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钱学森回国参加国宴,找了半天,找不到自己的座位 他略

 cxm54666 2022-06-19 发布于吉林
1955年,钱学森回国参加国宴,找了半天,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他略显尴尬,这时毛主席突然突然走过来说:“是找名字吗?被我划掉了!”
这一幕,发生在钱学森回国没多久,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钱学森早早来到宴会厅,按照请柬上标明的37号桌寻找座位时,却发现座位上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就在钱学森坐立难安之际,领导人们入场了,毛主席来到1号桌边,看到他窘迫的模样,笑着说:“来,钱学森同志,请坐我旁边。”
就这样,钱学森十分不好意思地坐在了毛主席的右手边,立刻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毛主席亲切地说:“你座位上的名字是我划掉的,你坐在这里不用感觉不好意思,你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国家搞导弹离不开你。
钱学森后来被尊称为“中国导弹之父”,但其实他刚回国时并没有立即肩负这项重任,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那样:“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提起这件事的是陈赓大将。
钱学森回国后不久的一天,就被中央安排去哈尔滨参观军事学校,负责接待他的人是赫赫有名的大将陈赓。两人一边参观一边闲聊,快结束的时候,陈赓将军突然问他:“在你看来,咱们中国人可以搞导弹吗?”
回国前,钱学森当时刚从美国的监牢里出来,正憋着一肚子气,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了陈赓:“为啥不行啊?美国人能搞的,中国人怎么就搞不出来了?难道说中国人比美国人矮一截?”
要知道,当时的陈赓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但更重要的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他的话其实代表着军方高层的意见。
这次东北之行,无疑让钱学森与中国的国防事业迅速拉近了关系。回到北京以后,国防部长彭德怀就约见了钱学森,两人交流了许多关于导弹的问题,彭德怀还告诉钱学森,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由于武器装备落后,成千上万年轻的战士长眠于异国他乡,如果中国拥有导弹这样先进的武器,就可以避免很多伤亡。
听到这些动情的话语,钱学森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要造中国自己的导弹,这件事就被钱学森记在了心里。作为科学家的他深知导弹对于一个国家国防事业的重要性,考虑了很久后,他向中央提出了要尽快成立一个力学研究所的提议。周恩来非常重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很快,我国成立了力学研究所,而钱学森也被任命为了所长。
钱学森就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起草我国如何发展航空事业的规划书。在规划书里他对我国未来几年针对火箭、导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清晰的计划,并给出了一系列发展建议。这份规划书里的内容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都一一实现了,对于我国航空工业有着前瞻性的作用。
钱学森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后来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导弹之父”、“航天之父”以及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他其实更是无比坚定的爱国者和人民英雄,堪称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真正脊梁。
早在钱学森回国前,他的恩师冯·卡门就十分感慨地说:“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拱手送给了红色中国。归国的轮船到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时,一名美联社的记者上船采访钱学森,毫不客气地质问他:“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钱学森严肃而自豪地回答说:“我是不够格成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因为,共产党人是具有人类最高理想的人。
船上当时还有一位菲律宾华裔问钱学森:“请问钱先生,你在美国生活了这么久,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梦想的国家,是一片自由的土地,而红色中国刚刚经历战乱,贫穷又落后。你为什么要坚持回到红色中国去呢?能讲一讲你的理由吗?”
当时的钱学森就慷慨激昂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今天的中国还不发达,所以她才比美国更需要我,你说得对,中国刚刚经历了战乱,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复兴,甚至他们还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封锁,将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以外。但是我坚信,中国的崛起和繁荣对整个世界是有好处的,我这次回到祖国,就是帮助自己的国家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身为中华儿女的钱学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他的成就在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史和世界历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既照亮了我们的来路,也启迪着久远的未来。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伟大功绩和崇高风范却像太空中那颗以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国际编号为 3763 的小行星一样,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