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李白“蒼蒼橫翠微”句看被忽視的“蒼蒼”義#2022-27

 吕杨鹏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頃見胡佳佳《漢語古今詞義的溝通》載《光明日報》2022-06-19)一文,談到對李白詩句“蒼蒼橫翠微”,列舉幾種今人理解,如:“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蒼蒼的青山橫臥在那”,“蒼蒼的暮色籠罩著青山”。胡氏認爲關鍵在於對“橫”的理解,謂:
瞭解了“橫”的諸多義項及其之間的關係后,我們再來看“蒼蒼橫翠微”的意思。這里也需要結合前面幾句來一起理解。詩人傍晚開始下山,山林在夕陽下還是青碧色的。下山路上,太陽慢慢落下,月亮緩緩升起。到了山腳,詩人還依依不舍,回望來時的山路,可什么也看不清了,只有滿目蒼蒼的青黑色。詩人反應過來,這擋住了他視線的“蒼蒼”,就是他來時的“翠微”。如果只把“橫”當作“橫臥”來理解,會不會把李白想得簡單了點?而如果能理解“橫”有“遮擋”的意義,或許就能體會到詩人在回望終南山時視覺上的沖擊和心理上的感受。

胡氏所解是否合於詩意,看下李白全詩卽知。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却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荆扉。
綠竹入幽徑,靑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图片

整首詩一片光風霽月,胡氏所謂“滿目蒼蒼的青黑色”造成的“視覺上的沖擊和心理上的感受”與整體意境格格不入,類於自説自話。胡氏一味糾結於“橫”字,卻不知正是衆皆忽視的“蒼蒼”才是解題關鍵。
【蒼蒼】,《辭源》列五義項:深青色;茂盛貌;廣大貌;指天;謂鬢髮斑白貌。《漢語大詞典》列六義項:深青色;指天;茂盛,衆多;灰白色;茫無邊際;迷茫。解李白“蒼蒼橫翠微”者似皆默認取“深青色”一義,未經深思。
看原詩,第一句言山,第二句言月,到第四句“蒼蒼”、“翠微”皆指山,甚不平衡,當是合山、月爲一句。第五句安旗、薛天緯、閻琦、房日晰《李白全集編年箋注》(中華書局2015年,第512頁)注:“相携,謂與山月相伴。”從山上而下,帶着山月入人家,頗有意趣。如此則第四句更不能有山而無月。此“蒼蒼”正狀月光,南北朝、唐朝文學其例甚多。
  • 南朝宋鮑照《野鵝賦》:“風梢梢而過樹,月蒼蒼而照臺。”

  • 南朝宋鮑照《江上望詩》:“蒼蒼隨遠色,瀁瀁逐漪漣。”

  • 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霧籠籠而帶樹,月蒼蒼而架林。”

  • 唐盧照鄰《早度分水嶺》:“瑟瑟松風急,蒼蒼團。”

  • 唐王勃《寒夜懷友雜體》之一:“北山煙霧始茫茫,南津霜蒼蒼。”

  • 唐閻朝隱《明月歌》:“梅花雪白柳葉黃,雲霧四起月蒼蒼。”

  • 唐王適《江上有懷》:“棹歌數曲如有待,正見明月度東海。海上雲盡月蒼蒼,萬里分輝滿洛陽。”

  • 唐李白《夜金陵懷古》:“蒼蒼金陵,空懸帝王州。”

  • 唐岑參《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

  • 唐岑參《緱山西峰草堂作》:“佇立雲去盡,蒼蒼月開園。”

  • 唐岑參《裴將軍宅蘆管歌》:“海樹蕭索天雨霜,管聲寥亮月蒼蒼。”

  • 唐賈至《銅雀臺》:“蒼蒼川上,應照妾魂飛。”

  • 唐皇甫冉《故齊王贈承天皇帝挽歌》:“蒼蒼松里,萬古此高原。”

  • 唐皇甫冉《赴李少府莊失路》:“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伊川。”

  • 唐劉長卿《祭崔相公文》:“月蒼蒼兮江淼淼,人不見兮猿獨愁。”

  • 唐竇群《東山下懷友人》:“東山多喬木,午始蒼蒼。”

  • 唐戴叔倫《夜發袁江寄李潁川劉侍御》:“半夜回舟入楚鄉,月明山水共蒼蒼。”

  • 唐盧綸《同薛存誠登棲岩寺》:“蒼蒼明月,下界正沈眠。”

  • 唐盧綸《夜泊金陵》:“圓月出高城,蒼蒼照水營。”

  • 唐李端《關山》:“露溼月蒼蒼,關頭榆葉黃。”

  • 唐武元衡《玉泉寺與潤上人望秋山懷張少尹》:“山寒天降霜,煙蒼蒼。”

  • 唐張正一《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得蒼字》:“高秋今夜,皓色正蒼蒼。”

  •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早寒風槭槭,新霽月蒼蒼。”

  • 唐白居易《送蕭處士游黔南》:“不醉黔中爭去得,磨圍山蒼蒼。”

  • 唐白居易《題清頭陀》:“煙月蒼蒼風瑟瑟,更無雜樹對山松。”

  • 唐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浦深煙渺渺,沙冷月蒼蒼。”

  • 唐熊孺登《正月十五日》:“深夜行歌聲絕后,紫姑神下月蒼蒼。”

  • 唐李紳《新樓詩二十首·晏安寺》:“啼鳥歇時山寂寂,野花殘處月蒼蒼。”

  • 唐杜牧《有懷重送斛斯判官》:“蒼蒼滿川亭,我有勞歌一爲听。”

  • 唐許渾《洛東蘭若夜歸》:“又歸何處去,塵路月蒼蒼。”

  • 唐李群玉《東湖》之二:“雨氣消殘暑,蒼蒼月欲升。”

  • 唐劉滄《經曲阜城》:“蕭索風高洙泗上,秋山明月蒼蒼。”

  • 唐司馬扎《築臺》:“照白露寒,蒼蒼故鄴城。”

  • 唐薛濤《送友人》:“水國蒹葮夜有霜,寒山色共蒼蒼。”

  • 唐闕名《七夕賦》:“月蒼蒼而上桂,風蕭蕭而吹筠。”

在這些例子中,“蒼蒼”顯然不可能是“深青色”。《漢語大詞典》【蒼蒼】將江淹《傷愛子賦》“月蒼蒼而架林”歸入義項“迷茫”,亦誤。“蒼蒼”常狀明月,照度良好。在月照語境中出現的“蒼蒼”只能理解爲月色清朗,而此義素未見拈出,工具書失收。
至於“橫”字,本毋須深究。宋程大昌《雍錄》:“終南山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徹藍田,凡雍、岐、郿、鄠、長安、萬年,相去且八百里,而連綿峙據其南者,皆此一山也。”終南山爲秦嶺中段,是中國南北天然的的分界線。地理上東西向稱“橫”乃是常識,以“橫”字加於終南毫不稀奇。如:北朝庾信《終南山義谷銘》“峯萬仞”,唐杜牧《長安雜題長句》之五“太白終南地軸”,唐祝元膺《喜晴見山雪》“卻覓終南山色看。倚天展玉屛風”,唐張喬《終南山》“天占半秦”,宋蘇軾《二月十六日,與張、李二君遊南溪,醉後,相與解衣濯足,因詠韓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樂而忘其在數百年之外也。次其韻》“終南太白翠微”等。
“蒼蒼橫翠微”,謂清朗的月色中,橫亙着蔥蘢的終南山脈。意境與胡氏所釋有乘雲行泥之别。
胡氏謂:
以漢字的本義爲紐帶來溝通古今詞義,挖掘出詞義間內在的聯繫,辨別它們的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漢語作品。

竊以爲這是手段與目的錯配。縱向“溝通古今詞義”是用來“知其所以然”的,並不能幫助正確地“知其然”。卽使溝通了古今詞義,瞭解了所有義項的來龍去脈,但如何從中選出此語境中所用?往往仍不免於想當然,何可憑信。詮釋古文獻,欲“知其然”,首先要作足夠的橫向文例歸納。解唐詩,談《説文解字》而不談《全唐詩》,其不足論可知矣。

2022年6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