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象思维,借助具体形象说事论理。它贯穿中国古学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人类交流,最基本手段是语言文字。为了表达得更好,就有了修辞手法、推理方法。现代思维发端于古希腊和中国诸子时代。 ![]()
![]() 图1/2/3古希腊神庙遗址/卫城女神柱/古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
![]()
![]()
![]() 图4/5/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工具论》/《因明入正理论》 图7白马非马 类象,兼有比喻和类比的特点。比喻,以此喻彼的修辞方法,用不同事物比较,目的是让表达更加生动。类比,以此推彼的逻辑推理方法,是相类事物比较,目的是找准相同之处。 类比有严格的逻辑程式,由此及彼过程需要借助归纳法、演绎法来推进,其结论是理性的,还需验证。类象的由此及彼,是借助“触类旁通”“心有灵犀”来实现的,其起点与结论都是具体形象。 以水为例。水的用途广泛,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1]。这有点像帆与船的关系,全在于怎么认识和运用。如果不设前提,便可浮想联翩:以深广说事,“海水不可斗量”可说气度,“水深不可测”可说城府,“水天一色”可说苍凉。以柔弱说事,“柔情似水”可说衷肠,“水性杨花”可说轻浮,“弱水三千”可说洒脱。以清淡说事,“君子之交淡如水”说为人清正,“水至清则无鱼”说处事极致,“长恨人心不如水”说世态炎凉。以流淌说事,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赞许,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伤感,有“逝者如斯”的慨叹,还有“友情似水”的伴随。
![]()
![]()
![]()
![]() 图8水载舟 图9戏水(星辰童彦萍) 图10山泉 图11/12岳阳楼/蓬莱阁 类象思维是具象相伴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创造性思维,必须以逻辑推理为前提,以实验验证为结论。类象思维,具象之情与说事之理在于某一点相似,如何拿捏,全在于授受同情,“心有灵犀一点通”[2]。否则,它更容易走向误解,甚至荒谬。中国古学常被各执一词,根源在此。“水月镜花”,既可理解为“花容月貌” ,又可理解为“水中捞月”。“高山流水”既可理解为实景,又可理解为知音。这全在于授受怎么“一点通”。 ![]()
![]()
![]() 图13/14/15李商隐/心有灵犀/照花前后镜 类象思维,是读中国古学应具备的基本常识。类象思维的极致是境界思维。中国古学经典的隽永,正在此。仍以水为例。以滴水说事。“滴水成冰”说严寒,“滴水不漏”说缜密,“滴水穿石”说毅力。以傍水说事,“近水楼台先得月”说便利,“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拖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说认知。 【附】本系列蓝本 ![]() 【注释】 [1]《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2]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