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炒鸡蛋
小时候家里穷,鸡蛋是奢侈品。
但因为父亲是一家的壮劳力,母亲每天早上都会炒两个鸡蛋给父亲吃。
可父亲每次都说吃不完,总会剩下三分之一。然后母亲说她也不吃,于是我就问心无愧的吃了。等我吃完后,母亲却用馒头把锅里的油擦地干干净净,说油才是最珍贵的。
长大后,我依旧喜欢吃炒鸡蛋,并且也是一次炒两个,却发现根本就不够吃…… 
二、骑车 那一年,他考上了石家庄的大学。父亲为了磨练他,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就陪他骑着自行车,一起去石家庄。
他是家中的老小,父亲那年正好六十岁。从老家到石家庄,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他们骑的不是山地车,更不是越野车,而是普通的二八式大自行车。
不但普通,还特别旧,都是骑了几十年的旧车子,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都响。
他们沿着308国道,边骑边聊天,累了就歇一歇。父亲给他讲了很多年轻时的经历和故事。
走了大概了八个小时左右,他们就到石家庄了。
从此以后,他就经常一个人骑行车回家、来石家庄。
一晃的工夫,二十多年过去了。
他突然想找个伴,一起骑车回趟老家,再体验一下当年的感觉。可再也没有人和他做伴了……

三、看病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那个时期,日子本来过得就很艰难,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后,母亲精神受了刺激,眼神呆滞,面无表情,见谁都不肯说话。
父亲带着母亲四处求医,但均告无效。
有一天,邻居王大娘告诉父亲说,她的娘家赵县县城,来了一位南方的江湖郎中。这位郎中,非常奇怪,看病分文不取,只为积德行善。并且医术高明,妙手回春,不妨带着母亲去试试看。
赵县距离老家,大概八十公里的路程。父亲毫不犹豫,就骑上自行车,驮着母亲,来到了赵县。
那个郎中果然高明,看完母亲的病后,就告诉父亲说:这病好治,扎上七天的汉针也就好了。
扎完针,父亲又驮着母亲,骑车回到老家,来回就是一百六十公里的路程。
来回跑了两天后,邻居王大娘的娘家人,也是热心肠。可怜父亲来回跑地太辛苦,又担心影响母亲病情。于是就挽留父母留宿在她们家。
父母住下后,母亲病情渐渐好转,扎完七天汉针后,果然恢复如常。父亲非常高兴,给郎中钱,人家不要,于是就买了二斤鸡蛋,以表谢意。
从此之后,每当邻居王大娘的娘家人来串亲戚,母亲都会把她们邀到家里,包顿饺子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