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院展讯】四川美术学院:2022届雕塑本科线上毕业展(具象工作室)

 我形我塑小庸 2022-06-19 发布于湖北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院师生投稿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2022届雕塑本科线上毕业展
(具象工作室)


 | 前言 | 


2022年的春夏之际,又一波疫情来袭。此时,雕塑系毕业创作教学进入了关键阶段。创作热情遭遇疫情寒潮, 这是本届毕业生面临的现实境遇,“驱寒保暖”则成了指导老师为教学的有序推进而冥思的主题。 我们常说,创作要“不走寻常路”。疫情下,此次毕业创作及教学也注定会应了这“不同寻常”之意。


具象雕塑工作室本次毕业创作的选题大致包括对个人情感及日常生活的关照,对传统符号的再想象以及对身边人物、事件的个性审视。对作品的表现则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注重造型本体的视觉表现强度,借以探讨具象雕塑语言在当下所发生的语义变化。

线上指导的有序开展、实践计划的动态调整、创作过程的严格把控、数字造型的推广运用、个别辅导的专项预案、思想与心理的积极引导……  为了教学的圆满,老师们尽职尽责,无丝毫懈怠;为了创作的目标,同学们全力以赴,没有自我放逐。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有方向, 有热情,有坚持,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

雕塑艺术创作本就是艰辛的!而疫情的叠加只是为这份艰辛增添了别样的风味。纵有寒潮肆虐,但“开放的六月”大门依旧和往年一样毅然开启, 这“别样风味”将随着六月的风,暖暖地飘散出去……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
2022年5月

 | 毕业作品 | 
 

张顺强-《扎西》

120×90×200cm

玻璃钢、现成品

指导老师:彭汉钦

作品介绍:扎西,藏语意为“吉祥”,也是我创作原型人物的名字,作品以具象写实的创作手法,塑造藏民的雄野气质、文化特色及藏族独特的人类学价值和美感。——西藏林芝墨脱县,“莲花秘境”处达木珞巴民族乡达木村,今日仍能听到周边的原始森林里,布谷鸟的鸣叫。

唐永威-《缘》

260×360cm

石膏、木板

指导老师:刁伟

作品介绍:照片对我来说它连惯着时间、记录着美好、叙写着成长,我以照片作为最初的创作灵感,以家庭也中心进行创作。家庭的记忆是美好的、温暖的、幸福的……家,永远是温暖的代名词,是心灵休憩的港湾。作品《缘》表达着我对家庭、时间、生命的思考和理解。

胡明乔-《我是“艺术家”》

360×80×80cm

玻璃钢、柏木

指导老师:李震

作品介绍:以自我为原型,坐立于高耸如云的椅子之上,椅子似乎象征着“艺术”系统的宏大。我坐在这把“艺术之椅”上,要为艺术去服务,为艺术而思考,而自己很渺小。面对艺术很正式,实际上在艺术方面很浮浅,但是金色鲤鱼又象征着我富有的想法与创意,那是我对于将来艺术发展的无限美好。

邹星宇-《醒狮--No.DD0806》

110×100×100cm

树脂、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冯陆

作品介绍:我将醒狮狮头和鼓的形象解构,以机械朋克的方式重组,意在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化的生活冲击下从辉煌逐渐没落,而如今我们所用的科技设备终有一天也会随时代潮流成为历史,醒狮和现代机械之间在不同时代中具有共性。若只沉溺于从前,固步自封不寻求改变,终会随时代淘汰;着眼于当下,破而后立,才能在废墟中迎来新生。

陈君亦-《无名氏的自我救赎》

高260cm 长宽可变

木头、金属、石英砂

指导老师:冯陆

作品介绍:《无名氏的自我救赎》这件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我自身的病痛。当伤病使我无法直立行走,当我在医院看着来往的病患有的甚至在苦苦挣扎着只为存活,仿佛命运在于我们开一场玩笑,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避免。人作为一个个体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有许多个瞬间需要自己独自面对与承受。负面事物来临时,孤立无援的人们只能选择沉沦或者自我救赎。作品中的无名氏可以是任何人,同样我也希望任何人在面对负面事物时,哪怕无人伸出援手,也可以坚定的靠自身获得自身我救赎。

李依燃-《绒梦》

200×100cm

羊毛

指导老师:刁伟

作品介绍:沉睡以后,意识于肉体陷落,飘入那片我时常会想起的秘境,那里的一切都是柔软而温暖,奇幻的生物于其中肆意生长,这片秘境就这样在我意识深处静谧长存,喜悦的、烦恼的、愤怒的都会被那里的生灵悄然吞噬,余下的只有内心的平静,是我的桃花源,是我永恒的心灵归宿。

吴雯熙-《八珍玉食》

190×90×120cm

水泥

指导老师:彭汉钦

作品介绍:现今艺术品与真实物品的界限在生活化的场域中逐渐变得模糊。作品以日常的“食”作为切入口,塑造了食物、餐具和动物,有吃剩的花生、掉落的水果、倒了的可乐罐、残羹垃圾等物象,无一不在暗示着人类的存在与行为,以丰盛的野餐聚会场景呈现了一种当下时代生活进行时的样态。水泥是时代的产物,选用水泥为材料其目的在于用这种看似冰冷的材料语言去讲述一场狂欢之后的寂静。作品将泥塑与现成品结合,在真实与虚假之间探索艺术品与物品的边界,其背后所藏匿的是关于对“艺术品的本质”的思考。

郑和星-《她们》 

尺寸可变

羊毛毡、泡沫、聚酯纤维

指导老师:李震

作品介绍:看见生活中的她们,看见被培育的审美,看见不协调和无奈,看见无法传递的沟通。

孙阳阳-《云游》

尺寸可变

石塑黏土

指导老师:刁伟

作品介绍: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本该四处领略大好河山,却被疫情封锁在这四方天地。于是突发奇想,要是能够就地转换位置去到世界不同的地方那将会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其实坐在家中“云游”早在南宋时期的画家宗炳就提出过“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云游”倘若真的实现我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存在呢?置换成功的我在世界的另一端又能与当地的人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卫桐-《秘境》

250×260cm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冯陆

作品介绍:《秘境》这件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塑料制品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塑料废品。塑料的降解通常需要100到200年以上,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问题。通过《秘境》这件作品,我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进环境保护中。创作过程中我身处上海,遭遇疫情的封锁,物资匮乏,作品中应用了很多隔离期间产生的日常废弃塑料瓶进行再加工创作,我希望观众可以通过《秘境》这件作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参与进环保行动中来。在上海隔离这段亲身经历让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自由的重要,有幸通过创作把正在隔离的我梦想中的“桃园”展现出来。

魏荣-《魇》

450×350cm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李震

作品介绍:一座座大大小小的云朵小岛,大面积运用珠子这种材料。远远看起来十分华丽,梦幻,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就像是一个梦境。而当你走近这场梦,它真的美好吗。一个个有着莫名其妙行为的人偶,它们看似忙碌,看似热闹,可连头都没有的它们到底在忙些什么。这到底是甜美的梦,还是挣扎的魇。灿烂的背后,往往是孤寂。

肖红虎-《履记》

900×560×240cm

松木、亚克力、纸箱盒

指导老师:李震 尹代波 刁伟

作品介绍: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视觉错位球鞋空间,在这当中展示了我在鞋上创作以来的一部分作品。每一双鞋上的内容都展示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元素,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与此同时,我把我最喜欢的一件作品——“三星堆”,以木雕形式呈现了出来,作品的尺寸大概有普通鞋的10倍大。我想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知道,艺术并没有远离生活,而是正在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个瞬间。艺术是多样化的,它不仅仅发生在绘画,雕塑作品中,它还可以发生在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当中。这样的创作方式让我觉得能拉近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让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周屹峰-《律动》

80×170×90cm

光敏树脂

指导老师:尹代波

作品介绍:无尽的问题呈现的是生命的神秘且伟大,人类思考的律动,正是人类对于自我的不断追问,才造就了我们目之所及的一切,从动物到上帝,从万物之一到万物之灵,人类印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在用这种思考的律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