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PPT的时候,会遇到两个极端:“字少”和“字多”,这两个极端都很让人头疼,特别考验文字处理能力和页面排版的技巧。所以,这次教给大家的技巧可以学一学哈。 

极简不愁,能“多”则“多”特别少的信息文字往往会出现排版上“很空”的情况。确实,字数越少,有时候“坑”反而会越多,毕竟有句话说“less is more”。 
去年7月份的一篇文章里,刻意讲了这个页面的排版,你现在会做了吗?首先,我们先进行左对齐,毕竟对齐是排版中最基本的,然后替换一款合适的文字,这里选用的字重倾向于light。 
关于配色上,选择了时下流行的“糖果色”,而下图这十款配色据说是让人很舒服的糖果色,确实选择哪一个都不会显得突兀。 
夏天这么热,我们也很合时宜的选择一款轻盈绿吧。然后稍加处理一下文字,文字的处理是基于“意群”进行的,这样会让文字的阅读压力大大降低。 
好像上面的图看起来内容稍显不足,看起来非常的空旷,如果你来演讲肯定也没有太多“安全感”。我们继续优化!基于“less is more”在文字上面增加一行拼音,能很大程度上中和“内容不足”。当然,如果你英文不错,加上英文依然具有相关性。 
但是仅有文字肯定不行,这样的页面也太素了,所以有必要来一些稍微具有联想或者相关性的素材及图片来进行搭配。 
这里用的是铅笔橡皮之类的素材,如果换成绿植同样可以。可是这样看起来好像还是缺点什么,没错!这里缺少了那股没办法形容的“质感”,怎么办?直接半个页面加一张蒙版试试? 
在添加了阴影的蒙版衬托下,看起来像是一张有折痕的纸张,这张 PPT 质感也就出来了。所以,基于极简风格的排版,是否让你有了新的思路?如果还没有,尝试给文字加一些色块试试? 
极简风格的 PPT 往往在图版率上饱受诟病(说白了就是图与内容的一个权衡比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大胆一点,拿页面中某个关键字做优化!例如这次我用“技巧”变成“ tips ”,依然切题! 
说起图版率的优化,其实选择用大色块去处理反而是简单而又高效的一种方式:

另外,针对这种极简的排版,杰森当初也是制作了一个视频,里面介绍了大概6种极简排版的实验效果,点击下面的视频号内容即可跳转。 
字多不怕,归类最大上面说的是极简的排版,相信你经过了图文+视频的教学,一定有了新思路。但字非常多的排版,恐怕依然是多数人最不想接触的页面吧。 
这一页,200 多的文字数,绝对算是多文字。而且偏学术的“定义型”页面,根本无法进行删减,这可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有这几个思路基本都能“药到病除”。 下面我们就开始用这三个思路进行页面的“改造”。 分类别:碰见大段文字一定要首先要对文字进行分类,而按意思进行换段最为常用。 
圈重点:如果说“分类别”是把段落拆分的话,那么“圈重点”则是把拆分的段落进行关键词提取。这个关键词要能代表分类别的段落所能代表的意思。 这里我梳理了这几个关键词:

再归类:怎么理解?其实就是把提取的关键词回归到分好的段落上,看起来像一个个的小段落。 
上面讲那么多,我们先停顿一下,梳理一遍: 所以,思路应该清晰很多了吧,每一段都有了自己的关键点,这不就变成了最基础的PPT的版式了吗?例如下图这样:

直接套进去每一个的总结,做一些美化和必要的动画,按照上面的版式试试看: 
梳理好的段落和关键词肯定不能这么容易它,再换一种基础的版式,会怎么样呢? 
基于上面的传统版式,并且沿用前面梳理的段落逻辑,然后很轻松的就制作出来了下面的这张页面:

还不相信咱们多文字梳理的神奇之处?我们就继续再尝试一种常见的PPT排版试试看吧: 
大概花了 1 分钟吧,把梳理好的文字继续套用进去,效果马上不一样! 
一口气做了那么多页面,全部都是简化+套用。所以,找到了破解多文字 PPT 的方法,排版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了!
讲到这里,大家对版式的两个极端是不是有了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理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