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顾完2021年后,必须即刻重整行囊再出发,矢志不渝的探索更多长城未知,追寻更多边垣梦想。2022年1月2日,与客舟听雨、小红马、骆驼、津宝、彭大腕一行6人,共同完成了密云半山楼(密云225号敌台)、洼兜楼(224号)、大望京楼(223号)、绝壁楼(222号)4台穿越。数次山下仰望未果,今朝得以成行,梦想成为现实,必须感谢同行的墙友,个中缘由不一一细表。 此次穿越的4座敌台,属于明蓟镇曹家路管辖,坐落于密云新城子镇东沟村委会西沟村北3000米的一线的山脊之上,接近五道梁。因这道山脊山高绝壁,难以逾越,敌台以孤楼形式存在,台间只有少许墙体存在,而大部分被山险取而代之。敌台自东向西依次为:五道梁最东侧三座即219、220、221号敌台、222号(绝壁楼)、223号(大望京楼)、224号(洼兜楼)、225号(半山楼)、227号(孤独楼),230号(花 石楼)共9座。再往西到白岭关东侧的231号敌台,就有连续墙体相连了。此外,在山脊南坡还建3座用于传递烽火的敌台,即226、228、229号。 广大墙友一直将大望京楼(223号)叫成崔家峪望京楼,实际上大望京楼距东沟村远比崔家峪近的多,应当叫东沟大望京楼为宜。 ↓本次穿越路线及222-225号敌台位置图。 ![]() ↓远眺大望京楼(左)及绝壁楼(右)。到达那里我们首先要征服眼前的巨峰,爬升之高,崖壁之陡,难度可想而之,勇气、毅力、体能、伸手缺一不可。 ![]()
![]() ↓远眺独孤楼(227号敌台)。 ![]() ↓伴着朝阳上山。 ![]() ↓远眺大望京楼。 ![]() ↓半山楼(密云225号敌台,《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一书编号为“望京楼台88号”)。 ![]() ↓敌台建在半山之上,故曰“半山楼”。 ![]()
![]()
![]() ↓这个角度来看,很有绝壁楼的气势。 ![]()
![]()
![]() 密云225号敌台,《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一书编号为“望京楼台88号”。别名:密新116号敌台;材质:砖、石、灰;建筑形式:长方形空心式敌台;尺寸:中层墙身底部面积:9米×8.40米,通高8.70米;与其他遗存的平面关系:东面偏北为密云224号敌台。 其他:该敌台台身四周全部由大块山石砌垒,白灰勾缝,墙身底部由于山势不平借山崖座基找平;中层墙身顶部西面残存城砖拔檐三层,中间棱角檐,其它三面残无,中层顶部东、西两面各有一个石质吐水咀,东面的已断半。中层墙身南面一门,用城砖砌垒,白灰勾缝,竖缝相错一丁一顺排列,门券砖现已脱落,门往里顶部为砖券筒拱,进深长2.07米,宽1.29米,门残高脱落(券顶)通天,门宽0.82米,筒拱往北左右登顶,现中间坍塌露天。顶部左右(东、西)残存平台遗迹为砖砾灰渣。敌台墙身西面有竖向裂缝。 ↓在225号敌台东北方向有一段约有20米左右的墙体,扼守位了两峰之间的山谷。 ![]() 这段墙体在《考古报告》里明确不存在,也许是当年考察时漏掉了。其表述是这样的:“望京楼台88号(225号半山楼——笔者注)东北行300米到望京楼台89号(223号大望京楼,实际上这里应当是望京楼台90号即224号洼兜楼——笔者注),中间不筑墙体”。 ↓224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望京楼90号),墙友戏称洼兜楼。因为其楼位于东西绝壁之间的洼谷中,故为洼兜楼。 ![]()
![]() ↓224号敌台西面,一门两窗。 ![]() ↓224号敌台内部结构。 ![]()
![]()
![]()
![]() ↓224号敌台顶部已经坍塌。 ![]()
![]() ↓224号敌台,两侧均有墙体相连,墙体延伸至两侧绝壁,与敌台共同构成坚固防线,扼守山谷。下图为敌台西侧墙体。 ![]() ↓敌台东侧墙体。 ![]() 224号敌台。别名:密新115号敌台,《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一书编号为“望京楼台90号”。位置:新城子镇崔家峪村(北面2.1千米的山脊上);建筑形式:该敌台为长方形空芯式,中室通道为三横三纵结构;材料:砖、石、白灰;尺寸:底部东西长11.1米'南北长11.2米,中室面积:10.4米×10.6米,中室高:3.75米,门残高:2.6米,门残宽:1.7米,窗高:1.1米,窗宽:0.7米,通高:8.7米;与其它遗存的平面关系:东西两侧有墙体连接,东面偏南为密云223号敌台。 其他:该敌台四周基座由2--9层大块毛石砌,碎石填芯,白灰勾缝, 中层四面墙身由砖砌水平缝, 白灰勾缝,竖缝相错,一丁一顺排列,南北两面各设三箭窗,东西两面各设一门两窗,门均在南侧,两门相通,门及窗均为砖券,二券二伏,中层箭窗以上建筑无存,中室通道为三横三纵,中室顶部四周纵横联四个大筒拱,首尾相连,顶部中央纵横联两个低筒拱交叉呈丁字形,中室地面被渣土掩埋,地面不详,进西门左侧墩台西壁上设一楼梯券道,现已坍塌,阶数不详。 ↓大望京楼(223号)已在眼前。何谓大望京楼,顾名思义,登其上可望京城。绝壁之上的大望京楼相比之司马台望京楼而言,无论在规格、海拔还是气势上更高于后者。其楼北控二道沟,南控瘦马脊南坡到新城子一带。下图为敌台西侧,拥有四箭窗。 ![]()
![]() ↓敌台北侧,一门两窗。台体与台顶间有一周菱角檐。 ![]() ↓敌台东北侧面。 ![]() ↓楼内结构。 ![]()
![]()
![]()
![]()
![]()
![]() ↓223号敌台东侧有一段长约40余米的石墙。 ![]() ↓223号敌台北侧有石臼一个,直径0.35米。是守台官兵用以砸、捣,研磨药材、食品等的生产工具。 ![]() ↓回望洼兜楼。 ![]() ↓远眺绝壁楼。 ![]() ↓远眺白岭关方向长城。 ![]() 223号敌台。别名:密新114号敌台;位置:新城子镇崔家峪村(北面2.1千米山脊上);建筑形式:该敌台为长方形空芯式,中室通道为四横三纵结构。材料:砖、石、白灰;尺寸:底部东西长:8.8米,南北长,15米,中室面积:14.45米×8.25米,中室高:3.86米,门高:1.7米,门宽:0.84米,窗高:0.83米,窗宽:0.58米,通高:11米;与其它遗存的平面关系:北面有墙体连接,东面偏北为密云222号敌台。 其他:该敌台座南朝北,墙身东立面直接砌在大块崖石上,其它三面基座由2--9层毛石砌,白灰勾缝, 中层四面墙身由砖砌水平缝, 白灰勾缝,竖缝相错,一丁一顺排列,南面设三箭窗,北面设一门两窗,门居中,有一过门石,东西两面各设四箭窗,门为砖券,三券三伏,窗为砖券,二券二伏,中层顶部有三层拔檐砖,中间为棱角檐,拔檐以上建筑无存,灌木杂草丛生。中室通道为四横三纵,东西横向内券四个大筒拱,南北纵向内券低拱,室内两边低拱为一券一伏,中间低拱为二券二伏,进北门左侧墩台南壁上设一楼梯券道,为两跑,楼梯下部坍塌,上部残存11阶台阶,进券道楼梯右壁上有一长方形射孔,射孔与北门相对。中室地面被渣土掩埋,地面不详。 ↓著名的绝壁楼已历历在目。傲然立于绝壁之上,相见恨晚,我的长城名楼!!! ![]() ↓大望京楼与绝壁楼间有一段长约50米的墙体,内有宇墙。再向东则抵绝壁楼峰下。 ![]()
![]()
![]()
![]() ↓绝壁楼西侧,一门一窗。 ![]() ↓敌台西南侧面。西墙一门一窗,其余三面均为二箭窗。 ![]()
![]() ↓敌台内部结构。 ![]()
![]()
![]() ↓回望大望京楼。 ![]() ↓回望洼兜楼。 ![]() ↓远眺五道梁方向的221、220、219号诸台。 ![]() 222号敌台。别名:密新113号敌台;位置:新城子镇东沟村委会西沟村(北面3千米的山脊上);建筑形式:该敌台为长方形空芯式,中室通道为二横二纵结构。材料:砖 、石 、白灰;尺寸:底部东西长:8.5米,南北长:8.1米,中室面积:7.38米×8.63米,中室高:3.36米,门高:1.83米,门宽:0.75米,窗高:1.05米,窗宽:0.57米,通高:8.45米,与其它遗存的平面关系:该敌台西侧有墙体,该敌台东面为密云221号敌台。 其他:该敌台坐东朝西,直接砌在大块岩石上,四周基座由2--14层大块条石砌,白灰勾缝,碎石填芯。中层四面墙身由砖砌水平缝, 白灰勾缝,竖缝相错,一丁一顺排列。东、南、北三面各设二箭窗,西面设一门一窗,门靠南侧,门为砖券二券二伏,窗为砖券一券一伏,中层顶部有三层拔檐,中间为棱角檐,拔檐以上残存垛墙。中室通道为二横二纵,东西纵向内券二个大筒拱,南北横向内券低拱为二券一伏,进西门左侧墩台南壁上设一楼梯券道,券道现已被渣土填满。中室地面被渣土掩埋,地面不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