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向司马懿求战。姜维来报:魏营有一老人持节而立,司马懿又缩回去了!诸葛亮呕血:此必辛毗也!吾命休矣! 公元234年,诸葛亮生前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想要生生耗死蜀军。诸葛亮送妇人服饰给司马懿,希望激怒曹魏诸将,逼迫他出战。 司马懿笑纳诸葛亮的羞辱,却顶不住手下武将们轮番请战,连忙“演戏”向千里之外的魏明帝曹叡请示。曹叡收到司马懿的请战书,了然于心,派出辛毗(pí)出任大将军军师,持节赶赴魏营,节制诸将。 辛毗领命,风尘仆仆地来见司马懿,自然知道该如何配合。每次诸葛亮派人来百般挑战,魏将们受激不过向司马懿求战。司马懿表面上也作慷慨激愤的模样,带着众人就要出营大干一场。 此时,辛毗总会不合时宜地持节站于营前,厉声呵斥:“今有圣旨在此,诸将固守营盘,不可与战!诸位将军莫非要抗命不成!” 司马懿开口表达诸将的战意,辛毗怒目圆睁,一言不发。辛毗虽已年过花甲,但他持节迎风而立,枯瘦的身子反而却像高塔一般堵在营前。 这辛毗可不是易与之辈,他是曹魏三朝元老、骨鲠重臣,素以“刚亮公直,正谏匪躬”而闻名,曹操祖孙三代人都对他恭敬有加。司马懿只能缩回帐中,诸将也不敢触怒这位诤臣,垂头丧气地跟随司马懿回去。 这场戏码来回上演了数次。在辛毗这位倔强的老人面前,诸将也都死了心。姜维和诸葛亮听闻辛毗持节而立,也知交战无望,开始分兵屯田,以作长久之计。不料诸葛亮在辛毗到曹营的同月便病逝五丈原。 可以说,耗死诸葛亮,辛毗功劳不小。若非靠着辛毗的威名,司马懿想要压服这群骄兵悍将,还不知要耗费多少心力呢! 辛毗,表字佐治,出身“颍川辛氏”,他并非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颍川世族相互引荐,在三国时期举足轻重。辛毗和兄长辛评,就与荀彧荀谌、郭嘉郭图等颍川名士相交甚厚。 董卓祸乱朝纲,颍川士族预料家乡将受战火波及,分为两拨人马避难:一路北上投靠冀州牧韩馥(韩家乃颍川四大家族之一),一路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 其中,辛氏、荀氏、郭氏就属于北上一路。但韩馥很快就被袁绍给拿下了,寄居冀州的颍川名士也开始多头下注,荀家的荀谌、郭家的郭图留下来辅佐袁绍,荀家的荀彧、郭家的郭嘉则是南下辅佐曹操。而辛评辛毗兄弟俩依旧选择跟着袁绍。 袁绍去世后,辛氏兄弟和郭图继续支持袁谭。但袁谭袁尚兄弟相争,袁谭趁着战乱带走了辛毗和郭图的家人,但没能带走辛评在邺城的家人。辛评后来受袁谭猜忌,被活活死气。此时,辛毗便知袁谭并非明主,有意于曹操。 公元203年,袁谭被袁尚击败,走投无路,便采纳郭图之计,派辛毗向仇家曹操请降,希望曹操北上攻打袁尚。 辛毗趁此机会,来到曹营,向曹操表明来意。曹操久闻辛毗贤名,喜不自胜,但此时曹营诸将都认为应当南下攻打荆州,好让袁氏兄弟继续自相残杀。 辛毗找来旧友郭嘉,让郭嘉从中斡旋。曹操又问辛毗河北之事,辛毗悉心剖析袁氏兄弟之间的形势。 曹操这才被辛毗说服,放弃南下,转而北上襄助袁谭。自此,辛毗跟随袁谭成为曹营一员,不算变节,家人们也被接至许都。 次年,曹操兵围袁尚的邺城,袁谭和郭图叛曹,但辛毗没有跟从。据守邺城的审配,与郭图及辛氏兄弟有宿怨,认为河北乱成这般,都是他们的过错,便迁怒辛评一家,将其全部杀害。 而后,邺城被攻破,审配被生擒。辛毗愤恨兄长满门受害,用马鞭不停地鞭打审配,大骂:“狗奴才,你今日死定了!”随后,审配宁死不降,被曹操处死。 平定北方后,曹操感念辛毗之功,拜辛毗为议郎,历任侍中、丞相长史等职位。曹操还因为辛毗的刚正不阿,将其比之为张良、陈平一类的人物,派他多次监督曹洪等将军。 辛毗与曹丕相交莫逆。曹操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时,辛毗坚定支持曹丕,劝谏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以免重蹈袁氏兄弟的覆辙。曹丕被曹操立为太子时,曹丕高兴得搂住辛毗的脖子,大喊:“佐治,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吗!” 曹丕称帝后,辛毗被赐爵关内侯,领侍中一职,随侍左右。当时,都城洛阳人少,曹丕想从冀州迁徙10万户人家到洛阳,群臣因蝗灾饥荒予以反对,但曹丕一意孤行,令大臣们不敢再劝。 唯有辛毗再次起身劝谏,曹丕气得想返回后宫,却被辛毗死死抓住衣襟。曹丕用力挣脱,悻悻回宫,而后又指责辛毗不给他面子。辛毗据理力争,婉言相劝,曹丕才同意只迁5万户。 自此,群臣更加敬佩辛毗的直言敢谏。曹丕屡次打猎、亲征伐吴都被辛毗劝过。 曹丕死后,继位的曹叡宠信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众人都争相结交。辛毗不肯趋炎附势,被两人进谗而贬为卫尉。但辛毗依旧刚正,曹叡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也被辛毗多次劝阻。 所以,在司马懿得千里“求战”时,曹叡才会“物尽其用”,将他派去震慑众将。这招果然奏效,诸将碰上辛毗全都哑火,就此拖死诸葛亮。 辛毗在完成使命、班师回朝的次年便病逝了,获赠谥号“肃侯”,配享曹魏太庙。。。#三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