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 》教学设计
2022-06-19 | 阅:  转:  |  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教材

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情

分析 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时间,时、分、秒和时间有关的知识,他们对钟面、经过的时间等问题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和乘车的过程中等或多或少地与24时计时法有过交道,不会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设计

理念 以互动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有效导学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手段,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

难点 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个案形成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1、课件出示电视节目单。谁告诉我《新闻联播》是在什么时刻播出?上面显示的是晚上7:00吗?

小结:晚上7:00就是19:00。

2、找生活中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

3、揭示课题。 师组织学生回答。

学生明白24时计时与法12时法的不同。

板书课题

生自由回答。



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认真看每一幅图上的时钟说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深夜12时也叫做()时。

2动手将时针、分针拨到0时。思考:从0到12时,经过了几个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几个小时?一天是多少个小时?(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

3、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

4、一天共有多少个小时?什么是24计时法? 师巡视,倾听学生学习结果,对个别学生指导。



倾听学生汇报,适时指导。 生认真思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 三、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1、课件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候?用24计时法

怎样表示?用手中的钟表演示一下。

2、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

3、观察83页时间尺沟通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

4、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学生有序地展开交流、讨论。



交流时组内同学可以互相指导,解决小组成员存在的问题。





四、评研,形成结论

1、选取3个小组展示。

2、每个小组展示完后,生生之间进行互动。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

(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教师把讲台留给学生,用心倾听,捕捉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随机进行评价。



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汇报有序,大胆表达,细心讲解,及时补充本组的不同之处。

其他生能用心倾听,并补充发言,质疑解疑。 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1、教材第83页“做一做”。

2、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1、2、题

3、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9时下午6时晚上10时

4、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6时12时5时30分24时16时 归纳总结 明确算理,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一天24个小时,时针走两圈。

上午9时用9时表示,晚上9时用21时表示。9+12=21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1709L...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