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内核的神秘振荡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6-19 发布于北京

我们生活在一层薄薄的地壳之上,在我们脚下,内部深处的地球充满了谜团。

目前,还没有任何人类技术能够直接观测地球深处的模样,研究人员还只能通过各种间接的技术手段,推测出地球内部的状态。

地球内部结构的艺术家畅想图。(图/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Flickr, CC BY-NC-SA)

尤其是在过去30年间,我们对地球内核的了解有了极大的发展。地球内核是一个冥王星大小的炽热而致密的固体铁球。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它在几十年间不停地移动和变化。

近日,一组科学家发现了地球内核振荡的证据,这与之前普遍接受的模型并不相符。他们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后得出,内核在1969到1974年的6年间改变了自转方向。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通过地震学观测,揭示了著名的内核6年振荡。

  确定地核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199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提出,内核的自转速度比地球的其他部分更快,这也被称为超级自转,它大约每年旋转1度。随后的一些研究结果加强了内核超级自转的观点,但对它的自转速度的判断并不一致。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同样注意到,在过去几十年间,地球的日长和地磁场呈现出了一种振荡的变化模式,因此有推测认为,地球内核的运动或许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内核振荡”的猜想由此而生。但科学界在它是否可行的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

目前,科学家必须借助间接测量,来解释内核运动和变化的模式、速度,以及它们背后的原因。地震波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地震波传播模式的变化,能够揭示出地球深处结构等许多方面的细节。

在新研究中,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波束成形技术,同时,他们选取了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大型核试验,并对这些试验产生的压缩波进行了分析,其中就包括1971到1974年在北极群岛新地岛进行的地下核试验产生的波,还有更早一些在阿拉斯加群岛的安奇卡岛之下的核试验(1969年和1971年)数据。

研究人员原本认为,他们会在不同年份的核爆炸压缩波中读到相同的自转方向和速度,但实际看到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内核振荡模型示意图。(图/USC Graphic, Edward Sotelo)

他们首先确认,地球表面和内核的旋转的确不一致,但也惊讶地发现,内核的旋转速度和方向也在不断变化着:1969到1971年内核的旋转速度稍慢,然后从1971到1974年,内核已经扭转了方向,向着另一个方向每年至少发生0.1度的次自转。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新的内核运动模型同样也能解释持续振荡的日长变化(6年中正负0.2秒),这种增长和缩短的模式似乎与内核自转的振荡所预测的吻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