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清朝之前都是男尊女卑,男子只要有能力便可以娶上几房娇妻美妾。而女子只能对男子从一而终,男子如果觉得妻子有失妇德,就可以提出休妻。女子所嫁之人,哪怕是天底下最糟糕的男人,也只能一直跟着丈夫,不能主动提出与丈夫离婚。自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覆灭后,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终实现了男女平等。 女性不仅可以像男人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可以主动向男子提出离婚。 自从进入国民时期,女子们开始放飞自我,在先进思想的驱使下,她们拥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离了婚就能够走向幸福的。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女性在离婚后,往往过得还没有之前幸福,甚至是大不如前,陈芝秀便是其中之一。
陈芝秀是最早一批接受先进思想的女性,她因为生得美丽动人,受到了很多男子的追捧。
其中有一个人,更是深深地迷恋上了她,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常书鸿。陈芝秀的养母是常书欣的亲姑姑,她的亲姑姑自从带着陈芝秀来到常家后,常书鸿就对陈芝秀展开了大胆追求。 常书鸿因为文化水平较高,长得又是一表人才,陈芝秀对于常书鸿也有一些好感。但追求陈芝秀的男子太多了,于是陈芝秀并没有急着成为常书鸿的女朋友。 在千挑万选后,陈芝秀最终还是选择嫁给了常书鸿,二人结婚后,一同前往法国留学。 常书鸿在国外学习油画,而陈芝秀对画画不感兴趣,因此学习了雕塑。 他们夫妻令国内很多人羡慕不已,常书鸿是一位爱国人士,留学法国只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回国效力。但他的妻子陈芝秀对法国优越的生活很是依赖,她甚至有不想回国的打算。二人都是自费留学法国的,因此花的都是家中的钱,他们不可能一直留在法国。 丈夫常书鸿是可以在法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陈芝秀所学的雕塑仅仅只是皮毛而已,不可能在法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私心很重的陈芝兰一直劝说丈夫留在法国,常书鸿虽然想回国效力,但妻子百般劝阻,令他心生动摇。 直到有一天,当常书鸿看到我国敦煌的文物,竟然被外国侵略者抢夺到了法国,并将敦煌文物当作他们的战利品般炫耀时。 常书鸿即愤恨又自责,他觉得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身为国人,虽然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保护国家文物这种事情,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常书鸿因此下定决心回国保护敦煌文化,为中国敦煌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书鸿对妻子说出了坚决回国发展的想法后,陈芝秀虽然不情愿,但丈夫铁了心要离去。她自己根本无法在法国一个人生活,只能跟着丈夫一同回国。 回国后,常书鸿带着妻子一同来到了敦煌,面对着洞窟内精美绝伦的壁画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发扬与保护敦煌文化的工作中去。 陈芝秀觉得这里的条件太过艰苦,她就想着离开这个地方,但丈夫却始终坚持留下,二人间的矛盾逐渐升级。 赵忠清是一名极有才华的人,他不仅是陈芝秀的同乡,还是常书鸿的学生,因此经常去到老师家中做客。 一来二去下,陈芝秀便对赵忠清动了情,二人经过私下商量后,决定一同私奔。 常书鸿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和自己的学生做出私奔的事。这令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曾经试图找回妻子,但他连着找了一个月却始终无果。 他只能回到敦煌,期待着妻子有天能够回心转意,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妻子竟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离婚启示。 常书鸿知道他与妻子的婚姻已经无可挽回了,他只能选择放弃。不过,上天并没有抛弃常书鸿,他很快就遇到了一名和他有着共同理想外加情投意合的女子,二人很快结为夫妻,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反观陈芝秀却受到了上天的惩罚,他选择的赵忠清因为政治问题锒铛入狱。她在失去了依靠后,想要回头已经不可能了,最终他只能嫁给了一名工人。 在晚年之时,常书鸿已经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不仅事业成功,家庭也非常幸福和谐,反观陈芝秀却贫困潦倒外加疾病缠身。 实在活不下去的陈芝秀,只得厚着脸皮去求她与常书鸿生的一对儿女,儿子根本不原谅她,只有女儿看她可怜,每个月接济她一笔钱。 结语:陈芝秀对当年所做之事十分后悔,但他对丈夫的伤害、对儿女的伤害太大了,纵是后悔亦是无用,只能自尝苦果,孤独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