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后金入关后,虽然夺得天下,并建立了大清朝廷。也一直致力于满汉融合,但实质上对汉人,还是充满防备的。 第一点则是清朝——“得国不正”,首先他们是侵略者,并且还是窃取了,李自成的胜利果实,不然清朝不会这么轻松的。当然,当时情况很复杂,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二点则是,满清虽然夺取了中原,但这块地盘祖辈都是汉人统治的,并且汉人族群庞大,比满人多了不知多少倍。所以清朝一直害怕,汉人那天醒悟了,同心合力团结一致,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 所以满汉融合期间,更多的是貌合神离,且从许多方面都能看得出来。例如,满清想要压服汉人,减少反抗的心理,强迫汉人剃发易服。 在强迫汉人使用满人的习俗后,在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后,汉人和满人在表面上,已经很难区分出来,这对统治者来说是好事,但在某些事情上又出问题了。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皇室在子嗣方面很看重,每代都得有优秀的继承人,皇朝才能长长久久,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选秀活动。 虽然按大清朝的祖制,满汉不能通婚,但更多的是指旗民,清朝的上层人物,是有权力选择遵不遵守,所以历史上还是有一些满人娶汉人女子。 同样的问题,在民族融合后,满族女子和汉族女子难以区分,却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又不得不区分,让许多官员苦恼不已。虽然这样的事情,就算搞错了对朝廷也没什么影响,是小事一件,但实质上却会惹恼娶妻者的,很容易得个欺君之罪。 当然,也有人说汉人裹脚,可以在这方面区分。汉人确实有这种传统,但也并非每家每户的汉人女子都会裹脚,所以并不能作为区分手段。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也为了彰显满族女子的身份地位,清朝对于满族女子的外在的装饰,还是有特殊要求的。 这种规定也符合满族的习俗,在女子出生后,一边耳朵会被扎上三个耳洞,在清朝满族里头称呼是“一耳三钳”,两边加起来就是六个耳洞,汉族女子只能有一对耳洞,挂一双耳环。 这一规定,对满族女子并不会造成影响,因为满族人起源于女真部落,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对各种配饰都是十分钟爱的,一直以来都有戴很多耳饰的习惯,在满族入主中原前,本就有这样的原始风俗,一个耳朵有四五个耳洞,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后来,为了更好区分,满人便有了一律只能“一耳三钳”这种严格规定,此法不仅简单明了,还能彰显仪容和规矩,同时还可以区分满族女子的身份高低。 在封建时代,一直以来都将人的身份,分为三六九等,所以满族女子,也并非每位都出身高贵,身份地位的不同,耳垂所能佩戴的饰品也有所不同。 能作为耳饰的物品,例如金银铜、宝石、玉石等等,地位低的满族女子,可能只能用铜制的,而地位高的则无所顾忌。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有得选的情况下,自然要选好看,又能彰显仪容的饰品。 后来,选秀的时候,都以耳洞区分满汉,再看耳垂佩戴的饰品,是否符合身份。如果不符合标准,这女子一家都要受到责罚。如果符合并入选了,她的佩饰也决定了,她入宫后能得到的身份地位。 一个简单的规定,却能一石三鸟,但细品之下,看到的只有满人和汉人之间,那不可填平的沟壑,卑微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