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黄褐斑的方,9味药,成本6块,帮助了400人,坦白说:这张方,让我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人格 去年暑假坐高铁回老家办事情,一个姑娘莫名其妙的骂我,“你神经病啊,老盯着我看干嘛?” 我说,“抱歉啊,我只是职业病犯了,我是一个中医,看到人总喜欢望闻问切,姑娘,你得注意一下了,小心长黄褐斑”。 姑娘更加生气了,骂道,“你是不是有病?你看我脸上有斑吗?你是不是瞎?你才有黄褐斑,你全家都有黄褐斑”! 我也没生气,因为这样得场面经历多了,我习惯了,便拿笔在纸条上写下了我的电话,说,“到时候你可以找我”。 然后啊,过了3个月,这个姑娘给我打电话说,“你咋知道我要长黄褐斑了?当时我脸上明明啥都没有啊”。 我说,“这就是中医神奇的地方”。 她说,“那我这咋整?你能给我看看吗?” 我说,“可以,你抽时间来找我吧”。 她说,“来回的路费太多了,你看能不能网诊?我给你拍个舌苔照”。 我说,“就聊几句,看个舌头?你真的是太高看我了,我还没有网诊的能力和水平”。 然后,她来找我,我看完她的情况,开方:清半夏,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朴硝,柏子仁,白芍,陈皮,茯苓。 结果怎么样? 10天左右,她脸上的斑就有减轻的迹象,一个月后,她的黄褐斑基本不见了,如果你不仔细瞅,是看不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开方? 在这之前,先说一个问题,我是如何在她没有黄褐斑的时候,就判断出她会长黄褐斑? 因为我说话的时候,我看到她的舌头了,舌苔发厚的同时,还发腻,颗粒细腻融合成片,这就说明她的痰湿非常的重了。 而痰湿上犯面部,在面部的表现之一就是黄褐斑,当时还没有产生黄褐斑,不过是还没有达到质变罢了。 这个方子,分为: 1、 半夏+陈皮+茯苓 这3个,如果再加甘草,实际上就是二陈汤,是化痰祛湿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子,是为了祛除已经生成的痰湿。 2、 白芍+朴硝+柏子仁+生赭石 浊阴出下窍,前提是大小二便畅通无阻,白芍来利尿,用朴硝来通大便,柏子仁来润大肠,目的是保持大小二便的通畅,打开下窍通道,让痰湿有出路可排。 生赭石这味药,最擅长胃气上逆表现出来的打嗝,反酸,呕吐等,但用在这里,意图是把痰湿浊气镇压下去。 3、 龙骨+牡蛎 龙骨+牡蛎,是这个方子用得最妙的地方,这个方子之所以能治本,全靠这2味药,很多人也许好奇,龙骨和牡蛎不是安心神的药吗?怎么用来治痰呢? 痰湿,为什么光靠二陈汤,祛除不干净?因为它是治标的,不能治本。中医讲,虚证易补,实证难除。痰和湿,都是实证,不是轻轻松松就能除掉的。 其次,都知道“脾为生痰之源”,但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肾为生痰之本”,意思是从脾入手治痰湿,也只是在源头管控了一下,痰湿的产生是在肾脏里面,它是最根本的地方,要根治痰湿,得从肾去治。 治痰湿,为什么要治肾? 肾为生痰之本,若肾气不利,阴阳两气互搏,形成冲气。冲气上逆,会把痰浊从肾中带上来。 龙骨和牡蛎,都是质地较重的,能入肾脏。龙骨粉末和牡蛎粉末,你用舌头舔一下,瞬间就能吸附在舌头上,而且有一种收涩包裹的感觉。正因为如此,龙骨和牡蛎能让肾脏收藏固摄起来,也就是固肾。 正因为龙骨和牡蛎能让肾水封藏起来,也能把心之虚火引下来,这样就把心的虚热问题解决掉了,就能让心神安静下来,所以,大家认为龙骨和牡蛎有安神作用。其本质,还是因为龙骨和牡蛎的固肾效果在起作用。 看到有人说我很厉害,其实啊,我告诉你,我就是个很菜的中医,不信?我给你讲一个我的事情,你就知道我有多菜了。 就在2个月前,我买那种炮制的很轻的附子,麻舌刺喉感比较重的,这种毒性(药性)大,然后,泡开水喝的,细节就不说了,濒死感,还好身旁有蜂蜜,捡了条狗命! 是不是很菜? ![]() |
|
来自: 经方之道 > 《理论高度决定临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