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木棉庄里有个落魄书生叫廖正。 廖家本来很富有,但因其父早年经商不善,廖父看着家道中落,竟大病不起,屈屈而终,其后母亲也相继离世。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是庭院破落,家徒四壁。 所以廖正年近三十,尚未娶妻。 想起以前家境富有的时候门庭若市,现在家里冷冷清清得他形单影只。廖正每每念及此,都忍不住慨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幸而他知书识礼,自小练得一手好字。所以能到市井上替人誉写书信,赚点微薄酬金渡过时艰。 ![]() 只是每当夜阑人静之时,廖正便倍感寂寞。 这年入秋,夜凉如水。 残烛不拒风月蚀,凭栏听雨寄落花……廖正倚着栏杆,轻轻地叹息了一句。烛光映着他瘦削的面庞,把影子拖在长长的门廊上,此刻月色如雪。 次日,廖正跟平时一样出去摆摊写字。 只见街道上行人稀稀疏疏,阵阵寒风卷起落叶,秋意甚浓。傍晚时分,廖正刚帮完一名跛脚妇人写完家书,犹自觉她可怜,便免了酬金。当一阵冷风吹过后,廖正不由得瑟瑟发抖,便准备收摊回家。 忽见一名汉子手上提着铁笼从身边走过,廖正定神一看,笼子里赫然是一条两指粗的白蛇! 只见那蛇通体呈白玉之色,腹部微微鼓起,像有了身孕一般。 那汉子走到廖正身边,还得意地来了一句:秋风起,白蛇肥,我今晚有大餐吃啰,廖秀才你可别羡慕我……说罢边走边哼着调子准备离去。 廖正恍惚之中看见白蛇在凝视着自己,似乎在向他求救,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他说道:大哥请别走,我要买蛇! 那汉子一怔,然后停下脚步:你真的要买? 廖正答:对,我好几天没肉下肚了,大哥能否卖给我呢? ![]() 汉子笑道:想不到廖公子还真懂野味,看在你时常替我家写信的份上,就一两银子卖予你吧。 要一两银子啊!廖正顿觉心里发毛,这已经差不多是他半个月的伙食了。 看廖正犹豫不决,汉子说道:这蛇在市面上起码值二两银子,今天算是便宜你了,不买的话我自己拿回家煮了。 这时候,廖正看见那白蛇绿色的眼窝里,隐隐约约有眼泪流了出来。 廖正咬咬牙:我买了。于是从怀里掏出一两碎银。 汉子哈哈大笑,接过银子:好,成交。于是就把笼子递给廖正,得意洋洋地跑到街口对面买牛肉去了。 廖正提着笼子,发现那白蛇仍在注视着自己,他害怕之余也不说话,只管背起行头就往家里走去。 到家,廖正来到后山,打开笼子将白蛇放生,喃喃自语道:万物皆有灵,你走了就别回来,要不然我可救不了你第二次…… 那白蛇好像听懂了廖正的话,点了点头,吐着火信子的大口忽然吐出一样东西来。 那东西黑乎乎的,又腥又臭,廖正闻到几乎晕了过去。 此时听见白蛇说道:公子莫怕,这是天河七星宫里的一盏明珠,现赠与你,以报答公子的救命之恩。 廖正吃了一惊,想不到这白蛇还会说人话。 白蛇见廖正呆住,于是又说:我乃木棉仙子,因盗取宝珠而触犯天规,被太上老君打回原形。如今受伤法力尽失,所以才会被小人擒获,若非公子相救,本仙早已是别人盘中之餐。 廖正:……原来如此。 顿了一顿,白蛇又说道:这明珠仙得之可增强法力、早日炼成正果。凡人得之可辟邪消灾、强身健体、保四季平安。希望公子时刻带在身上!说罢便向着后山老林窜去,瞬间消失不见。 剩下廖正在原地发呆。 ![]() 过了一会儿,他才战战兢兢地拾起那团脏得令人发呕的东西。 在井水一番冲洗之下,把污脏尽数褪去。廖正放在手上,俨然就是一颗绿色的宝珠,在夜里幽幽地泛出碧绿色的光芒。 廖正心想:这可真是一件宝物,我得好好地保管起来。于是便用银袋子装好,无论摆摊、睡觉,刮风下雨,天天都揣在怀里。 说来也怪,自从廖正怀揣七星宝珠之后,面色开始变得红润,几天、甚至半月不进食却不感肌饿,每天神清气爽、才思有如涌泉般源源不绝,身体也逐渐硬朗起来。 秋去冬至。 只见冰天雪地之中任北风凛冽,刹那间,窗外已是一片银装素裹。而廖正所处屋内却是温暖如春,和外面仿佛是两个天地。 怀内宝珠,光芒慢慢由碧绿色转变为暗红色。 这夜,廖正恍然入梦:独自漫步在仙气萦绕的林间,看漫山遍野的红棉怒放似火。忽然,一位妙龄少女正向着他款款而来。正当他看得痴迷之际,忽然耳边传来白蛇的声音:公子久违了,本仙已经恢复法力,特来托梦于你。明春赴考必然高中,待你金榜题名之日,便是宝珠归还之时,希望公子谨记。说罢飘飘然而去,只留下一阵阵木棉花的香气,直沁人心脾。 醒来,骤觉黄粱一梦。廖正使劲揉了揉眼睛,此时屋内还残留着木棉花的余香,似乎真的一样…… 廖正心想:既得神仙相助,我何不趁此机会重振家风?以慰祖先在天之灵。 心意已决之下,廖正不再出去摆摊,开始埋头攻读。 ![]() 转眼间数月过去。 又到柳叶青青、莺飞草长;北燕南归,百花齐放的春天…… 廖正赴考,果然高中。 只是放榜当日,宝珠突然消失不见,廖正心里明白。庭院内,一棵硕大的木棉花树正绽放似火……他连忙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听闻廖正中举,廖家门前又再车水马龙、兴旺了起来,前来说媒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由于廖正为人心地善良,为官廉洁亲民。五代同堂子嗣众多,最后活到了九十九岁才无疾而终。 故事完。 (原创皆不易,码字又耗时;客官您都看到这里了,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呗!是我持续奉献的动力!)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