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胡说 | 2022年的你,复读?不复读?

 新用户9088aVaL 2022-06-20 发布于河北

高考成绩即将揭晓,这是数百万考生人生的转折点。

如今“考上大学”很容易,因为读专科和本科都算“高等教育”,真正的“落榜生”很少。


“考上好大学”可不容易,特别是想考上老百姓都有所了解的那十几所大学,需要天赋+实力+运气。

考上名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大错特错!名校中的王牌专业和劝退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以差出一大截。有些同学图面子,迷信985名校的品牌和光环,其就业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就算是考上名校本科的好专业,未来大概率还得读研,否则还是很难进入高层次的平台工作。

众所周知,今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的数学题格外难,有不少同学考完数学就动了“复读”的念头。

各家孩子与各家孩子的情况不同,该不该复读呢?应该从哪些角度思考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你能不能抵制住手机和游戏的诱惑?

肯定有人会皱眉和不解:你们这个公众号经常写“不让学生玩手机”,我们都看烦了,能不能写点新的?

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得强调。如果学生本人管不住自己,对“玩手机”这件事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复读一年也基本白搭。

正常来说,6岁上小学,18岁左右考入大学。你选择了复读,复读班上的同学大多数都应该年满18周岁。

这意味着:国家针对未成年人所设立的游戏防沉迷体系,对复读生不管用,因为你已经年满18周岁。只要你手机有电、有信号、有流量,就可以玩很久游戏。

有人会疑惑:俺家孩子不玩手机,不用担心这个吧?

并非如此。如果学校管理不严格,只要宿舍里有一个人在偷偷玩手机、打游戏,午休时、晚归后,整个宿舍都会在聊和手机、游戏有关的话题。这对成绩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点:你能不能“自闭”一年,暂时断绝和老同学、老朋友的联系?

2013年我读高三时,衡中办了一场高校进校园活动。最热闹的,是北大老师所在的教室。在台上,北大老师明确说:“我不鼓励你们复读,因为不值得为高考再浪费一年青春。”

话音刚落,马上有同学站起来,接过话筒,旗帜鲜明地大声反驳:“老师您好,我认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了考上理想院校,复读一年是值得的。”

时至今日,仍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复读生”,觉得复读生是“失败者”。现实中,当你说出“想复读”这三个字时,肯定会有亲戚假装过来人,告诉你复读的风险有多大,谁谁谁复读了还没涨分,白折腾一年。

可是,我们再仔细想想:那些劝你不要复读的人,自己复读过吗?我的建议是,找几位复读生学长学姐聊聊,亲自听听他们的想法。

复读,需要“自闭”一年,再刷一年题。你的同学可能正徜徉在湖畔谈恋爱,而你还在书山题海中挣扎。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泄气,就会缺少爆发力。如果经常和老同学联系,势必会影响复读的斗志和心态,甚至怀疑“复读究竟值不值得”。

当你开始反复怀疑“复读值不值得”时,对你来说,复读可能就不是最佳选择。

要我说,不用带着负罪感、羞愧心复读。古代读书人考科举,从黑头发考成白头发。现代人考研二战、三战,考博二战、三战,都十分常见,完全不丢人。

分手后可以复合,离婚了还能复婚,复读有什么可羞耻的呢?都是个人的选择,不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有的网民缺乏足够的大局观,比较自私,甚至有些无情,总爱呼吁“应该给复读生降分提档,比如实考分600,按590分提档录取”,否则“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公平”。

这样的言论,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考公务员、考各类事业编制、考驾照、法考、考研、考博、考CPA,包括出国留学,都可以考很多次、申请很多次。中国的科举史上千年,没听说过哪个皇帝歧视过复读生。在国外,三四十岁又重读本科的,大有人在。

这么多考试都不歧视复读生,为什么偏偏有家长非想要在高考录取中歧视复读生呢?你就不怕你家孩子高考发挥失常,不得不复读一年,读高四吗?我很不理解这样的心态。


第三点:不要怕耽误一年时间,因为复读比考研风险低。

多年前,考研还不火的时候,很多人都说:

“只要能走个差不多的大学,没必要复读,因为还可以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啊!”

如今,谁要是还在这么想,那就是没做到“与时俱进”了。

考研和高考不同。除非你高考连200分都考不上,否则你肯定能有个大学上,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在河北,新高考下,可以一次填96个志愿,几乎不可能滑档。

但是,考研是先填志愿,先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再考试。比如,我决定今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12月是笔试(初试),分数一公布,差几分没过线。

怎么办?考研分数不过复试线,就只能调剂,调剂到很一般的大学。可是,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在hr心中还没名校的本科学历更有含金量……

综上,在2022年,高考复读的性价比,其实比考研二战更高。

第四点:专业优先于院校。如果被录取到了不理想的专业,建议果断复读。

这里所说的“不理想的专业”,既包括就业前景差的劝退专业,也包括就业尚可,但个人实在不感兴趣、不想学的专业。

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引战:好大学的差专业,和差一点大学的好专业,选哪个呢?

多年过去,带有血腥味的就业现实告诉大家:就业优先,专业优先。

名校情怀不能当饭吃。我负责任地说:清华生物和北邮计算机,果断选后者;北大历史和贸大金融,也果断选后者。

第五点:如果“差一点”就能考上更高层次的学校,建议复读。

在就业中,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确实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和差距。

翻译为人话,就是:如果你差一点就能跨过某个“大学鄙视链”节点,建议复读。拼一把,说不定就能迎来蜕变。

比如,差一点到本科线,不复读就只能走专科。这种情况下,还是建议复读,最起码考过本科线。

有人会质疑:小胡老师,你不是经常说,有的大专比普通本科更好就业吗?

确实如此,有的大专,如铁路大专、警校,就业确实还不错。问题是:这些学校是大专,但你很可能要用本科的分数才能考上。否则,你要是能考上就业好的大专,又何必纠结是否复读呢?

又比如,差一点,就能考到名校。有人认为211就算名校,有人认为985才算名校。

那么,如何判断这所学校算不算名校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是看本地区定向选调的高校名单。

比如浙江省,是这么规定的:


2021年的江苏“名校优生”选调,更是贴心地按层次和专业方向,把一些学校分为了以下几类:


第六点:学生本人最好能独立决策,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

有人担心:如果复读涨分多,当然是好事。但是,你怎么能保证俺家孩子复读一定能涨分呢?你能保证吗?能有多大概率呢?

根据我的观察:一本线及之下,复读提分效果比较明显;一本线之上的同学,复读效果因人而异。鉴于不少省份已经没有“一本线”这一说,可以采用省属一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作为本省“一本线”的参考。

问题在于,谁也没法给你保证,你复读就一定能提分。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不冒风险,不可能有明显的收益。你说对吧?只能自己做决定。

再者,复读不等于“再过一遍高三”,因为你已经过了一遍。你需要做的,就是保住其他科的同时,尽可能地把弱科的分数提起来。

复读时,不应该平均用力。特别是数学不好的同学,如果今年的数学卷难住了你,接下来一年,你可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上。

如果可以,不太建议在本校复读,建议换个环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有利于在新环境里重新审视自我。否则,面对熟悉的老师、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学习资料、熟悉的纪律漏洞,你可能会悄悄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


第七点:身体好、心理阳光、开朗大方,有利于复读。

身体不好,不建议复读,这个很容易理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三本来就苦,高四更枯燥。身体一旦撑不住,情绪大概率会崩溃,高四一年反而得不偿失。

心理阳光,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要强。复读班里,老师的批评少不了,可能经常会说:“你们都读过一遍高三,怎么连这个都不会?”有的复读班人数太多,教室里乱糟糟的都是人,这个时候,更需要开朗大方的心态,才能主动屏蔽和过滤掉身边的负能量,专心研究学业。

第八点:还有潜力可挖的,可以认真考虑复读。

有潜力可挖,说明目前还没被挖空。这意味着,你原来所在的高中比较一般,可能是师资队伍不太行,可能是学校管理不严格,可能是备课授课有些随意,可能是学习氛围不浓厚。

总之,在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地方,很多同学的成绩虽然暂时不理想,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不行”,可能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和指点。这个时候,如果能去更优质的高中复读,成绩确实是很有可能更上一层楼的。

因为,你这条鱼没长大,确实有可能是鱼缸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