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勋典礼,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件喜事。所有人都非常期待9月27日这天,其中也包括已经在纺织部干了十多年的纺织部副部长张琴秋。 ![]() 张琴秋 这天厂子里的事也不多,张琴秋很早就跟丈夫一起回到家,俩人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一边聊着家常,在听到授勋将军的名单时,张琴秋的丈夫苏井观还不忘笑着说:
听着收音机里面几个熟悉的名字,张琴秋也非常高兴,面对丈夫的调侃也是笑呵呵地说:
![]() 苏井观 说完,夫妻俩相视一笑,然后继续听着收音机里面的名字,并在听到熟悉的人名时扯两句以前的往事。 虽然这对夫妻俩只是寥寥的几句对话,但其中信息量惊人。 因为在这年的授勋典礼上,大部分当过红军战士,并做过师长的人,都是军队中数一数二的重要人物,也是授勋的首要人选。 像这样的大人物,手里出几个开国将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并且听苏井观的意思,张琴秋还曾是跟几百个大老爷们并肩作战的女师长。 ![]() 陈赓 要知道当时的女性如果想要上战场,就要肩负更多压力,而张琴秋不仅将这些压力全都扛下来了,还当上了女师长,这得是战功多显赫才有的位置? 然而,为什么这个曾经的红军女师长没有参加授勋典礼,却在一个纺织厂工作?她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成为红军唯一的女师长呢? 爱国思想萌芽故事还要回到1919年,当时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取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收回曾经被德国霸占的山东德租界,以及胶州的铁路管辖权,但却遭到了拒绝。 ![]() 不仅如此,在巴黎和会上,这些权益还被移交给了日本。 这样的结果自然引起了国内不少爱国人士的不满,为了阻止中国代表同意这件事,国内爆发了以学生工人为主体的抗议游行。 并且作为此次事件的策划者,北京一些高等学院的学生更是集体到天安门前举行集会。 他们一边拉横幅、喊口号,一边冲进交通总长曹汝霖的住宅,希望政府能够严惩与日本勾搭到一起的卖国贼曹汝霖。 ![]() 曹汝霖 其他地方在听说了巴黎和会的事情后也纷纷响应抗议,发起了各种规模的学生游行,其中也包括张琴秋就读的石门振华女校。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琴秋也非常生气,因为她深知转移山东权益意味着什么,那可不是简单的没有收回主权,而是中国在国际上任人揉捏,受尽欺辱。 如果一味退让妥协,只会让中国最后陷入更悲惨的境地。 于是张琴秋找到了自己的小学同学孔德沚,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说了出来,并提出响应北京,举行抗议的建议:
![]() 孔德沚 虽说成天泡在教室和图书馆学习,但孔德沚也并非是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人,在听完张琴秋的话后她当即决定联络其他学生,也策划了一出抗议巴黎和会的游行。 学生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相当坚韧,且信念坚定的群体。 虽然大多数学生没有那些权力显赫的家世背景,但他们却是最早看出社会问题的人,也正是他们的坚持,最终中国代表并没有出使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不过经此一事,全国各地的青年和学生开始慢慢聚集起来,组成敢于抗争的革命群体。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 ![]() 而当时受学生运动影响的张琴秋,也已经剪去了长发,并经常和孔德沚一起探讨当时报纸上的进步文章。 1923年,她考入蔡元培举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认识了张之华,也就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的妻子。 此后,她的生活便有了巨大的转变。 加入共产党在张之华的荐举下,张琴秋于1924年11月转为中共党员,和丈夫沈泽民成为了工作上的同事。 ![]() 沈泽民 后来留学莫斯科大学时,她还生下了女儿玛娅,一家人其乐融融,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 不过筵席再热闹,也终有分别的那一天,本就肩负使命的张琴秋很快就迎来了她的任务。 1931年,随着组织的调派,张琴秋和丈夫一同来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因为前线战事吃紧,张琴秋经常会看到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以及被战场的血腥和残酷打击到的新兵。 士气颓丧在战场上作战,无异于自己伸着脖子任人宰割,不管是对于一支部队来讲,还是对于整体的战术指挥来说,都是很严重的事情。 意识到这点的张琴秋立刻组织宣传队,一边为战士们进行心理疏导,一边宣传战场上的好消息,鼓舞部队中的士气。 ![]() 那时候红军中的女战士非常多,她们不仅包揽后勤,还积极参与军事训练。 张琴秋因为长相白净漂亮,经常被人质疑工作能力。 但在部队期间,除了日常的工作任务,她也经常跟女兵们一起训练,让并且身手利索干净,一点都不逊色经常在部队训练的士兵。 后来时间一长,部队里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政治部主任,不仅身手了得,而且政治理论的知识也非常丰富,让人不得不信服。 ![]() 不过真正让所有人发自内心钦佩的,是张琴秋在1933年带领500人缴械四川军阀一个团的惊险事迹。 川陕地区复杂,为了保障后勤运输的安全,负责运输的大多都是当地人。 这样是为了确保遇见敌人时,运输队能依靠地形获得优势,保证人员安全,和物资完整,不至于被敌人半路截了物资,造成后勤短缺的情况。 当时负责川陕苏区运输的队伍,是一支由500名女子组成的武装赤卫营。虽说都是女子,但个个都跟敌人对战过,不仅反应迅速,还擅长随机应变,完成过很多次运输物资的任务。 ![]() 这天张琴秋和往常一样,带着妇女赤卫营从红四方面军的总医院出发,将医疗物资带回去,和她们同行的还有几十个医院保卫科的男同志。 因为这条路之前一直都没出现过敌情,路况也非常安全,部队武器短缺,因此张琴秋她们并没有带多少枪,除了保卫科的人不需要装备外,她们总共才拿了几十杆枪。 虽然装备不多,并且这条路平时都安全,但妇女赤卫营的女战士们还是很小心谨慎,并派了不少人在前面的路上进行侦察,一有情况就立即汇报。 也正是这种精细,让前面的侦察员发现了一支偷偷在医院附近潜行的队伍,大约有一个团那么多人,看他们行进的方向,正是红四方面军的总医院,估计是想偷袭医院。 ![]() 一想到这里,侦察员赶紧将自己看到的情况汇报给张琴秋:“我看装扮像是川军,他们一路沿着往总医院那边去,我们是先阻止他们,还是先通知医院那边,让他们做好戒备?” 等她们通知医院进行戒备,恐怕敌人早就打过来了,并且对方是一个团的兵力,如果真打起来,医院那边就算奋力反抗赢了这次,也难保不会有损失,于是张琴秋当即决定:
说完,张琴秋赶紧找来熟悉当地地形的女战士,尽快安排好作战策略。 因为时间紧急,所以整个作战策略的布置也非常快,几乎是女战士这边刚讲完周围的地形情况,张琴秋就已经将人员分布和伏击地点给确定好了。 ![]() 要想接近红四方面军的总医院,就得穿过一个两边又高又陡的狭长山谷,如果单从一头堵住敌人,只能将敌人赶走。 但这也意味着总医院的位置会被敌人有所觉察,后面可能还会有敌方军队潜进意图偷袭,到那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戒备,总医院绝对难逃一战。 为了杜绝敌人的再次试探,张琴秋决定兵分三路,前面两路将山谷的两头都堵住,然后剩下的一支小队拿着枪上山。 只要下面一开火,上面的人也时不时打两枪进行攻击,借此营造出我军人多势众的假象,从心理上击溃敌人的防线。 ![]() 红军女兵 图源网络 在张琴秋的指挥下,赤卫营很快行动起来,负责在堵住去路的小队先出发,然后在山谷寻找合适的埋伏点,坐等敌人到来。 而另一支小队则是偷偷跟在敌人身后,只等前面一开枪,有敌人撤退时,再伺机发动攻击。第三只小队则是在山上猫着腰跟着敌人,坐等下面打起来,然后自己这边再行动。 至于张琴秋,她则是先带着剩下的人将医疗物资掩护好,然后跟上第一支小队。 眼看着敌人离自己越来越近,张琴秋握着枪的手也慢慢发力,直到敌人完全踏进之前计划好的区域,她端起枪,一边朝着地上打,一边大声说:“你们已经包围了。” ![]() 这突如其来的一枪把敌人吓了一跳,连忙开枪进行反击,但因为张琴秋等人已经隐藏在掩体后面,一串子弹打过来,愣是连她头发都没碰着。 而与此同时,跟在敌人后面的小队在听到枪声后也立即开枪,当场就击毙了几个敌人。 这下原本还想打下去的敌人一看前后都有人,这些人心里更慌了,端着枪一边攻击,一边后退,试图从后面突围出去。 但这正着了张琴秋的计,上面的人一看敌人想撤退也开始端枪射击。 因为这支小队占据了制高点,所以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敌人的位置几乎是一览无余的,几枪下去,便有不少人负伤倒地。 ![]() 图源网络 山上的枪声一响,原本还奋力反抗的敌人更加慌张了,真以为对面的人数比自己还多,都吓得纷纷找地方躲藏。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琴秋敏锐地觉察到敌人的反击没有一开始那么猛烈,心中突然有了想法,便大声对敌人说:
本就在困境的川军一听这话,便有人开始动摇,想着与其在这里做困兽之斗,倒不如投降给了红军,说不定还能有个好待遇。 这么一想,便有人放下枪偷偷摸摸地往张琴秋的队伍那边靠拢,可还没走几步,就被后面的团长一枪击中后心,当场毙命。 ![]() 红军女兵 图源网络 这一枪把所有川军都吓到了,纷纷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看向团长,不明白他这是在做什么。 指着地上的尸体,团长冷眼看向周围的人,说:“今天谁要是敢投降,就是这么个下场,继续给我打,就算人都死完了也要给我冲出去!” 但此时的川军在张琴秋的心理攻势下,已经没有了斗志,而听着对面自从一声枪响后,便一直都十分安静地看着张琴秋。 此时也想到敌方团长肯定是杀了逃兵,正在杀一儆百,这也说明对面的军心已经发生动摇,于是她决定乘胜追击,继续煽动对面。 ![]() 张琴秋 右一 一边是被数不清的敌人包围,另一边是团长的催死令,两头孰好孰坏并不难分清,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张琴秋的话。 因此,伴随着张琴秋再次开口,川军内部开始出现分歧,分化成两个阵营,张琴秋也趁机带人冲进去,将川军彻打散,并成功击垮一个两千人左右的队伍。 在将敌方团长和一些顽强反抗的人消灭后,张琴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缴枪支子弹,为的就是防止这帮投降的川军再次拿枪对着自己。 毕竟妇女赤卫营只有五百多人,其中一部分人还要负责看护物资,很难管理拿着枪的俘虏。 所以在将枪都收走后,张琴秋一边派人到总医院进行通知,一边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返回红军总部队。 ![]() 而这一战,也让张琴秋在红四方面军出了名,当时几乎人人都知道红四方面军中的政治部主任是张琴秋。 虽然看上去是个柔柔弱弱的女性,但却有一身好本领,既能上战场出谋划策、做军事指挥,又能指挥后勤,保障供给。 成为红四军核心人物也正是这样卓越优秀的女子,让组织决定将部队中的2000多名妇女集结起来,组成红四军的一个附属独立师。 并由张琴秋作为师长,带领她们在最艰难的时候上战场杀敌,以及做好红军大部队的保障工作。 ![]() 只不过后来长征的艰难,过度消耗了妇女独立师的力量,使得独立师最后因为人数锐减,被并到了其他队伍当中去。 而张琴秋又再次回到红四军担任重要职务,并参与了后来远征西部的军事决策。 关于远征西部,历史用鲜血给出了答案,西征军因为孤立无援,最后活生生被马匪联合蒋介石政府耗死在戈壁滩上。 后来红军主力部队在得知情况后,急忙派出队伍支援,但最后未能挽回,除了成功救助部分靠强大意志力找到组织的人外,张琴秋和一众部下被抓,并经历了漫长的监狱生涯。 ![]() 后来张琴秋被押往南京时,中共为了保护为数不多的红军火种,便主动出面跟国民党政府进行交涉,将她跟其他人一同换出。 不过因为监狱生活的艰苦,让张琴秋的身体大不如前,之后组织虽然也让她担任一些重要职位,但却已经不忍心让她再上战场经历战斗。 不过即便如此,张琴秋也能将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做得完美精彩。 其实不只是张琴秋,当时红四军作为红军部队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除了军事实力强于主力的部队,更重要的是红四军人才济济。 ![]() 虽然大部分人西葬黄沙,但红四军不管男女,都是单拎出来有勇有谋,聚在一起一往无前的人才。 而能几次三番做这样一支队伍的政治部主任,并且被誉为红四军核心领导人物之一,就已经说明张琴秋的能力非常出众。 虽然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但历史还是证明了她突出的成就。 比如在授勋典礼上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陈赓,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王新亭和刘华清等人,都是曾经在红四军中做过她的部下。 ![]() 陈赓 建国退役不过因为身体原因,新中国一成立,张琴秋就被安排进了纺织厂担任副部长,远离部队高强度的军事生活。 后来发生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张琴秋还觉得可惜,并跟丈夫苏井观说:
不过话虽这么说,张琴秋在工作上也并没有马虎,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国家决定为那些在战场上资历深厚、战功显赫的战士进行授勋,让他们的名字被人们永远铭记且尊敬。 ![]() 而那时的张琴秋因为早就退役了十多年,虽然资历深厚、战功不浅,但现在的她已经算是普通人了,如果再“论功行赏”,难免会引人非议。 可虽然没有授勋一说,但在解放军编写的人物传记中,张琴秋不仅被称作是唯一的红军女将领,甚至连军队都承认她女师长的经历,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 就像张琴秋一样优秀的女性并不少,她们不仅能上战场杀敌奋战,还能扛着战友重伤的身体回后方包扎,前线后勤都少不了这些女性的身影。 站在阳光中的英雄固然值得人们尊敬,但藏在阴影中的英雄,何尝不是更应该让人铭记? 对于这样一位英勇的女将领,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