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怀冰 导 语 第6期 馆阁体曾是书界承传之主流,多为秀丽圆润、温文尔雅、光滑精细、绰约多姿面貌,祁寯藻却能将之写出文气来。 作 者 介子平 介子平,1964年生人,职业编辑,出版个人专集多部。 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又字淳甫、实甫,号春圃、观斋、息翁等,山西寿阳人,为祁韵士的第五子。22岁中进士,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清代道咸同时期政坛、文坛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清代宋诗运动的主将、朴学大家,被誉为“一代儒宗”。又因其学粹品端,忠清亮直,成为“三代帝师”。 清人李放《皇清书史》中称,祁寯藻“善书,初工晋唐小楷,笔致秀美,出入黄庭、灵飞两经。中年取经涪翁而直摩诚悬之垒,瘦硬通神,尤精小篆,可与云芬侍郎颉颃,惜不多作”。常赞春《山西献征》中有祁寯藻事略,称其书法“由小篆入真行,悉柳公权,学颜鲁公,参以黄庭坚,浑厚遒健,自成一格,世争宝重之”。 ![]() 祁寯藻书法 祁寯藻行书师承取法于“二王”法帖,受当时“帖学”风尚影响,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十七帖》用功尤勤。其在《临兰亭跋》中云:“欲学《兰亭》,须俊楷书已有规模,先写怀仁《圣教序》一二年,然再临《兰亭》,则事半功倍,且无后人习气。若能汉隶入手,加以《十七帖》草书,便可得其神理,不止买王得羊而已。”认为学习“二王”一脉的帖学,应先从《圣教序》入手,再学《兰亭序》,然后将此两帖融通。《杂记》述有其对《兰亭序》的理解:“三余读书,妙在雨夜挥毫,落纸必取清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使人如身在其坐。不止作浴沂之想而已,此其所以为《兰亭》。”晚年则转向黄庭坚。 楷书取法对象广泛,汲取欧、颜、柳、赵四家之长,形成遒劲通达、雄宏沉稳、端而不浮、美而不艳的“祁体”风格,在道光朝称首,成为唐楷派的代表,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之誉。对赵孟頫、董其昌也有学习,此与清代盛行馆阁体书法有直接关系。其书多在馆阁体一路,昔时科考一路过来人,书法便属“死心塌地于基础,不识时尚以独行”那种。馆阁体曾是书界承传之主流,多为秀丽圆润、温文尔雅、光滑精细、绰约多姿面貌,祁寯藻却能将之写出文气来。初观虽没有炫目彪焕的视觉冲击,技术含量、个性特色也不会跃然纸端,甚至会有些许妖媚唯美之感,但待回味咀嚼后,便会体验出其内功所在,风骨所在。 ![]() 祁寯藻书法 祁寯藻学书甚勤,常人难以做到。据其《观我斋日记》载:“廿三日,写折小楷一千二百余字。方晴皋先生以制尺牍信稿,嘱余代为拣择,摘其尤要者存之。其余泛泛通问之信,俱付之丙丁,以清几案尘埋烦冗之患。读《纲目》,写行书数幅。”又载:“十四日。夫子临《多宝塔》帖,此第十七本也。少顷,汪常吉入部来谒,夫子赠以手临之帖,笔法较前所临更道紧圆健。值此屯变之时,尤能心气平和,染翰不辍,非学养素定,升沈不惊,何以及此。”又载:“此数日内,夫子命寯藻与澜止兄同几临摹《九成宫碑》,并训以作字之法,愈缓愈进,常人落笔即思满幅驱毫不定,拙目惊羡,谓如风卷落叶者,余视之直抄书傭耳。作字缓则笔定,急则笔滑。不但工书,即此是学,人品学问,俱可呈露,非可草草也。余祗领训辞,铭诸心腑,日与澜止分笺共研,暇则于古紫山谈棋。” ![]() 祁寯藻书《唐平淮西碑》(拓片局部) 咸丰元年(1851)十月,时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祁寯藻,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专门为裴晋公祠书写《唐平淮西碑》。此碑记述了唐元和年间朝廷平定淮西藩镇叛乱的史实,意在彰扬宰辅裴度的丰功伟绩。此前,祁寯藻奉使兰州办案,返京途中拜谒了位于闻喜的裴晋公祠。裴晋公即唐代中兴名臣、宰相裴度。因其平叛淮西功勋卓著,唐宪宗命韩愈执笔撰写《平淮西碑》以示嘉奖。未几碑毁,宋人重刻,明清时又毁。祁寯藻对此事感喟不已,因此当裴氏后裔请求书写碑记时,慨然应允。这篇碑文洋洋洒洒1580字,占满四通碑面,每幅碑面净高2.54米,宽0.78米,字径两寸,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为其大字楷书的代表之作。此碑熔裴度功绩、韩愈文章、祁寯藻书法为一炉,被称作“三绝碑”。 ![]() 祁寯藻书法 祁寯藻晚年出任同治皇帝的领班师傅,给小皇上推荐的法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柳公权乃唐代著名的正直大臣。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载:“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文宗有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后云:“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盖风之来,惟殿阁穆清高爽之地始知其凉,而征夫耕叟方奔驰作劳,低垂喘汗于黄尘赤日之中,虽有此风,安知所谓凉哉!此与宋玉对楚王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者,其义尽同。“心正则笔正”之论一出,即被各家加以阐述。南宋姜白石在《续书谱》又予强调:“'心正则笔正’,'意在笔前,字居心后’皆名言也。”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从政之外,祁寯藻一生的学术活动丰富。《清史稿》三百八十五传曰:“寯藻提倡朴学,延纳寒素,士林归之。疏言:'通经之学,义理与训诂不可偏重。后学不察,以训诂专属汉儒,义理专属宋儒,使画分界限,学术日歧’。”俞樾曾盛赞祁寯藻道:“国朝经术昌明,扫虚浮而归之实学,诸老先生发明古训,是正文字,实有因文见道之功;数十年来,此事衰息,独吾师以经学受主知,倡后进,海内治经者奉为圭臬。” ![]() 祁寯藻书法 在编辑出版书籍方面也卓有成就,其中最为学术界瞩目者,当数祁寯藻主持重刻《说文系传》的文化举动。其16岁时参加岁考,在文字训诂方面得到时任山西学政黄钺的指教;22岁中进士,改庶吉士时就馆黄宅、襄理南斋,继续接受黄钺指授;29岁出任南书房行走,“始读朱氏所刊《说文解字》大徐本并段氏注”;43岁时撰《马首农言》,于文字训诂多有阐发;47岁主持刻成《说文系传》;后又出资刊印苗夔著《说文声订》《说文声读表》《说文建首字读》《毛诗韵订》等书;晚年坚持文字学研究,“读段氏《说文解字注》”,“取顾氏炎武《本音》与苗氏夔《毛诗韵订》参校之”,可谓一生孜孜以求于此。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祁寯藻一生政绩为最,学术次之,书法又次之。今人只知其书法,而忽略其他,颇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PIC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