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qiangk4kzk8us4 2022-06-19 发布于云南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黑鹰”直升机的身影渐渐映入大众眼帘。沙漠、丛林、山谷,黑鹰直升机的战斗力令人震撼。黑鹰直升机是由美国研制的一种通用直升机,中国也曾才能够美国进口了24架,其中很多至今还在使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复杂,边境巡逻和物资补给都十分困难,普通直升机难以克服艰难的条件,多年以来,正是黑鹰直升机在青藏高原穿梭,远赴西藏空运物资、搜索营救、抢险救灾......为成为西藏人民心目中的“雪域神鹰”。

但神鹰并不是真正的神,1987年10月8日,黑鹰直升机在青海格尔木机场升空返航时,突发状况,不受控制地朝着地面快速下降,最终坠毁,机身解体,造成了重大伤亡。

排除技术问题,追溯直升机坠毁根源,美国甩脱责任,中国踏上了一条艰难索赔路。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推卸责任,让“泥沙”开口说话

坠毁的直升机是在1985年3月22日出厂的,出厂3个月后中国购入,这也是中国当时拥有的最先进的直升机。

中国购入之后,在飞机失事之前,飞行了331个小时49分,购入之前在美国飞行了10个小时24分,一共是342个小时13分。

但是,这架飞机的设计飞行寿命是5900个小时,从出厂至坠毁,飞机的飞行时间远远低于飞行寿命。因此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注意,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飞机失事2天后,事故调查组奔赴飞机失事现场。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经过综合分析,调查组发现事故的原因是飞机尾减速器输出传动齿轮轮轴折断。

于是中国将有关情况通知美方,希望能够进行协调。半个月后,美国专家组姗姗来迟。

两国专家组会面之后,中国调查组先介绍了黑鹰损毁的情况,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既然是飞机本身的问题,那么美国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中国希望进行沟通的原因。

然而,美国专家听完之后,却先是对中国调查组进行了客气的感谢,赞扬调查组的细致耐心,对材料的分析,对坠毁飞机的得当处理。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但却没有提出任何有关的意见,而是转头开始了对黑鹰系列性能的吹捧,强调黑鹰直升机性能优良,运行稳定,甚至以挑衅的口吻,傲慢地质问中国调查组人员:“阁下有什么资格与我方共同调查事故的资格凭证?”

在中国专家出示相关资格证书之后,又开始要求中国调查组填写一份长达100多页的事故调查表。

100多页的表格,必须一一填写。美国专家组的目的很明显,想要证明直升机没有质量问题,将责任推给中国。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中国调查组能够答应吗?自然不能,“用检查结果说话”一锤定音,中国调查组代表游中校直接拒绝。经过一番拉扯,最后美方同意了检查。

只是在检查期间,美国专家再次提出:尾桨输出轴断裂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使用不当,加错了油或者油质较差,油量不足等原因,导致轴承油路不畅、润滑不够,从而造成尾轴疲劳断裂。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这种推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一般情况下,飞机坠毁之后,油箱摔裂,自然也无法查证油量多少,油质如何。

只是美方没有想到,中国调查组早在赶到现场的那天,便已经将油箱内剩余的油收集起来,连同浸了油的泥沙也收集起来。

当中国调查组将浸了油的泥沙和检验报告都放在美国专家组面前,“泥沙”开始说话,而一开始振振有词的美方代表却哑口无言。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来路不明的“物体”,检测一波三折

排除了油的问题,检测继续进行。

但在检测过程中,美方再出新招。在检测时,美方专家找到了两段折断的开口销。这两段本不属于尾减速器的开口销给了美方专家新的接口,他们认为这是因为我方机务人员操作不当掉落在减速器中,导致尾轴断裂。

为了证明推论正确,美方专家还将有关直升机的技术图纸拿了出来。在购进直升机后,我方并没有看见过技术图纸,一时间,难以判断这两段开口销是从哪里掉出来的。

谈判场面焦灼起来,美方胸有成竹,趾高气昂。而中方调查组开始了新一轮检测,寻找开口销的出处。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到了第二天,美方认为胜券在握,神采奕奕。

在准备结束谈判时,中方调查组展示了他们的新发现——掉落的开口销其实是尾桨箱内部的尾桨变距轴上的开口销,是事故发生后零件相撞导致损毁掉落到油液中。

这个结论一出,美方专家再次哑口无言。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一晚,中方调查组几乎没有休息,只为找到开口销的出处。虽然他们第一次见到飞机技术图纸,但并不妨碍合力展开对图纸的研究。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一个晚上破译“外来物”之谜,结果让美方专家目瞪口呆,立即单方面宣布休会。

一个多月,来来回回,美方提出各种难题,都被中方一一化解,经过十几个回合的检测,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也逐渐显现出来——原本的直升机尾传动轴上有一条加工刀痕。

刀痕不深,但正是因为这一条小小的刀痕,导致高负荷下的裂痕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尾传动轴断裂,引起事故。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事故真相水落石出,因为直升机质量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但在得出结论之后,美方专家组再次矢口否认,要求中国调查组提供失效样品,让他们带回美国进行测试,才能做最终的结论。

除此之外,还要求中国专家一同前往,理由是他们没有在结论书上签字的权利,需要由美方安全委员会做出定论。

这一套说辞显然是强词夺理,中国代表当场否决。强大的事实证据面前,美方专家组无法辩驳,最终只能在结论书上签字。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赔偿谈判,据理力争

在美方承认质量问题之后,下一步需要讨论的就是赔偿问题,因为事故发生根源在于质量问题,而美国理应为此负责。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美方代表团依旧不肯按公理办事。

美方的观点是:飞机已经超过了保证期,美方无需对此负责。

但中方代表没有就此退步,而是紧紧抓住质量问题,以及美方换件占用了几个月的保证期,失效件发生断裂的时间在疲劳寿命期之内等一系列事实,由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美国自然需要对此负责。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然而现实情况是,美方强词夺理,并且反咬一口:“你们这是在讹诈!”

在证据面前,一切借口都是多余。中方代表游中校忍无可忍,直接拍案而起,表示若是美方坚持不理赔,那么中方只好告上国际经济仲裁法庭,让真正的律法来判断美国是否应该对此理赔。

中国损失的不仅仅是一架直升机,而是直升机上的生命,当时事故发生后,飞机坠毁,飞机上的人员全部被甩出,死伤惨重。

这是美国在出厂飞机时就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而如今,在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面前,美方代表的态度却是一再推脱,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也是对生命的不尊。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美方代表尚未明白自己的话到底哪里激起了中方的愤怒,但却深知,如果事情闹大,到国际仲裁法庭上进行公堂对峙,对美国来说必定不利,传出去美国飞机有质量问题,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敢购买美国的直升机?

在中方代表愤然离席之后,美方代表接着追了出去,与中方代表再次协调。最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协商,达成了一致:美方赔偿价值300万美元的实物与现金,中方承诺10年内不对外公开此事真相。

1987年12月22日,美方代表在赔偿协议书上签字。自此,黑鹰坠毁索赔到此结束。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索赔结束了,引发的反思却没有结束。

如果中国调查组没有细致调查,并做好全面的分析,在发现断裂的开口销时没有继续攻克图纸,查找开口销来源,在美方强词夺理时没有据理力争,结果都是美方摆脱责任,中国吃下这个哑巴亏。

而美方敷衍的态度,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也可以看出,确实没有把这起事故当成一回事,也没有反思出厂的直升机是否有质量问题。很多时候,悲剧的酿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引发的。

1987年,进口“黑鹰”坠毁,索赔谈判如何逼美方低头?

目前来说,中国最先进的直升机依旧是黑鹰直升机,虽然发生了1987年的事故,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黑鹰直升机对西藏、新疆的高原地区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实际上,黑鹰直升机也是陆航唯一能够在高原地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

这也是中国至今还在使用黑鹰直升机的原因。

中国会不会有超越黑鹰性能的直升机呢?实际上,中国也曾尝试仿制黑鹰直升机,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尝试失败。在事故发生后,美方曾经送来一架新的直升机。

之后,陆航也曾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缓解了中国的需求。然而,想要真正解决需求的问题,还是需要提升工业基础,真正研制出同黑鹰水平的直升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