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三十四年来,第一次觉得:在这群八九岁的孩子面前,有时候我还得向他们学习。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从教室里拥出来,像一群出笼的小鸟,瞬间撒满了整个校园。他们蹦啊,跳啊,说啊,笑啊,一个个在尽情地撒欢儿。三年级一班的张意诚从欢闹的人群中向我跑来,一边求我帮忙,一边冲着我笑。他笑得那么天真,那么灿烂,可爱得像一朵盛开的茶花。我接过红领巾帮他解扣儿,只见他向我跟前凑了又凑,凑了又凑,后来轻轻地倚在了我的身上。他对我的这种亲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一刻,我们俩简直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父子。然而,就在几分钟之前,课堂上因为他太调皮,影响教学,我狠狠地批评了他。那时,我是真的生气了,眼瞪得特别大,训斥他的声音也几乎要冲破楼顶了。可是现在,他对我表现得却这么亲近,这么可爱,好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可是我呢,说真的,直到现在仍然觉得心中的气还没有完全消散。难道他把我对他的不好,统统忘却了吗?我扪心自问,不敢相信。就在我对他疑惑不解的时候,我猛然想起了自己的孩提时代。儿时的我,不也是和他一样吗?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有时候因为什么事情争执起来,尽管一时争得面红耳赤,可是不过两分钟,就都又玩到一起了,谁也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记到心里去。然而,不知何时,“记仇”这个词悄悄地污染了我的灵魂。回望自己的人生历程,五十多年来,接触到的人和事数不胜数,可真正留有印象的,无非是“谁对我好”和“谁对我不好”。对我好的,自不必说;对我不好的,我至今对他仍留有不好的印象,每当想起来的时候,心中总是疙疙瘩瘩的。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我常常会这样想: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呢?怎样才能化解矛盾,不计前嫌,友好相处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这,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无形的坎,又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死的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我眼前的情景,仿佛给了我一份这样的惊喜。它让我分明感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提醒我,启发我,为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答案——张意诚,还有这群和张意诚一般大的孩子们,论年龄,他们是多么的小,可是,论胸襟,他们是多么的宽广,多么的坦荡啊!他们不记仇!是的,他们不懂得什么是记仇,他们的灵魂纯洁得像一块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玉,从来都不曾被什么污染过。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八指头陀的诗——《童子》:哦,童心!那是一泓澄澈可鉴的清泉啊!我愿用它荡尽灵魂深处的污浊和浮尘! 作者简介:刘合军,山东滕州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滕州市优秀教师,滕州市首批中学骨干教师。曾在《滕州日报》、《枣庄日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百余篇,在《山东教育》、《基础教育》上发表《牵着名家的手学走路》、《别让学生有靠山》等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现任教于滕州市姜屯镇大彦小学,美术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