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良性的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和恶性的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及异常非葡萄胎绒毛病变、超常胎盘部位反应、胎盘部位结节(如下图所示),本文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相关知识及超声表现。

图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 良性葡萄胎:属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81‰,根据其病理特点及染色体核型不同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的患者,由于滋养细胞过度增生,患者血β-hCG水平明显升高,甚至可达到80000-100000U/L;但部分性葡萄胎的患者仅有不到10%的患者可出现β-hCG升高。葡萄胎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 · 停经后阴道流血:多在停经后8-12周出现,有时可伴有水泡状组织排出。 · 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子宫增大体积大于停经周数。约有30%左右的患者,由于水泡停止生长或大量排出体外,子宫体积可等于或小于停经周数。 · 妊娠剧吐:由于β-HCG水平异常增高,妊娠呕吐出现早,且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 · 病理表现: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绒毛间质水肿,间质血管消失或极稀少。 · 染色体核型: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约90%的完全性葡萄胎源于空卵单精子受精后复制,形成父系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46,XX。约10%的完全性葡萄胎为空卵内两条不同的父系精子受精而成,染色体核型为:46,XY。 ◆ 宫腔内无妊娠囊、胚胎(胎儿)及其附属物,其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呈“蜂窝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这些“蜂窝状”无回声区呈“葡萄串”样改变。 ◆ 部分病例,一侧或双侧卵巢内可合并黄素囊肿,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囊壁菲薄囊内可见细带状分隔。 ◆ CDFI及PW:宫腔内“蜂窝状”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子宫肌壁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PW呈低阻力型。
图注:完全性葡萄胎——宫腔内探及非均质包块,内可见“蜂窝状”囊性无回声区,与肌壁分界清晰 
图注:完全性葡萄胎——宫腔内探及非均质包块,内可见“蜂窝状”囊性无回声区,与肌壁分界清晰,肌壁内可见少丰富血流信号 

图注:完全性葡萄胎合并左侧卵巢内黄素囊肿 · 病理表现: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绒毛间质水肿,水肿间质内可见血管及红细胞,这是胎儿存在的重要依据。 · 染色体核型:部分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三倍体。由单卵双精子受精,或单卵单精子受精,单精子自我复制而成。 · 超声表现:部分性葡萄胎除可观察葡萄胎的“蜂窝状”无回声区外,于宫腔内还可见到妊娠囊结构,囊内可有胚胎或无胚胎,胚胎可死亡或存活,但存活胎儿多合并畸形或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情况。

图注: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可见孕囊及卵黄囊,宫腔内另探及一非均质包块,内见“蜂窝状”无回声区 ◆ 不全流产合并胎盘水泡样变:子宫增大不明显,“水泡”成分较少且不规则,无黄素囊肿,血β-hCG水平不高。 ◆ 胎盘间质发育不良:胎盘间质发育不良属于宫内正常妊娠时胎盘绒毛干血管扩张、沿绒毛干血管的绒毛高度水肿,呈囊状扩张并混合有正常绒毛,不伴有滋养细胞增生,其与部分性葡萄胎难以鉴别,主要依靠染色体核型进行鉴别,部分性葡萄胎为三倍体。参考文献:
1、谢红宁.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超声特征与诊断[J].肿瘤影像学,2017,26(03):161-164. 2、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9:994-1001 3、王丽娟,李睿歆,林仲秋.2021FIGO《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2) 4、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第3版) <完> 感谢您的阅读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超声技术与诊断 投稿请加微信:runsecret(备注投稿)
618未来得及享受优惠的,趁出版社还未下架,赶紧来捡漏 比618略贵10元左右,但也很划算 出版社随时下架活动链接,抓紧捡漏吧
1. 部分文章整理自专业图书、期刊及网络,我们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请支持正版图书,如若觉得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微信发送给我们或发邮件至515330743@qq.com。 2. 欢迎分享及转载,转载请保留所有信息,包括文章来源及整理人员或平台。
3. 投稿请发送稿件至51533074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