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内守的好处

 人老颠东 2022-06-20 发布于安徽

为什么要精神内守?如果让精神外放,让心神处于喧嚣的状态,又会怎么样呢?本文细加分析。

如何才能让身心归于和谐?《内经》有一个十六字心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回归于身心和谐。

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都很忙碌,时时都不停歇,时时都处于有事要做的状态。忙碌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忙得让自己没有一点静下来的时间,那就忙碌过度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中医来分析,一方面,忙碌会让我们不停地消耗阳气,而生命以阳气为本。阳气光见消耗,却不见补充,人就会越来越疲惫,体质也会越来越差,甚至容易诱发疾病。

另一方面,忙碌时心是躁动不安的,而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是让心安和。所以,忙碌并无益于养心。甚至忙碌让我们陷入痛苦、烦恼、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或心理之中,让我们失去快乐和幸福,让我们的人生质量下降。

怎么办?如何才能从忙碌中解脱出来呢?

我的建议是,心静是解决忙碌问题的金钥匙。为什么要静?一方面,静则生阴,静则阳气不妄动,静则能让阴平阳秘,能让人身心归于和谐;

另一方面,静是一种充电,只有在静中我们才能补充被忙碌所消耗的精气神,才能让我们重新充满生命活力。

进一步说,静是一种生活态度,静也是一种人生修养,静还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何妨让自己从忙碌中静下来,在静中平衡阴阳,在静中获得生命的智慧。

事实上,往圣先贤早就发现,心性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归宿,而惟有静才能回归心性。

儒道释三家的圣贤们都是从静中来求得明心见性的。比如儒家的《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孔明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又如道家的《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太上《清静经》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佛门亦说:“由戒而定,定能生慧。”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虽然三家的修行理论与方法不同,但都要求我们回归到静的状态。静使佛家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慧、开悟;静使道家修己入静,以成金丹大道;静使儒家获得睿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阶梯。

我的体会是,不管生活工作多么忙碌,总要给自己一点静坐的时间。即使每天只有半小时静坐,也是非常需要的。静坐时内心保持清静,要放松心神,使我们内在的精神从外界的各种繁杂事物中脱身,让相火收敛,让心神安和,让全部的身心都处于和谐宁静的状态。保持这样的状态,越久越好。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迅速补充精气神,可以让我们的心神从喧嚣中安静下来,从而回归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我自己体会,静坐能让我接受天地的无穷能量,能让我精力充沛,能让我的头脑清静。

我一般都是在睡前盘腿静坐。也有人推荐可在任何时候静多。比如,于办公室里正坐放松,或在公交车或火车上正坐凝神,总之,只要让身心静下来,保持这种静默的状态,即是有益于身心的。

《内经》就是一门关于“静”的学问。《内经》推荐我们每个人要想获得健康,就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显然,这是一种心定而静,静而安的状态。《内经》建议我们是心向内求,因为人心与道心是一个心,我们的人心被世俗蒙蔽污染了,人心中的道心显露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心向内求,向内去寻找健康的种子。道心即是健康的种子,道心一旦显现,生命即充满生机和活力,疾病自然消失于无形。

当心静时,自然就没有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自然就处于平和恬淡的状态。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静坐时,内心安和,“主明则下安”;若处于忙碌烦恼之内,内心失于安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样说来,静心非常有益于健康。

进一步说,不管是养生也罢,或治病也罢,都需要先把内心安静下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气从之”,然后五脏六腑才能归于和谐。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追求健康,我希望每个病人都能恢复健康。那么,如何帮助每个病人找回健康呢?我学习《内经》,我体会到,这需要内求。健康不是医生给予的,健康是自己努力来的。

如何努力呢?当然是内求。生命是形与神的结合体,我们需要在形与神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养形,方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另一方面是养神,方法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神气从以顺,各从其欲”。

一切的健康都来源于内在的和谐,而内在的和谐源于心静。如果我们能真正让内心安静,那么,就完全不需要依赖外在的医疗来维持健康。只有当内心不能安静时,才不得不依赖医疗。但医疗毕竟只能治标,心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就藏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只要把内心中的生命活力显现出来,任何疾病都可获得康复。这也是为什么《内经》告诉我们要精神内守的原因。因为唯有精神内守,才能让内心的生命活力显现出来。向外求,不管是求助医疗,还是求助其他,都是不可能找到结果的。

我们生命中有一条通往健康的通道,这个通道的入口是模糊不清的。若心神散漫,或忙碌喧嚣,或内心有所旁骛的人,是找不到这个入口的。而时常静默,让精神内守的人却能够发现它,并且可借这个入口来获得真正的健康和生命的解脱。

如何把身体比作是一杯水,那么疾病就是一杯浑浊的水,而健康就是一杯清水。那么,浑浊的水如何恢复到清水的状态呢?答案就是,让水静下来。静久了,浊水自然就变得清澈了;静久了,疾病也就回归于健康了。让心静的功夫,其实就是精神内守,就是心向内求。

可以说,精神内守是修习主宰精神的最高学府。在这里,所有明智的人都能找到他们所寻求的智慧,真正的精神内守能将人心中隐藏的道心的光芒彰显出来。而道心的光芒一旦彰显,我们的人生即获得了解脱与自由,是真正的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烦恼。

这才是中医的真正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