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毕业才一年多那会儿,从第一家公司辞职,跟大学室友一起来上海找工作。 去应聘一家零售行业的招聘专员,面试出来时,遇到一位已经工作了5、6年的姐姐。 那时候颇没心没肺,她问我期望薪资多少,我直接就把具体的数字报给了她。 听完我的期望薪资,那位姐姐感慨了一句: 还是你们刚毕业的小姑娘好啊,期望薪资低,如果别人要在我们中间录用一个,肯定会优先考虑你。 ![]() 来自电视剧《唐顿庄园》 那时的我,一心都在羡慕别人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默认工作经验比我多的求职者,肯定可以秒杀我。 怎么也没想到,因缺乏工作经验不敢期望过高的工资,也能成为一个这么大的优势。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自然也就理解了那位姐姐的说法。 只不过,角色已经发生了反转,我自己成为了那个期望薪资更高的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 性价比不如年轻人,中年求职者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成了我和我的同龄人们,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性价比不如年轻求职者,其实,这个问题本身,也就隐含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 来自电视剧《甜蜜》 01 降低对工资的期待,期望薪资对标市场平均工资,而不是过往工资 即便是同一样岗位,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但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工资水平,也是有不少差距的。 比如,同样只负责基本接待的前台工作,在有的公司,可能工资可以给到八、九千,有的公司,就只能给到四、五千。 假如我们从月薪九千的公司前台岗位辞职,仍然坚持要月薪九千甚至更高去应聘前台岗位,那么,绝大多数公司,肯定会录用那些只要四、五千月薪的求职者。 ![]()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因此,作为中年求职者,如果之前的工资水平不错,出来求职找工作时,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应聘的岗位,市场中位数水平大概是多少: 要想要更快找到合适工作,自己的期望工资,就不能跟自己以前的工资对标,认为至少不能低于原来的水平; 而是应该跟市场平均水平对标,一般来说,期望薪资稍微高出中位数水平一点,可能更容易找到工作。 拥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期望薪资并没有更高。这个时候,我们的性价比优势就能够体现出来了。 ![]()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02 应聘更能发挥自己过往工作经验价值的岗位 在工作里的性价比,它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更低的期望薪资,另一个方面是更高的价值。 更低的期望薪资,我们在前面一部分已经讲了,而更高的价值,在我们的专业能力、过往工作经验都一定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应聘那些更能发挥我们过往工作经验优势的公司和岗位。 仍然以前面提到的前台岗位为例,假如以前的工作,工资能够给到八、九千甚至更高,那很可能是一家外企,或者是对外语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 来自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 辞职出来后,去应聘一个普通的前台岗位,别人用不上我们这些技能,那自然会觉得我们要的工资太高了。 但如果我们去应聘一家同样要求外语等方面要求比较高的公司的前台,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公司自然也会觉得,我们拥有的这些技能,值得更高的工资,也就不存在性价比高这样的事情了。 ![]() 来自电视剧《流金岁月》 03 寻找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行业和领域,错位竞争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概念叫“蓝海”,它是相对于“红海”来说的。 所谓“红海”,就是指在某个赛道上,竞争过于激烈,大家都争得头破血流,所以成了“红海”; 而企业要想要更好地生存,应该去寻找大家都还没怎么发现、没有太多竞争者的“蓝海”行业和领域。 这在找工作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 来自电视剧《万物生灵》 找工作难,说到底,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 跟我们差不多条件的求职者太多了,而市场上大家都知道的、都觉得好的岗位太少了。 要想避开这样激烈的竞争,我们需要主动去发现一些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的行业和领域。 在这些行业和领域里,还大量缺人,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不会太过苛刻,只要基本满足条件,甚至愿意以比较高的工资招聘。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迫切需要原来传统汽车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人才。 这两个行业的中年求职者跳槽,如果不把目光盯在传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很可能就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游刃职场有余姐 求职面试·职业发展·个人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