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曲秦腔唱不尽

 魏春田 2022-06-19 发布于陕西

《狸猫换太子》是秦腔传统剧目。以前听说过但没看过,今受朋友之邀到现场一睹为快,乃人生幸事。都说一曲秦腔吼破天,又言秦腔秦韵秦人胆。现场对视觉听觉的震撼,仍远远超出了想像的极限。无论黑脸的老旦,青衣的须生,凤冠霞披的花旦,唱腔上一板一眼。高亢者,震耳欲聋,声透夜空;哀怨者,百转千回,肝肠寸断;喜悦者,上窜下跳,喜气盈门。总之,唱腔以声大、声高、声厉、声惨,为主弦律。但听上去,却既无滚石中的噪杂,慢摇中的聒噪,也无都市中的喧嚣。留下的余韵可绕梁三日,始终回响在耳旁。

无论听过,还是没有听过秦腔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与《赵氏孤儿》一样,歌颂的是包青天、陈琳、寇珠、秦凤等忠臣义士,鞭挞的是刘妃、郭槐等奸人佞臣。当然了,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英明神武的皇帝老儿。好在这些戏曲中的国王、皇帝都是些能主持正义的贤明之君,从而满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的论调,以及观众对正义必会得到伸张的心里需求。

所以,包拯一出来,不管扮像如何,唱腔怎样,只要往台上一站,摆出一幅大义凛然,正义在胸的姿势,加上,雄浑的音乐从旁哄托,立刻就是满堂彩。

受苦受难,冤深似海的苦人儿,一听包拯包青天来了,顿时两眼放光,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冤声震天。

执法如山的包青天绝不会辜喊冤者期望。马上、立马把奸贼、坏人抓获归案。府衙之上,义正词严,历数坏人的种种恶行。坏人被吓得瑟瑟发抖,浑身乱颤,接着是跪地求饶,磕头捣蒜。先骂自己不是人,然后是相互揭发,相互甩锅,推卸责任。最后,皇帝老儿一声令下,坏人在围观者的欢呼声中了,在坏人凄厉的尖叫声中,被送入铡刀,咔嚓一下身首异处。

对忠臣义士论功行赏是此类老戏的套路。有的封王,有的建庙封神,有的则是给钱给房。

至此,台上台下齐呼万岁,台上台下皆大欢喜。演员鞠躬谢幕,观众起立鼓掌,一派祥和,岁月由此而静好,生活也因此而快乐。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