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老祖宗说“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

 脑洞趣味历史 2022-06-18 发布于四川
武德元年,在李渊刚刚灭掉隋朝建立唐朝的时候,当时满朝文武都在为此高歌,但偏偏有一个人在谏书中高呼三声:“陛下不好啦,您的江山要不保啦!”
说这话的人,叫做孙伏伽,当时的他还只是个无名之辈,但就是这样一个不顾领导面子在公司开业的庆祝仪式上大谈公司要倒闭,显得毫无情商的人却用行动给了大唐一个光明的未来。

一、起书三封留给大唐的未来。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他出生于隋朝末年,早些年当过地方小吏,后来大业末年在万年县当法曹,就等于现在一个县级司法部门的部长,但他这个部长也没当多久,晋阳起兵的李渊就杀过来了。孙伏伽是一个看得懂局势且真心为了百姓在当官的聪明人,所以李渊刚刚拿下隋朝,孙伏伽这边就归降了大唐。
对于李渊来说,孙伏伽是无数个前朝归降的官员之一,因此李渊甚至对孙伏伽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印象,要不是现在孙伏伽搁那儿一遍又一遍的上谏书,李渊可能都不会知道他大唐集团还有这伙人的存在,但现在不一样了,孙伏伽的激烈言辞的的确确吸引了李渊的目光。
那孙伏伽到底说了什么呢?
第一封谏书上是这样说的:臣闻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
这句话就是“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的出处。
这句话大概可以这样解释:我听说天子有敢说实话敢提意见的臣子,即使平庸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家,父亲有敢说实话的孩子,即使糊涂不会陷入到不符合道义的地步。所以说,孩子一定要提出父亲的错误,臣子一定要上谏君主。
这不是孙伏伽所说的全部话,但却是他第一封谏书的核心内容。
至于第一封谏书的后续内容,这样讲吧,唐初时期,李渊因为刚当上皇帝,所以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或者收一些官员大臣的礼物,而举办这些活动和收这些官员的礼物对于国家的发展其实是没什么必要的,甚至有些铺张浪费的意思,因为举办活动最终还是在耗费老百姓的钱财,而收取的礼物也是这些官员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过来的,孙伏伽是把这些看在眼里的,因为李渊举办这些有些劳民伤财的活动,孙伏伽就说李渊有效仿前朝遗风,而叫李渊叫警惕前朝,不要做前朝做错的事情。
孙伏伽的话可是说到李渊的心里去了,毕竟李渊可是刚把隋朝打下来的,这话对他肯定相当敏感,即便是不想听,可那隋炀帝的下场他还历历在目呢。
第二封谏言的主要内容是: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有隋之末,大见崇用,此谓淫风,不可不改。
这话的意思是劝李渊不要贪图享乐,隋朝末年,朝廷上下人人贪图享乐,最后国毁人亡,这是下场。这话孙伏伽也是拿出来了证据的,他在写这封谏书之前,看到太长官司因为爱好的关系,在民间借了妇女服饰五百多件,为充当那些烟花女子的衣服用,而这一切,打算在五月五日在玄武门实施。
第三封谏书的主要内容是:臣闻性相近而习相远,以其所好相染也。
他劝告李渊,不要让自己身边和皇子身边满是奸人,隋朝灭亡的原因就有满朝文武遍地是奸人。
三封谏书,虽然无一提及大唐将亡这种话,但孙伏伽每一封都在说如同前朝一般,这让李渊真的整宿睡不着,翻来覆去在谏书里面看,只能看到四个字——大唐要亡。
而孙伏伽的三封谏书,对于李渊来说,就等于留给大唐的未来。

二、状元与千古一帝

在给李渊多次留下谏言后,孙伏伽因此升职为治书侍御史,武德五年,大唐的科考再次举行,而孙伏伽也回到了那个他做官的起点——考场。
这不是玩笑,他的确是从考场出来的,所以他明白科考的重要性,他已经做足了准备,拿下这次考试。
考试成绩出来的那天,孙伏伽刚刚忙完工作,他去看成绩的时候,那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他步子缓慢,似乎是带着疲惫,但应该是想到考试成绩,所以就又紧张了起来,步子快了几分,是想先一步看到自己到底考得如何。
“好!中了!及第状元!状元郎!”
他的名字明晃晃地挂在那榜单上的最上面——他不仅没落榜,还是那状元郎!
孙伏伽真是没想到,毕竟自己一天到晚的工作量也不算少,有事没事看书的时间也剩不了太多,只能是抽空便去看看,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能考个状元,感觉是上榜就已经不错,毕竟考试那天考完就几乎要疲惫到累倒了,但如今这个状元郎,真是出乎他的意料啊。
但他更想不到的是,他这个状元,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可见其含金量。
考上状元的孙伏伽在官场自然是顺风顺水,而也就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他原本在李渊那刷的好感度就没用了。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626年9月4日),因玄武门之变,李渊传位于李世明,李世明于东宫继位,成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
这也就代表,从此孙伏伽,得侍奉李世明了。
李世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在朝为官这么多年,孙伏伽也是看得出来这位李渊的二儿子能力是有多出众,他在李世明那可是一点声望也没有的,而对于他来讲,李世明和李渊最大的区别就是李世明可要比李渊聪明多了,有些事情远远不用他去做什么谏言,李世明自己也能意识到,当然,李世明不是不需要谏言,不然也没有魏征了。
本以为以谏书在朝上做大做强的计划似乎就要落空了,然而此时的李世明却给了他一个机会。
李世明在朝年初,大唐逐渐进入了国泰民安的阶段,但他过去打过很多仗,现在叫他不打仗他反而是手痒了,但现在已经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打仗也不好,所以李世明就有了一个爱好,一个后世许多帝王都有的爱好——打猎。
对于李世明的这个爱好,孙伏伽嗅到了可以谏言的机会,这他可太熟悉了,这不就是唐初时候李渊喜欢搞活动的套路嘛,这不,机会就来了嘛。
也许是机会来了让他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他竟然忘了,李世明不是李渊。
孙伏伽对李世明的谏言同样上来也是简单明了,可有时候帝王不喜欢听这些简单明了的东西,有时候你就是得跟他慢着性子来讲道理,李世明就是这么一个人,同时,李世明也强势,所以这次孙伏伽的谏言是有冒死的风险的。
“陛下,我认为您打猎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我就打个猎,又不惊动百姓,有什么问题。”
“那您非要去,就骑马从我身上踏过去。”
“那我今天非要去呢?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斩了。”
“夏朝的关龙逢因直言进谏而被杀,我情愿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见,也不愿意再侍奉你了。”
“爱卿,朕只是想试试你,没想到你真的这么有勇气,来,咱们下盘棋。”
此事之后,孙伏伽任谏议大夫。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很明显,说出这句话的孙伏伽就是这句话中的烈臣,所言所行,孙伏伽对自己都有着要求,他的确做到了自己所说的话——那个敢于谏言的谏臣,在那个大唐盛世,有一批行为同样与他可以称为烈臣的人,而那个大唐盛世之所以兴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批人的存在。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