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黄萎病疯狂,怎么应对?【蔬菜卫士报 2354】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6-1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一、番茄黄萎病发病症状


番茄黄萎病是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除了会大幅度降低产量之外, 还严重降低番茄果实的品质而使其丧失商品性, 是番茄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番茄黄萎病多发生于番茄生长中后期。发病初期,番茄下部叶片变黄,然后枯萎,叶缘最宽处有典型的“V”形病斑,病斑内的褐色坏死组织周围大片发黄且不规则,这是由于真菌产生的叶片毒素造成的。黄萎病初期的症状不易区分,很容易与水分不足或其他维管束枯萎症相混淆。发病后期,叶子坏死后植株就会出现枯萎、发育不良等现象,导致了植株死亡,当我们剖开病株茎部会发现维管束组织呈现棕褐色。黄萎病不像青枯病、枯萎病那样呈急性枯萎,以慢性向上枯萎为其特征。发病株矮小,果实膨大差。

图片

图1:番茄黄萎病叶片发病症状
图片

二、番茄黄萎病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番茄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无色或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卵圆形,梗基部始终透明,培养基上可形成黑色微菌核及串生厚垣孢子。

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 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 6-8 年, 通过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 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 后在维管束内繁殖, 阻碍水分的上升并产生毒素,导致系统性发病。15℃~24 ℃时黄萎病更容易发生蔓延,气温低时, 植株定植根部伤口愈合慢, 有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同时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会导致发病严重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
  

图片

图A

图片

图B

图片

图C

图2:A-B:番茄植株感染黄萎病后自下而上枯萎 C:维束管棕褐色裂纹
图片

三、如何防治番茄黄萎病


1.合理轮作
 发病田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理想。

2.种子处理 
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移入冷水冷却后催芽播种。

3.药剂防治
 苗期或定植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隔5天灌1次,连灌2次。

中蔬根保302中有机水溶肥可以创造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环境,同时降低其致病能力,协调作物营养均衡吸收,促进植株生长,预防病害发生;靶向药剂针对病原菌进行专性杀灭,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均可使用,在预防和治疗土传病害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黄萎病防治可施用中蔬根保302,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施用,可以定植前灌根进行预防,发病后灌根进行治疗,均有不错的效果。










编译作者: 陈如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