏植物神经病变包括胃轻瘫,用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热痞症兼有肾阳不足的用附子泻心汤,气虚气滞腹胀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脾虚痰湿内阻的用旋覆代赭汤,胃虚水停的用苓桂甘姜汤,脾虚水停的用苓桂术甘汤。


神经源性膀胱出现小便不利,这个很常见,可以用五苓散、真武汤,偏热的用猪苓汤,兼有气郁的用柴胡四逆散。

六、标本缓急

降糖是个长期的工作,常常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新问题,那我们在降糖的基础上根据情况治标证,把病人当下的问题解决好。

在临床过程中诠释《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目的应该让同学能够“见到”,这个病是用乌梅丸,那个病是用葛根汤,有的用半夏泻心汤,它们都有个证据,有个辨证过程,不是凭空出现的。《伤寒论》是我们中医临床和理论的基石和源泉,是我们中医的生命线,我们是从实际出发来建构这个六经框架的,是有实际疗效的。

在临床过程中还要包容,要学习运用《金匮要略》的脏腑经络辨证,学习《温病学》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要与六经辨证融为一体,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不能说我教《伤寒》就只用《伤寒》方,其他都排斥,这不对,我们教大家要学习仲景博采众长,要把四大经典融会贯通,扩展到临床,尤其需要加强外感病、杂病、疑难病方面的学习,提高临床疗效,突出中医经典发展。中医的生命线源于临床,发展于临床,最后服务于临床,这是我们学经典,用经典,推广经典的真正的意义所在。

责编 | 袁颢瑜

审核 | 李赛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收录于合集 #讲稿

 23

下一篇讲座 | 糖尿病的六经辨证思路和实践(二)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