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孩子是属于你的?其实真相是孩子属于它们

 新师道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小明语录

孩子不仅接受社会语言、父母语言的阉割,还要接受学校语言、同伴语言的阉割。

儿童是家庭、家族的存在,也是学校的存在,更是虚拟的存在和语言的存在。

家长的无限困扰

家 长

赵老师请教您,男孩10岁,早上经常干呕胃酸,说到读书就头昏头晕。已经在儿科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没有任何问题。

请问需要看心理医生,或者可以学习您的哪方面课程呢?

初一男孩在教室写骂人的小纸条,被老师发现,然后拒不承认,老师觉得他诚信方面有问题,这个事情应该怎么看?  

 赵老师,您好!想请教一下您,我女儿5岁,就是很害羞,不敢和自己的同学打招呼,别人叫她也显得很不好意思,班里有个小男孩和她玩得好,她就只和他玩,别的同学觉得她内向也不太主动找她玩,引导她去和他们玩呢,她好像也不太情愿,偶尔也会玩一次,但是她发现自己被边缘化,所以现在也不咋主动找其他同学玩了,我应该怎么来引导她或者说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小明2午未酉 如果小孩长大变成唐山大兄怎么办啊?

小明老师答疑

我发现任何一个小的儿童教育的问题,你们都得有人指导才能行,否则你们所有的结论都是错的。

你们简直是被那些假冒伪劣的课程给骗惨了。

孩子可以学习玩的课程。

你为啥非要把孩子放在家长手中呢?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玩,他们爱打爱闹,爱价值观不同,爱价值观一样又能怎么样?

给你们发了那么多免费微课,我反复讲,孩子是在孩子同伴中成长的。

你们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干涉。

儿童是被多方教导的,儿童不是你个人的财产

儿童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学校的、属于家长的、属于社会的、属于互联网的。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主体资格都有权利对儿童进行干预,只要他在他的位置上,他的干预在他的范围内,他就是正确的。

如果你小孩儿本来就是唐山大师兄,你能干预的了吗?

如果你小孩儿本来就不是唐山大师兄,你能培养出来吗?

我一直让你们去看《基因蓝图》,你们就不听。

你们在读书会群都学了这么久了,怎么认知水平一点都没提高呢?

家 长

孩子能顶嘴吗?

那有不同的意见或想法也就是说价值取向不同咋办呢,或者说老师或家长他就说的不对呀,那作为孩子来讲咋办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也就是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呐,父母、老师也是一样的呀,这个时候应当怎么办呢?

小明老师,这个视频里的小孩,那他这也算顶嘴吗?

小明老师答疑

我发现你完全没有看懂我说的意思。

我估计我上面说的话,你们很多人都没有看懂吧。

家长:

我理解一些,就是孩子不是家长就能改变的,家长能做的是引导,让他多和孩子玩。

小明老师答疑

你说得不对!

整个儿童教育就是一个大的生产线,这个生产线上有很多不同的模具。

学校有学校的模具、家长有家长的模具、甚至爸爸有爸爸模具、妈妈有妈妈的模具、同伴有同伴的模具、互联网有互联网的模具。

每一个模具都会把你小孩儿生产成不同形状的罐头。

一会儿压成正方形一会儿压成长方形,一会儿压成圆形一会儿压成一个柿子饼。所以孩子能够经过的模具越多对他的成长就越有利。

你的问题在于,你只想用家庭的模具去改造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儿童教育出的问题就是因为现在孩子们几乎只有三个模具

家庭的模具、学校的模具、游戏公司的模具

缺少了最重要的同伴影响模具、自然世界的模具等等,这才导致孩子们产生严重的问题。

所以学校按照自己的模具要求你的孩子是正常的。你家庭同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具就要求你的孩子。

但是真正的问题关键在于这些都是不平等的模具,孩子需要平等的模具来平衡各种各样的生产线。

这就是为什么说同伴影响如此重要

你什么都引导不了,你的引导是无效的也没有什么用。

你看我给你们强调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在于强调同伴影响,你们现在总在问我父母该如何引导,那是没有什么用的。

也就是说这个视频算不算顶嘴根本就不重要。

学校说是顶嘴,家长也可以说是顶嘴,但同伴之间那就是正常的吵架和沟通,就是要有多元的参考物孩子才能正常成长。

当我让你思考的时候你一定要去思考,如果你只是提问题根本就不吸收我给你讲的东西,我给你回答一万句也没有用。


过去很多心理学人士都单方面地强调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孩子在三岁进入社会化后会更多地向同伴、老师以及他们观察到的重要他人模仿。

有一项针对孩子吸烟的研究发现,孩子吸烟不是因为父母,往往是因为接触的同龄玩伴里有会吸烟的。

孩子模仿的行为有些来自父母,但更多的是来自同龄人模仿,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孟母会三迁了。

同样,当你想改变你孩子时,不要想着从父母和老师的身上入手,更主要的是考虑帮助孩子寻找一个能够很好弥补他行为习惯、性格中的一些缺点的玩伴。他们的性格可以互相模仿。

—摘自小明著作《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家 长

听完,思考.........总结

记笔记

老师在这方面我深感受教,一次我问老师为什么会到海边就会有跳下去的思想。然后老师问我: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这个才是直击灵魂。想自杀只是表象,真正是对生活的意义才是本质。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我们对老师的指导,进行不断反思,这样收获是最大的。有时候不明白,会几天都在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