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生读水浒之三十七:招安,听一听三份诏书是怎样说的

 金色年华554 2022-06-20 发布于江西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会说话不仅可以当钱使,更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会说话,不仅可以好事变坏,还可能让人刀兵相见,遗祸无穷。

梁山泊盼望招安已经很久了,招安必须有朝廷诏书,而且诏书必须明确赦免梁山好汉的罪行,诏告天下,方能服众,归顺朝廷才能名正言顺。所以不管用什么样的办法,讨得皇帝诏书才是根本。

张生读水浒之三十七:招安,听一听三份诏书是怎样说的

为了招安,朝廷曾下过三道诏书,这三道诏书,言辞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第一道诏书: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据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宣和三年孟夏四月 日诏示。

这道诏书,充满着霸气,是强者对弱者的威胁,如果不听话,小心揍你。就这种语气,面对梁山强人,那不是拿火往柴堆上扔吗?果然,梁山一气之下,刀兵相见。

张生读水浒之三十七:招安,听一听三份诏书是怎样说的

第二道诏书:制曰: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宣和 年 月 日

这道诏书,有了讲和的成分,但还是一副教训人的口气,并且有挑拨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分而治之的意思。梁山好汉以义字为重,这一招也不奏效,于是刀兵又起。

张生读水浒之三十七:招安,听一听三份诏书是怎样说的

第三道诏书:制曰: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疋,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疋,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赦,想宜悉知。宣和四年春二月 日诏示

这道诏书,明显是在战后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了交心的成分,语言中充满着人情味,通过肯定、理解、奖励、表态四个层次,说明了招安的诚意,言辞凿凿,情义浓浓,让人心服,梁山有人不愿意招安,但也能通过诏书上的语言,让人感到舒服。

张生读水浒之三十七:招安,听一听三份诏书是怎样说的

招安,招安,招抚安定之意,一方想体体面面、风风光光的投降,一方面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花钱买稳定。但双方如何能达到相互信任,形成共识呢?必须通过白纸黑字的诏书把双方的意思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所以文件的语气必须得体,得法。当前的俄乌冲突,估计最终也需谈判解决,如何解决,第三份诏书就是范本。值得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