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那栋“小洋房”

 渺渺m69vnzsah9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上海言话诵读:和沁
    

寻访那栋“小洋房”

作者:潘良诚

沪语朗读:和沁

三月的一天,从地铁江苏路站上到地面慢慢寻找江苏路389弄21号。到了弄口,只见临街院内是一幢办公高楼,这哪是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名为“永乐邨”的新式里弄住宅?问门卫,这里是否有个革命陈列馆?告知在里面。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隐秘在如今的这一片高楼深院之中。在上海黎明前最黑暗的两年间,刘晓、刘长胜、张执一等革命先贤在这里运筹帷幄,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地下组织工作,为胜利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这是栋上海人俗称的“小洋房”,有着漂亮的灰底镶嵌蓝砖的立面,楼内钢窗玻璃透出温馨的黄色灯光,让人思绪万千……1945年9月,由负责中共地下党上海领导机关机要工作的方行、王辛南夫妇根据上级指示,以私人名义承租下来,作为地下党负责同志的暂居处。1947年5月,中共中央将中共上海分局改为中共中央上海局,作为中共中央的派驻机关,上海局管辖上海、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地区一部分党的组织和工作,必要时还将领导香港分局工作。上海局由刘晓、刘长胜、钱瑛、刘少文组成,局机关便设立在这里,是研究工作、交流情况、进行重要会谈的场所。那时,一楼为客堂间和饭厅,二楼是方、王一家,三楼住有上海局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书记张执一一家,表面看来,这是上海滩典型的富有人家。以社会身份作掩护,是开展地下斗争的需要,当年刘晓化名刘镜清,以关勒铭金笔厂副经理和股东身份作掩护,刘长胜化名刘希敏、刘浩然,以瑞明股份公司董事身份为掩护,与身份相适,刘晓故居(愚园路579弄44号)、刘长胜故居(愚园路81号、当年同住着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承宗一家)都是“洋房”,由于严守党中央“高级领导机关更需十分隐蔽”等一系列的重要指示,这些秘密机关直至解放都没有暴露。永乐邨21号内,与两家老小密切相处的佣人直至上海解放,惊奇地看到“先生”“太太”穿上解放军军装,方才了解到其真实身份。据刘晓女儿刘松筠回忆,上海解放当天,邓小平、陈毅就跟着刘晓回到中实新村的家,他们对上海地下党的领导机关十多年来始终没有遭到破坏而惊叹,好奇地来看看这位“总头头”住的地方。

上海的地下斗争形成了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1948年11月,上海局成立了由张执一任书记的策反工作委员会,成功策反了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伞兵三团、预备干部总队等多起起义,有力配合了解放军的正面作战。这里陈展的内容解密了这些安躺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阅后即焚”的史实。而那些展出的实物:秦鸿钧烈士使用的收发报机、交通员陈锦霞携带电报文件的手包、迎接解放时“人民保安队”的臂章及二楼由方行后人捐赠的旧物复原布置的方、王卧室、客厅,则将人带回到了70多年前那血雨腥风、白色恐怖笼罩下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中。

我在与陈列馆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带有“故事”和“物件”来此观展者为数不少。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每一处“红色地标”则成为相关信息、资料、人员的集结地,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生动课堂。

看过一本记载当年任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委员,在解放上海战役的前线,策反了敌51军临阵起义,为城市完整回到人民手里立下“奇功”的田云樵先辈革命生涯的书籍,书名取得好:无名亦英雄!无数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就如同这栋小楼门前绿地上挺立的苍翠青竹,经历严寒酷暑,依然生机勃勃。他们的传奇故事,近年来以《潜伏》《风筝》等剧名被搬上荧屏,给人以激励,为人所铭记。我们的城市也因这些“红色文化”而熠熠生辉。

作者

朗读者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保护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和社会安定。
在上海,爱上海,讲上海言话。

“言话”基本解释:说话,谈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宋·苏轼《归去来集字》诗之三“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此与今日上海话中“言话”的用法是一致的。

“闲话”基本解释:指闲谈;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话;不满意的话,有关私人的谣言、传闻、幕后消息等。见陆游《雪意》诗:“闲话更端茶灶熟。”

图片:网络   |   编辑:渺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