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2-06-19 | 阅:  转:  |  分享 
  
1.历史一轮复习以通史复习为主线,专题复习为副线。把一轮和二轮结合起来。2.通史复习就是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大部分,具体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六个方面,按照历史发展线索复习。3.专题复习具体分为中国古
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史、世界古代政治和思想四个专题;世界近代经济、思想、政治三个专题;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
义革命两个专题;世界现代史分为以俄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极格局对峙和世界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的形成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五个专题;中国现代史则分为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新中
国外交以及重大思想理论创新两个大专题;总计一共十六个专题。4.在今年初一轮复习结束后,进行二轮横向复习,中国古代史再按照先秦、
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具体内容分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四大方面,总结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5.世界近现代史和
中国近现代史则进行中外历史横向对比复习,以世界史为主线,中国史为副线,把中国史融合在世界史当中复习,体现出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一、2018年高考新课程卷试题分析(一)全国课标卷试题的具体内容及分布题号甲卷乙
卷丙卷242526272829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墨子》中国古代政治——商汤成功的缘由中国古代经济——
考古发现可以反映历史风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中后期政局中国古代经济——自耕农经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科举制的积极
影响中国古代政治——武则天削弱相权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国家制定编制药典古代中国的经济—
—朝贡贸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昆曲流行的原因中国古代文化——雕版印刷之风盛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
外交——中国近代外交观念近代中国思想——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中国政治——
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之比较中国近代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题号甲卷乙卷丙卷3031323334
35解放战争——中共的外交思想中国近代政治——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农民中国现代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20
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中国现代经济建设——女性建设作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古代希腊罗马—
—人文精神的起源世界古代政治——罗马共和国公民法世界古代政治——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世
界近代经济——图例说明奴隶贸易世界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史学素养)世界近代文化——
俄国果戈里《钦差大臣》的体裁世界现代经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现代经济——
欧洲经济一体化世界现代经济——苏联的七年经济计划题号甲卷乙卷丙卷4142(1)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
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作用(12分)(2)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13分)(1)中国历史上
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并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13分)(1)上海和曼彻斯特成为
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以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为背景材料,考查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事件(12分)(2)20世纪中期
以后上海的有利发展条件,并简析现代城市发展应注意的问题。(16分)提供一个中国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提炼一个启
示并予以说明(12分)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的部分人物及等级表,提出看法并说明(12分)题号甲卷乙卷丙卷45
4647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汉武帝年号改革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湖
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说明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性质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说明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并简析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华盛顿、
罗斯福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简评其历史功绩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说明其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二)全国课标卷的结构及试题特点题序内容题型分值区域分试题特点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4142综合性非选择题各4
分 共16分基本构成是政治、经济、思想各1题,视非选择题的考查内容确定另外1题。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各4分 共16分近代政治
、经济、思想各1题。现代史仅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发展1道题,而且是正面考查,政治、思想等敏感内容不涉及。世界史选择题各4分 共1
6分古代史1题,近现代的命题集中在政治、经济、科技领域。图表试题多集中在这一区域。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5分开放型非选择题
12分41题多以比较考查等形式,集中考查某一主题,材料信息文字阅读量大,综合性强;42题多属于开放型试题,每年都有新形式出现
,综合考查史学素养,难度较大。题序内容题型分值区域分试题特点4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5
分(三选一)民主思想与实践不考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选
修一、四考查教材外内容,试题无教材依托,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选修三考查教材相关内容。一般而言,选修一难度较大,选修三、四
相对容易。了解这些,有助于高考时的选择。(三)历史高频考点及命题特点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史:1
.政治:分封制、汉代政治、唐宋制度、明清内阁、选官制度;2.经济: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江南经济与区域经济、货币与城市经济;3.
思想:儒家思想、董仲舒、宋明理学、李贽与黄宗羲;4.科技文化:四大发明及地位、文学与社会。高频考点:世界古代
史:世界近代史:雅典民主制度、罗马法及精神、智者学派、苏格拉底;1.经济: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垄断组织、殖民扩张
;2.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3.政治:英、德政体、现代化、空想社会主义、巴黎公社;高频考点:中国近代史:
1.政治: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近代道路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革命;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发展、衣食住行和铁路
;3.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儒学与近代化;高频考点:世界现代史:1.政治:十月革命的独创性
、大国关系、欧洲一体化、世界格局;2.经济: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体制、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世界经济全球化;3.科技文
化: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现实主义文学、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高频考点:中国现代史:1.政治:一国两制、大国关
系、外交政策;2.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体制调整与改革;3.思想科技文化: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科技和教育;高频考点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大多是非教材内容的考查;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多是非教材内容的考查;3.20世纪的战争
与和平:重大战争事件、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命题特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高考最密集区,涉及古代政
治多个知识点。图表型、比较型试题居多;2.古代中国的经济也是高考密集区之一,选择题很多采用文字、表格、数据等形式;3.中国古
代思想多考查儒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多采用比较的方式考查;4.中国古代文艺历史味道较淡,考查较少;科技多采用中外比较方式。
命题特点:1.世界古代多考查希腊雅典政体运作、罗马法多采用案例法考查;2.世界近代以具体经济现象考查时
代特征、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解读历史;还较多考查代议制的相关重要概念;3.世界现代侧重政治、经济体制创新的角度考查、欧洲一体化进
程是考查重点,多以文字、图片形式呈现,还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查近现代科学技术;4.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以及19世纪以
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相对属于冷点。命题特点: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是高考密集区,分值高,考查密度大,抗战
是考查的主体,从各个角度切入考查;2.近代中国经济内容集中在晚清时期,多以经济数据切入考查;3.近代中国思想集中考查维新思想与
新文化运动,考查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新中国的历史多从经济建设成就角度切入,正面考查,形式多样,还从思想与时代发展关系、教育
与社会发展关系和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关系等多角度考查。命题特点: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注对历史和
现实影响较大的重要改革;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永久的主题;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查对历史和现实影响较大的人物。(四)对全国课标卷历史试题的评价1.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2.以“基础主干”为核心,考查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以“能力立意”为目标,突出对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考查;4.以“多源情境”为形式,突出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二、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的教学思路与具体做法、、、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