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银川兴庆区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银川兴庆区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银川兴庆区风情!
阿威有话说:本来阿威想继续写《宁夏黄河传奇》系列的,可是,关注看的人不多,那就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写吧,很多粉丝也都说怎么更新那么慢了,没办法啊要搬砖,先解决掉生存问题才能有空写传奇,所以请见谅! 不过只要阿威有空,那是一定会继续写下去的,那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言 “纸糊的宁夏城,铁打的洪广营” 这句话对于老银川人来说,不是耳熟能详也是基本差不多了。其实这短短十二个字里,包含的历史信息非常多,有的人可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知之甚少了。 这篇文章里,阿威就跟看官娓娓道来。 1 有关这句话的由来和传说,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大清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千古一帝”。 他的一生可谓是功勋彪炳,其中有一件事,就和“纸糊的宁夏城,铁打的洪广营”有关,那就是西征噶尔丹。
这次西征,是他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宁夏镇(银川)作为西征指挥部,他停留了短短十八天。这在他的人生历史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对于银川来说,却衍生出了诸多精彩。 比如说“黄沙古渡莫家楼”的故事;梁寡妇“金豆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的美食故事;“纸糊的宁夏城,铁打的洪广营”的故事;“平罗城里巧断冤案”的故事等等。 2 “纸糊的宁夏城,铁打的洪广营”!这句话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指宁夏城不坚固,不堪一击,而洪广营坚固,牢不可破;从故事里说,就是指洪广营的守城门士兵尽忠职守;而宁夏城(银川)的守城门士兵有些玩忽职守。 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传说故事终究只是编出来的。 先从时间来说,康熙皇帝来到宁夏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约数),他有时间去洪广营吗?有,但是他有可能是晚上去?身边的随从会少?别开玩笑了。专家们对于康熙皇帝来宁夏,用了一个词语-“巡览”,这个“巡览”要比史书上常见的另一个词-“巡幸”轻松活泼得多。 自古皇帝出行,自然是浩浩荡荡,电视剧上那些微服私访之类的剧情,都是根据剧情需要编撰出来的而已,真实的皇帝如果能微服私访溜出宫,那么太监们是要被砍头的。他在即将离开宁夏时候也说过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朕扈从人多,恐留一日即滋百姓一日之扰。” 这些都说明平日跟在他身边的人不在少数。传说中还说他骑毛驴,真的夸张了。 3 此外,还有文章说,这句话里说的是广武营,而不是洪广营。在文章里,作者各种举证,不可否认,广武营在宁夏的戍边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但是,和这句话还真没关系。 从地理上来说,洪广营在北,在康熙所领的大军兵锋所指之路上;而广武营却是在南,以当时的交通工具来说,来回得两天,加上“巡览”至少三天,他有这个时间吗? 他之所以有时间去洪广营,那是因为听到噶尔丹服毒自杀了,所以趁着银川北门阅兵,顺便耀兵塞上,做个劳军的样子。平罗城有些远,那么洪广营正好在平罗和银川的中间位置,到了洪广营,也是表明态度,一副鼓励体恤将士们的姿态。 当然,在史料中没有记载他到过洪广营! 4 简单一点来总结,“纸糊的宁夏城,铁打的洪广营”这句话和康熙皇帝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这句话的出现,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在清朝同治和道光年间! 此时宁夏处在一片混乱当中(为了不被和谐,就简单说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这个期间,由于宁夏镇(银川)的重要地位,所以,每次打仗都少不了它,反反复复,敌我双方攻下来得补,攻不下来也得补,当真就是跟纸糊的一般。 反观洪广营,在漫长的战乱中,经攻城堡激战数十次,它的周边堡庄均被攻破,惟洪广营始终坚守,未被占领,守军强悍可见一斑。也跟城小但好防守有关。 5 宁夏镇(银川)就不说了,这个洪广营怎么这么能打?这就要从它的历史说起了, 洪广营,最先是堡的建制,也就是说它本名叫洪广堡。始建于洪武年间耿忠分五卫之初。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右屯卫的十八个屯堡中,它算是配重兵把守的。 “有仓场旗军二百名,把总官一员,守堡官一员!”说明这里是银川以北物资中转站之一。 到了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在此设立了游击署。洪广堡升格为洪广营,名字也沿用下来。 也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实在优越,南通宁夏城,北达汝箕沟。西接贺兰山等堡,东连黄河,在清朝时期,洪广营是银川以北比较发达的一处地方,从清代到民国年间,洪广营还保留下许多庙宇,如三教台、文昌宫、玉皇阁、城隍庙、大佛寺、关帝庙及钟楼、鼓楼、东岳庙及十王殿等17处,辉煌一直延续到公元1922年。 这是镇北堡图片,借用 6 如今洪广营已经成为传说,以“纸糊的宁夏城,铁打的洪广营”的形象留存在人们心中和口中,只有宁夏城(银川)在经历是沧桑巨变后,越发焕发出迷人的姿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