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金海:求雨

 乡土大河南 2022-06-20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求雨



作者 | 白金海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社旗县苗店镇境内有一条河叫马河,到苗店境内曲曲弯弯形成了很多深潭,譬如明末李自成义军在老沟刘附近过马河时把大炮掉进马河一个深潭,后人称之为掉炮潭;抗日战争时期秦楼村民杀死一个日本兵,绑上石头沉入村东的深潭里,老百姓就叫老日潭;此外还有牤牛潭、丫丫葫芦潭、秦楼无底潭等等。曾经有人看到秦楼村附近深潭里的龙母龙女去太和寨赶会。(详见白老师的相关文章《秦楼无底潭的传说》)现在单说在宋庄东南马河上有一个深潭叫“龙王潭”,这里非常神秘,求雨很灵验,所以又叫“求雨潭”。

说起求雨潭,在当地的故事就多了去了。这里东依东大岗,以西是著名的四十五里长岗镇岗,早年建立了林场,林木茂盛,遮天蔽日,古代流传曾经有野兽出没。河道弯曲,深潭相连,河里鱼鳖虾蟹比比皆是。当地民间传说龙王潭里住有龙王,鱼鳖虾蟹也成精作怪。给这里增添了阴郁恐怖色彩,人们在附近干活,晚下地,早收工,晌午晚上不敢单独到河边来。不过河里的龙王也有灵性,不骚扰周边的人们生活,还保佑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收之年人们为了感谢龙王对百姓的保佑,经常在年节或龙王诞辰时节带着供品前去供奉。
偶尔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附近的人们都来龙王潭求雨,比较灵验。
据宋庄宋宝林老人介绍,老辈子流传说明清时期曾经多次求雨,都如愿以偿了。这龙王潭求雨很灵的。
今年49岁的宋林英介绍说,她小时候曾经参加过求雨活动,目睹了求雨的全过程,尽管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求雨的场景历历在目。
这里地处南阳盆地东部边缘,位于秦岭淮河线上,是亚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质丰富,素来享有“中国粮仓在中原,中原粮仓在南阳”之说,世世代代的先民们都是以农业为生,农业是当地人民的生命线。农业生产是靠天等雨吃饭,辛勤劳动农民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收成好,能够吃饱饭,过上好日子。遇到旱涝蝗灾之年,苦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虽然地处秦岭淮河分界线上,年降水量并不均匀,旱涝灾害也是时有发生。
在旱魔到来的时候,自古形成了农民们向当地比较有灵性的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的民俗,表达了以农业为主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总会隔三年差五年出现旱涝不匀的现象,天气大旱,禾苗奄奄一息。这样,每到干旱季节,求雨就成了所有老百姓共同的心愿。苗店镇宋庄村东马河上的“龙王潭”,成为人们求雨的首要选择。
龙王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潭两岸树木遮天蔽日,植被郁郁葱葱,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这里也是凉风习习,自有一股神秘感。据老人们说,龙王化身老鳖就居住在此深潭中。因此,无论大人小孩,对此潭都是深怀敬畏之心,一年四季,是没有人胆敢在龙王潭周边玩水嬉戏的。每到干旱季节,周边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是自发组织来此龙王潭祈神求雨,以求庄稼丰收。
确定求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动员全村老少都参加,甚至组织周边村子一起参与求雨活动。以各村选派代表一起商议,统一指挥。
求雨的时候,宋庄的几位执事人聚在一起商议求雨事项,事项包括资金来源、开支用度、求雨时间安排、求雨许愿物资及其他人员安排事项,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求雨成功了要向龙王爷还愿、上供品,还要唱大戏至少三天。
请人看过黄道吉日,确定哪天求雨。
求雨那天上午8到9点钟,人们都戴着柳条编的帽子,敲锣打鼓,由执事人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沿着村里大路向东南河龙王潭出发。大人小孩均不得胡言乱语,以免惹怒龙王。周围村子有一起参加求雨活动的,此时汇集一起,庞大的求雨队伍浩浩荡荡地到达龙王潭。
在龙王潭岸边,摆上供桌供品,一般是四个盘子,有猪头肉、苹果、蒸馍、糖果等等。执事人带领大家虔诚地朝龙王潭方向跪下,口里念念有词,甚至痛哭流涕,有人向龙王爷叙述农民种地的辛苦,希望龙王爷开恩,可怜劳苦大众种地不易,为百姓降下甘霖,如果龙王爷开恩降下透犁雨,全村老少感恩不尽,定当杀猪宰羊供奉龙王,并许愿请戏班唱大戏三天,敬请龙王爷回村高座看戏……
另有一男孩手执长竹竿,竹竿上栓一根很长的细线,吊一玻璃瓶子放入河中,瓶口在水面上方约十公分,男孩需目不转睛观察水面动静,如果发现瓶中进水(其实是男孩没有掌控好力度灌进瓶子里的潭水),说明龙王爷被信男善女的虔诚所感动,显灵了,赏了圣水。男孩则必须赶紧收回竹竿,站在岸边继续观察潭中动静,他小心翼翼抱紧瓶子,千万不能洒掉圣水。这时如果龙王爷的化身-老鳖在潭中盘旋,把头露出水面,说明龙王爷已经彻底被信男善女的虔诚感动,答应为老百姓普降甘霖。男孩会大喊一声“龙王显灵了”,于是大家赶紧起身,脱下鞋子,卷起裤脚腿,在执事的带领下,沿原路头也不回赶紧快赤脚跑回去,以免下大雨被淋湿。
在干旱的日子里,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你方唱吧我登场,一拨接一拨来龙王潭求雨。那时候,人们出行多数都是步行,人们带着虔诚之心,步行几十里来龙王潭求雨,足见劳苦百姓对水的依赖与渴望,对求雨的虔诚,以及农耕时代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祈盼和渴求。
有时说来奇怪,干旱多日的天气,有时候求雨以后就真的天降大雨了,甚至有一年在求雨返回的路上就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倾盆直泻而下。久旱逢甘露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其实,求雨是老百姓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无可奈何的一种心理自我安慰。求雨活动之后立即下大雨了,他们认为这是求雨的功绩。三五天下雨了,也是求雨的功绩。半月二十天下雨了,也是求雨求来的。一个月下雨了,仍然是求雨的功绩。所以求雨也被人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求雨之后天降甘霖,土地滋润,禾苗快速成长,丰收有望了,也就该向龙王爷赐雨表示感谢了,那一定要还愿的。
执事人向村民分派收取求雨所需费用,村民们没有现钱,有的是粮食,所以就按人头兑麦子。执事人分派下来,几个管事的各司其职,拿着大秤挨家挨户收麦子。
有人去请戏班子筹备唱大戏。待到各项筹备工作完成,搭好戏台子,执事人准备猪头、羊腿等供品,再次敲锣打鼓去龙王潭,把猪头、羊腿等供品扔到潭里孝敬龙王。大家虔诚跪地,恳请龙王爷回村看大戏,请上龙王牌位回去。在戏台的正前方搭建好供奉龙王爷的大棚,摆好龙王牌位,求雨还愿大戏才能够开场。
大戏一般是一天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
那时候农村娱乐活动很少,遇到唱大戏那可是非常隆重的活动,所以借着唱大戏的机会,各家各户四处叫客,出嫁的姑娘、未过门的儿媳、孩子的姥姥姥爷、姨妈妗子……都会被请到自己家里看大戏,既是庆祝求雨成功喜获丰收的喜悦,又借此机会亲戚朋友互相走动、交流感情的好机会,好不热闹!
三天大戏唱完,由执事人主持,又是锣鼓喧天把龙王爷送回东南河龙王潭。整个求雨过程就此结束。
一场喜雨,既灌溉了土地,也滋润了百姓的心田,带来了人间的风调雨顺,更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现在想想,那时候生产力水平依然很低,农民们种庄稼是望天收,缺乏灌溉条件,只能靠天等雨。非常渴求水,特别是种庄稼需要雨水,需要风调雨顺。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以水为本,无水粮不生,无粮人不存。
水能孕育万物,水是生命之源,对水的追求,人类从未停止过,水以润泽万物、滋养生灵的特点,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水在古人心中,是一种高境界的品性,无论是智者的灵动,还是滋润万物的无私,人们总是对水满怀亲近而又崇敬的特殊情感。
而到现在,人们对水的追求依然乐此不疲。直接展现的就是那些天价的水景房-它们均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看海,或临江,或傍湖……是水让这些房子更富价值。临水而居已经成为当代人择选居所的首选和向往。
山无水而缺媚,水无山则少刚。现代人旅游崇尚的更是游山玩水,在青山中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山水的融合,是动静的搭配,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近年,人们求雨的活动很少了,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了,特别是年轻人相信天气干旱需要人为的创造条件浇地保苗。况且现在有很好浇地条件,一些地里政府打了机井配备了灌溉设备。求雨的意识也许只是存在一些老年人的思想上。人定胜天,通过人们的努力抗旱浇地保苗保丰收才是正确方向。
宋林英  策划讲述    白金海  整理

作者简介

白金海,苗店老魏庄村白庄人,苗店中学优秀教师。写作的《山菊花》在南阳日报发表,还有通讯报道《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农民文化周》等,三十多年潜心研究远古神话,创作神话小说《大禹治水》,已经完成初稿。


往期精选


1、古老社旗打夯歌

2、【乡村志】苗店镇   平顶山拉煤

3、【乡村志】苗店镇   驻马店挑货

4、【民间故事】 山菊花

5、【民间故事】秃尾巴老苍龙回乡探母

6、秦楼“老日潭”

7、【民间传说】秦楼无底潭的传说

8、套磨

9、又到槐花飘香时

10、【乡间趣事】夏夜逮知了

11、【乡间趣事】逮蝎子

12、【乡村记忆】 难忘农村叫卖声

13、难忘老贺庄唱大戏

14、不平凡的家史:苗店镇老魏庄村一对革命夫妻比翼飞

15、农村照明的变迁

16、苗店夏庄宋氏中药铺

17、【史林探幽】南阳范蠡 卢氏隐居

18、兄妹一生不相见 台海两岸寄深情

19、【身边故事】苗店白兰玉赴安徽寻找走失五年的哑巴养母

20、怀念父亲白聚才

21、苗店中学师生 参观唐北地下交通站

22、社旗美女特岗教师和非洲维和勇士的家国情怀

23、游天下‖北川灾区见闻录 --纪念汶川地震11周年

24、苗店派出所为民排忧解难,深夜帮村民寻找出走儿童

25、社旗周边游◇游泌阳黄山口乡老龙潭
26、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一)

27、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二)

28、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三)

29、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四)

30、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五)

31、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六)

32、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七)

33、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八)

34、村志 -社旗县苗店镇白庄( 九)

35、社旗县苗店镇赵岗群房院

35、满院果木斗芳菲

36、情感故事汇‖ 魂归西方音容在 -纪念我的妹妹白海琴

37、发生在七十年代的一个惊险故事

38、百岁姥姥坎坷一生-记我的姥姥孟国华

39、新疆摘棉花的苦亦乐

40、教师节征文54 ‖ 白金海:纪念吕应修老师

41、教师节征文49 ‖ 白金海:我当老师的曲折历程

42、白金海:男友意外去世后,她选择用爱撑起这个家

43、白金海:难忘饶良高中生活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