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心脏外科的开拓者---薛淦兴

 369蓝田书院 2022-06-20 发布于广东

我的家乡,福建上杭县下都镇豪康村,有一位优秀的外出乡贤,他曾留学苏联,获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中国胸心外科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原外科副主任。他就是薛淦兴,有着传奇的一生。

图片

薛凎兴(1920-2012)

一心专攻医学

1920年,薛淦兴生于下都镇豪康村。幼年时,他的父亲在湖南省茶陵县经营烟丝生意,他和兄长薛玉兴来到茶陵县读书。1938年日军入侵湖南,导致民族经济日渐萎缩,薛淦兴父亲的烟丝生意经营惨淡,家庭陷入了困境。但薛淦兴求学心切,他一边做工一边坚持学习,于1942年考入厦门大学机电系。当时,祖国连年战火,民不聊生。怎样才能学有所用、济世救人呢?薛淦兴想起了范仲淹所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天下事唯良医和良相可以救人。于是,他转而从医,经过一番苦读,于1944年考入湖南湘雅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创建于1914年,以治学严谨著称,孙中山曾题写“学成致用”的勉词。薛淦兴在湖南湘雅医学院专心攻读医学,掌握了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他勤奋、聪慧,深得导师赏识,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湘雅医学院解剂学助教和外科住院医生。

图片

薛凎兴于1938年在上中学时收到父亲的来信

薛淦兴医德高尚,认真负责,敬业清正,很快成为湘雅医学院的优秀青年。195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他被国家选派赴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外科研究所心脏外科留学。留学期间,他跟随导师专门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通过大量的解剖观察,薛淦兴发现了心耳形态的规律,即右心年三种基本形态、左心耳五种基本形态,并对照临床手术,发现了心脏解剖与心脏手术径路的关系。此一发现得到了苏联导师的认同和赞扬。1958年,薛淦兴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安排在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工作。

图片

留苏时期的薛凎兴

20世纪60年代,阜外医院与北京市儿童医院病理科协作。薛淦兴等通过提取451例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标本,进行观察分析,提出了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病理形态分类方案,并利用各类畸形心脏做成标本,经过不断补充和教学实践,形成教材,用于指导临床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此举为阜外医院在心脏外科方面的权威奠定了基础。

图片

1960年,宋钦惠副院长(右2)、薛淦兴(右1)、黄宛(右4)与来院访问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右3)合影

高原心脏手术第一人

1970年,薛淦兴上山下乡,来到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人民医院,下放到地处西宁以西500余千米、海拔3000米的德令哈小镇,成为一名牧区医师。

德令哈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当时有歌谣:“德令哈、德令哈,茫茫荒漠少人家,夏天飞沙冬天雪,任牛相伴走天涯”。当年,海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十分落后,除了听诊器、血压计外,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只有一台上海产的心电图机。

图片

1978年高原红医薛淦兴

在海西州人民医院,薛淦兴发现当地不少牧民的孩子患有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尤以动脉导管未闭最为多见。他考虑高海拔缺氧可能是疾病的诱因。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不顾年过半百及高原反应,带领同事们先后到天峻、都兰、乌兰、大柴日等地进行巡回医疗。在海拔4000 米以上的高原上,他亲自深入牧民的帐篷检诊患者。当看到苦难无助的病中少儿时,他十分痛心,决心帮助他们修复心脏,挽救生命。

当地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远高于内陆,甚至一户人家有多个孩子同患病,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这些患儿家庭大多经济困难,加之不懂汉语以及路途遥远,无法到内陆治疗,绝大部分小孩生命早早凋谢。图片 

薛淦兴经过深思熟虑,决心在当地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在州委领导支持下,海西州医院破天荒地引进了心脏外科的关键设备和器械。1971年,薛淦兴亲自主刀,为当地藏族同胞姐弟成功地实施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此后又先后成功地完成体表低温麻醉下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复术。3000米高原上心脏外科手术的成功,在当地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成为海西州以及青海的一大喜讯。邻近地区的患者闻风而至。在学生假期里,海西州医院不仅每日手术连台,还出现两名患儿共用一张病床的情况。薛淦兴作为海西州医院心脏外科的创始人,短短几年,主持完成了约300例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图片

高原条件下,大气压低和缺氧,使患者的手术治疗存在潜在风险,薛淦兴大胆创新,在州医院设计建造了高压氧舱及与之配套的常压病房,使患者既能在高氧条件下接受治疗,又能在类似于低海拔环境的病区中康复。薛淦兴的工作得到青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1979年,他被调到省城西宁市,具体指导和参与筹建青海省高原心脏病研究所(医院)并任副所长。现在该单位已发展成拥有高级人才、先进设备和技术,医疗、教学、科研水准省内领先的心脏病诊疗中心。薛涂兴在青海近10年,成为当地心脏外科的奠基者和寻路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979年,薛淦兴回到北京阜外医院,花甲之年的他,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临床科研教学和学术著述之中。他先后担任多家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杂志的编委、副主编和主编,包括《中国循环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为办好这些期刊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这段时间,薛淦兴先后出访澳大利亚、美国、苏联等国,向国外介绍我国的心脏外科成就。

图片

1992年,薛淦兴年过古稀,从岗位上退下来,但他退而不休,壮心不已。邢台是当年的革命老区,心脏外科尚属空白,许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他了解情况后,带领一些专家奔赴冀南,与邢台市第三医院合作创建了冀南地区第一家心血管病医院,为心脏病患者和心脏外科事业贡献余热。薛淦兴在邢台工作8年,医院每年心脏手术达到3000余例,成为冀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期间,他在全国率先创办心脏手术保险,解除患者家属人财两空的后顾之忧。这种方法后来也被阜外医院沿用至今。

图片

薛淦兴团队在手术中

2002年10月,阜外医院与郑州市铁路中心医院合作,对其心脏外科中心进行重新规划、设计。83岁高龄的薛淦兴再次受命来到郑州担此重任。之后,郑州市铁路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年心脏手术从之前的几十例到百例,且可独立开展复杂的心脏手术。因身体原因,2005年,薛淦兴返回北京

薛淦兴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人,且十分谦虚。一次,他问学生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来,十分窘困。薛淦兴却说:“你没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遗憾。可能是我这个老师做得不够好。”他鼓励年轻人多写文章,主张文章要有个人观点和语言特色。他的案头摆满了书籍,他喜欢边看边做笔记,学生来时,他就会拿出笔记,抛砖引玉地引导学生发表议论。薛淦兴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年轻心脏外科人才,这些学生现多已成为心血管外科的知名专家。

图片

薛淦兴还十分热心家乡事业。从1983年起,薛淦兴应龙岩第一医院邀请,多次专程回岩指导心脏外科手术。他不但给龙岩第一医院医生授课,而且还亲自操刀,给他们作示范。龙岩第一医院在他的指导下,较早就建立了心脏外科,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2012年2月,薛淦兴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2岁。

薛淦兴生于乱世,怀着济世救民之心,终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勇攀高峰,为我国胸心外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逆境拼搏、挫而愈勇、专注事业、辛勤奉献,值得后辈学习和效仿。

图片

资料来源:沈向东、闫金凤《好医生是如何炼成的——薛淦兴》、薛俊发《我国心脏外科的开拓者---薛淦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