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中的兵从哪来?

 haior 2022-06-19 发布于重庆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大小战役,动辄数十万人。一将功成万骨枯,挥斥方遒的将领背后,这成千上万的士兵是从哪来的呢?

《三国演义》中的兵从哪来?

汉朝末年的社会,中央政府失去掌控局势的能力,全国形成许多豪族。战乱不断时,这些豪族都收拢羽翼,纷纷组织起自己的私家军队。同时,朝廷又实行察举制,官员也由豪族门阀举荐,这样一来,地方官和豪族就成为了一体。百姓为了生存,只好依附豪族。士兵效忠的都是自己的主公,而不是国家,这些兵,就叫部曲。

曹操手下的许褚、李典,刘备手下的糜竺、魏延,孙权手下的鲁肃,都是地方大族,手里有相当数量的私兵,所有跟随后来的主公以后,才获得了相当的地位。这种投奔,与其说是贤臣投明主,不如说是两股势力的合并,除了将领本人,还有他带来的大量部曲。

《三国演义》中的兵从哪来?

除了部曲,兵源的另一个来源,还有流民。汉末的“黄巾之乱”,造反失败后很多人流落各地,就是流民。曹操的起家,就是在青州收编了三十万黄巾队伍,号称“青州兵”,成了他称霸中原的王牌。张鲁在汉中靠五斗米教招揽流民,也成了一方势力。刘备转战各地,也收编了不少流民。

《三国演义》中的兵从哪来?

魏蜀吴相继建立后,这些杂牌军队才慢慢整编到各国政权之下,魏国整编得比较彻底,军队基本上由朝廷指挥;蜀国军队很多是刘备从外地带来,有招募的流民,有投靠的部曲,和属地关系不睦,所以蜀国的战斗力一直最差;吴国的几大家族一直延续不倒,甚至直至东晋,所以一直保留了部曲制度,当有外部势力进攻时这些部曲会拼死抵抗,当要对外进攻时则动力不足,因此吴国防守无敌,进攻差劲。

曹、刘、孙三家,个中滋味大不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