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奎 | 游记四篇

 微湖渔夫 2022-06-1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一)江南游记

2015年八月中旬,酷暑稍敛,秋意微泛,适假之末梢,遂去江南一游,略有感怀,以记之。

江南初现

大地惺忪,晨曦未至之时,汽车已疾驰在南行高速公路上。晨光泛起,车窗外的景色渐渐清晰。望着那熟悉而单调的村庄与田野如影片花絮般一闪而过,丝毫提不起精神。困意袭来,忍不住小憩一下,几次醒来又睡去,唯有疾驰的车轮声在耳畔飘忽不已。恍惚之中,同车孩子兴奋叫喊声我唤醒。抬眼向车窗外望去,宽阔的江面浮动着几艘轮船,江水闪烁着耀眼的碎光,原来是到了长江,未见过如此大河的北方人难免精神振奋了。

我的倦意一扫而空,猛然想到,南京城已近在咫尺。可惜,南京不是这次的目的地当车绕南京外环而过时,遥想着这六朝古都,帝王之地,满脑挥之不去的都是秦淮河。十里秦淮留下了无数美妙的画卷。名人雅士,才子佳人上演了一幕幕传颂千古的佳话。秦淮河水流淌不息,带走的仅仅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却是厚重的精神财富,润泽后人,永世歌咏。

过南京后,景色为之一变。河流渐多,水泽密布。苍翠的青山撞目而来秀水青山,好一派江南风貌让我这三十几年的北方蒙蔽沙尘的双眸渐渐湿润起来,明亮起来。江山风月,神奇造化,一江之水便分隔出两个迥异的世界。锦绣山河,让人生豪情。

古 临 安

午后,汽车驶入杭州,这是一座千年古城,宋时称临安。临安啊!你那厚重的人文胜景曾让我在想象中一度窒息:曾在儿时唐诗中梦见过你的神秘与美丽;曾在少年的宋词中邂逅过你的豪放与婉约;曾在青年的史书中遥望过你的繁华与沧桑……

置身其中,街头巷末尽是葱葱郁郁的粗壮高大的树木,蔽的城市仿佛是在山林中。拐角处那株古树虬曲苍劲的枝干仿佛诉说着你的悠久和灿烂,见证着你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繁荣。置身它的荫蔽里,在这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遥远的清凉。

图片

夜游西湖

晚饭后,步行去西湖。走街串巷,却无意中邂逅了岳王庙。红墙灰瓦映衬着院内森森古木,头门巍峨肃穆。置身于繁华中仍掩饰不住千年的气息,历史的风尘似又扑面而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良与奸佞,历史和人民会永远铭记。民族之魂的丰碑上会刻下越来越多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暮色中的西湖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阔大与神奇。一条苏堤分割了西子湖,苍茫夜色中灯光泛起,西子湖似朦胧中犹抱琵琶的西子,半隐半现。租借一辆自行车沿着苏堤御风而行。堤上游人如织,清凉的风从湖面吹来,又似乎从盛唐,从两宋,从白居易苏东坡的袖口间吹来,清凉千年。景以人传,恰似范仲淹与岳阳楼,王勃与滕王阁。两朝两任父母官成就了西子湖,成就了杭州百姓,福祉千载。一座座拱桥让苏堤起起伏伏,西子湖似在历史间跳跃。

夜色冥,金碧辉煌的彩灯把雷峰塔照耀绚烂夺目。伫立塔下,雷峰塔高大巍峨中透着古典美,却少了些许古朴与沧桑。许是夜景,可能失之偏颇。白堤未至,余景难观,甚是憾事,但西湖十景绝非一朝能睹,只能寄以他日。

意犹未尽,原路折返。却见远处湖面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原来是盛大的《印象西湖》演出。梦若千年,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和流传千古的美妙传说,此时都在西湖的波心徐徐舒展,都在这夜色和记忆里浮现绽放。近看月圆花开,仿佛搁浅了岁月,却寂寞了人生。

西湖是一个大戏台,每一个来到这片粉湖山的人,都是其中的角色。

不老的西湖,千年的古城,生长着无尽的诗意与闲情。

漫步水乡乌镇

翌日中午,我们来到了水乡乌镇。记得曾写过一篇《梦走江南》:“……梦里几回漫步在青石板的古巷中,浸染千年的风霜;行走在灰瓦蓬草的漏檐下,聆听世纪的沧桑。那戴斗笠的村夫,那撑乌篷船的少女,那浸水的石阶,那沐雨的古柳……何时,能与你邂逅,江南,而不是梦中。我愿,一醉千年。”

来到乌镇,恰如梦境的翻版,而我,真的醉了,醉在乌镇沧桑又典雅的景致里,醉在乌镇这浓郁的水乡文化里。小河蜿蜒,临河而起的水阁木楼,绰影幢幢。河面不大,恰好小桥轻卧,杨柳依依,浓郁的水乡古镇风味。

信步乌镇幽深的街巷,让人不禁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温婉动人又忧伤的女子,总以为每一个身如纤柳,肤如凝脂的妩媚的江南女子,轻启朱唇都让人如沐三月之春风。江南水哺育了风情万种的江南人。那种娇柔,灵性正如这里的建筑一样婉约而秀气。古老的民居见证着晴耕雨读的江南人的生活。真像走进了一部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而我在这里又邂逅了茅盾故居,真是意外之喜。中文专业的我竟不知茅盾是乌镇人,说出来有点贻笑大方。与文学大师的“亲密接触”,如同上了一次文化课,不是关于读书,而是感受一位文学大师的起点与摇篮,滋养与水土。

离开乌镇,一路上,我在想:如若没有游人的喧闹,乌镇又将是怎样的一个乌镇?

图片

情系寒山寺

来到苏州,最让我牵挂的是寒山寺。因那一首《枫桥夜泊》,让我魂牵梦了许多年。寒山寺,让那个落魄的士子张继在此写下绝唱响彻了千年的庙宇,是后世每一个读书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山峰。第三日午后,最后一站终于来到了寒山寺,得以一睹尊荣,感觉真是缘分所致。

浸染了历代文人诗词墨韵的千年古刹寒山寺,建筑雄伟气派,尽显佛家的庄严肃穆。斜倚寒山寺山门前石拱圈古桥江村桥上,俯视桥下流水,想象着哪里是张继泊船的地方,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山门两旁两棵古樟无语静默,迎接来往凡尘,芸芸众生。

寒山寺,喧闹的游人压不住寺院的静谧。一石一树,一阁一碑无不透出悠远宁静来。抚摸硕大的古铜钟,铭文凹凸,禅意浓浓。一首古诗,让悠扬清远,洪亮浑厚的钟声穿越时空,回响在后世人的耳畔。

坐于寒拾泉边小憩,不禁想起寒山寺名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佛家境界,俗人修炼几载能至?

从解脱门而出,回望寒山寺,暗想:这算不算一次自我修炼?人生本身就是一次修炼,这如同寺内碑廊里诗碑上书法字体。我常想,少年时是草书,青年时是行书,中年时是楷书,那么,老年呢?老年时是隶书和篆书。从张扬激越到平稳安和,不论那个年龄,哪一种书法,都要努力书写漂亮,潇洒,方不负此生。

东坡先生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如能偷浮生半日闲,读读书假使偷得浮生数日闲,就旅旅游。切记那句经典语:为使生命得以延续,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图片

(二)登泰山记

2020年初冬,随团赴泰安参加培训会。下午三时出发,抵达泰山脚下已是傍晚时分。夜幕低垂,大巴车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车窗外是如流的车辆与行人,夜幕遮掩了泰山的身影。曾几次坐车路过泰安,一闪而过的泰山朦胧的剪影都会让我心生敬慕又浮想联翩,而今车行城中,满脑子就是泰山两个字。

居于孔孟之乡,泰山近在咫尺却一直未曾登临,实是憾事。近两年数次涌起登泰山的念头,俱因琐事未能成行,但泰山于我是愈念愈深,愈深愈念。

入住宾馆后,打开百度地图发现距离山脚只有六七里的路程,尽管坐车劳累,仍出门奔之而去。步行、骑车,行至山脚,城市橘黄的灯光,迷茫的夜色,任是睁大眼眸,仍无法看清泰山的容颜,乃悻悻而归。

晨起推窗,心一凉。初冬的细雨裹着寒气而入,阴冷苍茫的天空,视线里只是近处的楼宇,泰山的真容隐匿其中。早饭时,听闻昨夜泰山上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又想象着雪后的泰山模样,想必玉树琼枝,别有一番风光了。

中午时分,天渐晴,云未散,迷蒙的雾气中可见度很低,却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坐车奔泰山而去。时间短促,只好先坐车到中天门,再登山。一路上,雾锁雄山,视野不佳。接连的弯道让人眩晕,仍极力向外、向远处眺望,生怕错过风景。弯而陡的山路,挂满冬雪的松枝,隐现的峡谷在车窗外闪现。雄山初露真容。在雾小的地方,山的气势让我振奋,林木随山势而上,高大的树木多已树叶落尽,只有松树青葱如常,在雄壮陡峭的山崖间,在风寒雨雪中,尽显从容,尽展风骨。

三十分钟后,车至中天门。下车拾级而上,古朴的石阶沧桑厚重,虽然路旁商店不少,也难掩山间清幽。未走几步,一阵清脆的鸟声让林间石路愈加幽静,仰头看去,树枝上几只喜鹊跳跃,心中一喜。抓拍一图,细看之,喜鹊立在虬枝秃之上,云雾之中,亦在仰目四望,仙鸟一般。游人三三两两,情侣、夫妻、少年、老人,上下交错而行,雨雪和浓雾并不能击退所有人游山的热情。雾霭蒙蒙,如处仙境,别有一番感受。前面路旁高台上一农妇模样的人在劳作,走上去一瞧,几十平米的一块菜地,白菜虽小却也青绿。妇女正在收菜贮菜。山之上,居然也能耕作,颇有世外之感。古之山中隐士,莫非也是如此?不问尘俗,六根清净,隐于名山大川,与山溪林鸟相伴,朝朝暮夕,怡然自得,倒也羡煞几多俗人。

图片

几个转弯之后,历代碑刻几步一现,读之慨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昔人已逝,其文其字不朽,后人观瞻,念之思古。沉思之间淙淙水声从远处传来,又感觉近在咫尺,寻之,却不见其踪。雾隐其形,陡增其秘。石壁、碑刻、古道、覆雪的林木、不见其形的溪声、缭绕的雾气,初来泰山就是这般有幸。及见“既雨晴亦佳”石刻时,心中一动,雨晴俱美,雪雾亦更美。泰山之胜,莫过如此。亦如佳人,笑在唇角美,梨花带雨美,黛眉微蹙亦是美。又见杜甫“造化钟神秀”之句亦刻壁上。读之,是那么真切传神。在此之前,总认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今观之,哪有半点虚假,造物主之神奇,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不身临其境,怎能体会得了?

行至步云桥,水声激,幽深的山谷之中,众多溪水奔流至此,从桥对面高处石壁上飞流直泻成瀑布,溅珠迸翠,蔚为壮观。此处雾渐成轻烟,溪水湍行山谷,终现其身。

向上而行,便是五松亭。书有“五大夫松”的石牌坊左上方,一松枝干粗壮斜逸,松上积有轻雪,自成一景,颇有气势,不知是五大夫松否。不远处“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的石刻遒劲而不失俊朗,想那风过山谷时,松涛声声,何等气势!

越往上走,越是山陡壁直,石阶如立,云雾在半山松间游走。真真是“松壑云深”,颇有“梦游天地外,身堕烟霞中”之感。置身于大美胜景之中,似感不真实。从十八盘至南天门段,最耗体力。前望如宏山势,陡增攀登之欲望,回首如处画中,神清气爽。背包拄杖的游人步履维艰却又精神抖擞。上山下山游人相遇颔首微笑,互相鼓励。人生亦如登山,风景多在陡峭处,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勇于攀登之人,才能领略人生之精彩,他日回首,俱是风景。

走过龙门,向上仰望南天门,南天门静卧在两山对峙处,犹如天上宫阙。一鼓作气登至南天门,驻足休息,拍影留念。琉瓦红墙,古朴雄壮的南天门定格在镜头里。向下俯视,山伏若丘。置身于此,若无众多游人,真是宛处仙界。而登临天街,豁然开朗,天街的牌坊气势不凡,林立商铺俱是红墙青瓦的古建筑,漫步其中,更是如处天外。山风吹来,寒气袭人,山上山下真是两个世界。

依天街向东而行,穿过碧霞祠先到瞻鲁台,后至玉皇顶。瞻鲁台处冰雪覆盖,站在“造化钟神秀”的巨石旁,四处仍是浓雾蒙蒙,唯见近处山色,只能想象着杜甫千年前立于此处俯瞰四野,充溢胸中的“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行至日观峰气象台,游人稀少,心旷神怡。远处几个青年男女放声呼喊,声音穿云拨雾,响彻山顶。“孔子小天下处”石碑必是孔子立足处,若无浓雾,定会仰观日月,俯视万里锦绣河山。“五岳独尊”的石刻旁一游人手持五元纸币留影,才猛然想到五元纸币上图像就是此景。

图片

玉皇顶是泰山极顶,红墙碧瓦的玉皇庙将峰顶围在院中,像是泰山头上的一顶桂冠。院内被石栏围在中央的极顶石上,碑刻“泰山极顶”“1545米”两行字,是齐鲁大地最高峰。玉皇庙附近有一“登岱诗刻”吸引了我,诗为:“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峰头最高处,拔剑纵狂歌”。想来,既有拔剑纵狂歌的豪气,岂不是胸有乾坤,睥睨天下之人?此碑刻于民国十年仲秋,正是军阀混战之时,胸有乾坤之人多是忧国忧民之士,这样揣测不知对否。

从玉皇顶西行,经孔子庙回到天街,沿原路而返。是时,云雾散去,天街南望,莽莽群山如驯服的野兽匍匐在泰山脚下,不由让人感慨万千。出南天门,山峦尽露,山松如墨,些许云雾轻笼。望之,心情又是大悦,似曾相识,想来岂不是画廊里常驻足神思的青山水墨丹青?而今,画在眼前,身处其间,只恨自己不是丹青墨手。看那山峰耸立两旁,苍松叠叠,烟云游走,雄浑而不失丽,肃穆自带神奇。入山时因浓雾而生一丝憾意一扫而空。既见雾中泰山,又睹晴后泰山,一日两景,千般体会,万般感触,实乃幸事。

缓行而下,天渐暗,仍不时遇到上山的游人,想必是为观明晨日出而来。路遇一小饭店,两人店外灯下对酌,吆喝老板添点花生,循声望去,是两中年人。不由想起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没有山花,却有暮色峰峦,初冬山雪,细听,溪水激石,如闻天籁,此时此处对酌也是一番乐事。

依旧从中天门坐车下山,回到天外村时已是华灯如昼,车行人往,又是人间烟火。饭后归宿,山景历卧床而眠,睡一踏实觉也。

后记:翌日下午,天晴好,乘车归家,车行城中,雄伟的泰山尽现眼前,大巴车似是沿山底而行,久不能脱,正应了杜甫那句“齐鲁青未了”。我亦如幸运的泰安人一样,眼眸里永远有了泰山的倒影。

图片

(三)雨中游云龙山

云龙山乃徐州一胜景。徐州为古彭之地,历史胜迹浩繁,而云龙山因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古迹众多而闻名遐迩。我慕名已久,也曾数次路过徐州,皆因各种缘由与其失之交臂。2015年五一假期,约三俩好友骑车赴云龙山,一登为快。

清晨,我们一行三人从滕州出发,沿104国道南行奔徐州而去。五月初的天空澄明透彻,阳光媚好,不燥不热。初夏的村庄和田野勃发着青春的气息。远望,回眸,视野中跳跃着新鲜与清凉。一路欣赏着,谈笑着骑行,下午四时已到云龙山景区。约好先去云龙湖转转,晚上休息一夜,养精蓄锐,第二天再登云龙山。云龙湖在云龙山脚下,东依云龙山,碧水青山,烟波浩渺,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漫步湖堤,清凉的风从湖面掠过,怡人心扉。夕阳洒下金波,湖水倒映青山。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湖水共青山一色”之妙。

远望云龙山,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气势不凡。据说云龙山名称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汉高祖刘邦在丰西泽斩白蛇起义。但当时势单力薄,便南下徐州,来到一片大山。为安全计,刘邦每天换一个地方。可吕雉每次从沛县来,都能很快就找到他。刘邦问其故,吕雉说,山上某个地方的上空,总有一片祥云,形状如龙。我就直奔过去,果然你就在那里。因刘邦后来当了皇帝,皇帝是,他藏过身的山,也就称为云龙山了。

传说之美丽让人心动,愈加激起登临游览欲望。第二日晨起,淅沥雨声窗而入。心一惊,天不遂人愿,颇为失落。猛然想到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况暮春之雨仍旧缠绵如丝,凉而不寒。雨中游云龙山未不会有另一番情趣。乐游之人,一拍即合。打车即赴北门,循路而上。

图片

蒙蒙细雨,清晨的云龙山笼罩在雨雾之中,恍如仙境。茂盛的树木掩映着山中小路,不乏三两撑伞登山的游人。看来与吾等同趣之人不少,更觉欣然。徒步行至山西会馆,清式建筑,门扉沧桑。叩门而入,庭内别有一番洞天,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上百年。沿会馆外侧石阶而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不觉已来到放鹤亭,此乃宋代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苏轼写《放鹤亭记》,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慕其名,瞻其迹,雨声滴滴,似在诉说着那动人的故事,千年前的画面似乎又在我的眼前生动起来。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的帝王将相不计其数,文人雅士却因其逸闻趣事滋养着后人而不朽。

时近中午,雨渐渐小了,停了。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雨后的山中透着清新的气息,溪流涓涓,似与古诗相印证。依山南行,走过一个V形山道,缓缓攀上观景台。观景台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栏远眺,全城美景尽收眼底。俯瞰云龙湖,似卧于云龙山的臂弯中,枕山而眠。又,山似丰润饱满的眉骨,郁郁葱葱的山林恰似浓眉,湖似动人的明眸。想到此,颇感造物主之神奇。

下山走西门而下,又邂逅云龙书院。对于我等“习文”之人,倍感亲切。修复过的书院,古香古色,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不由得想起湖南岳麓山岳麓书院,虽未谋面,却心仪已久,不知是何等模样。但氤氲在山中的精神面貌应该一致。山水养人,书墨润人,那么,筑于秀山丽水中的书院带给人情操的陶冶就不言自明了。

边赏边品,徐徐而下。至山脚,仍意犹未尽。伫立,回望,良久方行。暗想:他日,必驱车携家人再游此山,美景岂能独享?况山不高,适老少同游。

图片

(四)丙申冬日游灵泉山

冬日里最弥足珍贵的莫过于阳光。前日云开雾散,太阳媚好,像久别的恋人倍感亲切,一扫多日的郁闷和压抑。于是,约数友呼朋引伴般驱车赴龙山郊游。

龙山在市区北部。龙山,龙湖,风光旖旎,乃天然氧吧,是郊游最理想的去处。这次因接个朋友绕道界河,当车行至界河通往龙阳的乡间路上时,前方灵泉山森林公园的牌子吸引了我们。一问之下,我们一行人都没去过灵泉山,游玩本是颐养心情,而龙山又都去过多次,于是决定去灵泉山一游。

我们自西南方向进山,车沿着路标指引蜿蜒前行。山路起伏,两旁山石树木迎面而来。虽是寒冬,因山石层叠突兀,树木繁多,仍景色怡人。远处依稀错落着山间农舍,山石枯树掩映,颇有一派山中田园气息。

车行至一石桥上停下,桥面颇宽,可惜冬日桥下无水,仍见自山上溪水流下痕迹。若是夏日,溪水淙淙,有质朴清丽的村女桥下浣纱,背映青山,想象中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美妙图画。前方有一庙宇,庙前石像赫然。走进方知是鲁班像,庙是鲁班功德堂。滕州本是鲁班故里,今日一睹尊容,仿佛穿越千年,麻布粗衣的木匠鼻祖仍氤氲着人间烟火味,让人倍感亲切。

参观完鲁班功德堂,我等一行人沿着新修的登山石阶徒步而上。冬日肃,山树虽多,皆繁花凋尽,嶙峋巨石一览无余。山陡阶高,登山颇为费力,冬天的人像缩进壳里的龟,很少活动,不一会,棉服尽脱,仍气喘吁吁。一友开玩笑说,入冬以来吸入的雾霾,今天终于吐尽了。话不当真,却真有此感。石阶几转,景色迥异,常见巨石矗立,面别开。及至山腰,面东仰视,壁立千仞,恰午后斜阳照出满眼金辉,如梦如幻。让人顾盼生情,伫立流连。

图片

至山顶,视野豁然开俯视山下景物,村庄错落,道路相交,只不过缩了比例,如入沙盘,仍清晰历历大有荡胸生层云之感触。循山顶东南而行,遇财神庙。顿感景物相熟,细察之,原来东南山峰是龙山。两山相接,本为一体,乃前山后山之别,而造化弄景,各有特色;数步之遥,别有洞天。数临龙山却未及此,真乃憾事。想想生活中多有景,往往再走一步就是柳暗花明,却常常因自以为是而禁锢了自己思维,错过多少美丽。

两山之间植有青松树,树虽不高,却一派苍翠,让冬日的眼眸为之亮丽生彩。穿过松林,从东北而下,但见怪石奇石遍布,形态多姿。更有黄色巨石堆砌成岭,石面斑驳,历尽风雨沧桑,彰显岁月厚重。我们精神又为之一振,大呼真不虚此行。

日光西斜,寻路而返。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而灵泉山对于我等又是无意之中闯入的桃花源,其情更甚。不同的是,桃花源杳无踪迹,郊游佳地的灵泉山,他日可以复登临。

归后,有一疑问一直不解,灵泉山这秀丽的名字有何来历?上网一搜方知:据明万历《滕县志·山川志》记载:“其山自东北来,起伏蜿蜒十余里,峰峦奇秀,山头有泉曰圣井,水甘洌,祷雨则应,人以秽物触之,即涸,人自讼其过,复祷之即生,以其灵应故又呼灵……”。

山因泉而灵,因泉而名故有了灵泉山这个令人惊艳、引人遐想的名字

——E N D——

图片

作者简介:吕奎,山东滕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工作之余写写小文,聊以自娱,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二百余篇,另有数篇文章被选入中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