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是西医叫法,那在中医盛行的古代叫什么?仅1字,听着很耳熟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19 发布于上海

西医传入我国后人们对中医和西医的争论似乎就没有停止过

西医以先进的医学仪器作为辅助手段能够更准确地发现人体的病灶进行及时治疗而中医没有对病情的确诊,有些人干脆称中医是“骗子

Image

比如西医能确诊癌症,而中医不能,也不会将某个疾病定义为癌

然而病是一样的,只是中西医的叫法不同。

从中医角度来讲,癌症是由内虚外邪,阴阳严重失调等诸多因素引起,不是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人体的一种状态,体现的是人体内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在西医引进之前,中国老百姓生病了都是吃中药治好的,并不是靠自己扛过来的。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的出现,华夏的老祖宗们一直在为人类医学做着贡献。

Image

如果非要认为中医是骗子,那么有个问题:西医在医学仪器出现之前,他们又是怎么看病的呢?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都学过,扁鹊就是通过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确定了蔡桓公的严重病情,并准确预料了蔡桓公的死期。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蔡桓公得的是痹症,后人根据《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分析这个痹症,认为是属广义伤寒里的一种,不及时治疗确实能要命。

Image

蔡桓公这个病放到现在肯定有个确切的称呼,例如,是普通风寒感冒还是病毒性感冒。

那在古代,中医没有这些确切性的称谓,他们管癌症叫啥呢?

Image

癌症的历史可要比人类还久远,曾有德国考古学家在一块2.5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罗氏祖龟化石中发现了癌细胞。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癌症病例了。

人类首次记录癌症是在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

最早定义癌症的古希腊医生希普科伦特认为癌症像其他所有疾病一样是体液失衡的结果,是“黑胆汁忧郁症”的附属物。

此后医学家们还提出了很多其他用以替代这种解释的理论。

不过,人类只有在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的时候才能对癌症有进一步的了解。

Image

《黄帝内经》对癌症有过命名:

“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

其中的“”就是中医对癌的称呼。

《黄帝内经》还有记载: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

该描述与现代医学对癌症的研究相同。到了北宋时期,《卫济宝书》里明确提到了“癌”:“痈疽五发,一曰癌……”

Image

此外,中医还用其他称呼命名过癌症。医学家杨士瀛在他所著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描述:

“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他用的是“”。

宋代的《妇人大全良方》、《疮疡经验全书》,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过关于乳腺癌的记载,他们用的是:乳石、乳岩、翻花石榴发。

Image

其实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对癌症有记录,仅一个字,到现在西医都在用。古人称它为“肿”。

且治疗“肿”,古代中医用的也是治疗癌症的通用方法:割去

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师眼睛曾长了一个瘤,治疗后没有痊愈,还继续长大,当时他就选择割掉这个瘤子来治疗。

只是由于当时的手术粗糙,加上他一直在打仗,后来还是死了。

到了隋朝,《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了明确的关于“瘤”的文献记载:

“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

Image

再后来到了1915年,癌字出现在《辞源》中,人们才慢慢了解这种疾病。

所以,并不是古代中医没有对癌症的命名,只是叫法不同。

中医讲究的原理是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传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继承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辩证方式,也绝对有着它不同的优势。

中医文化也将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继续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