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鮑照《野鵝賦》:“風梢梢而過樹,月蒼蒼而照臺。”
南朝宋鮑照《江上望月詩》:“蒼蒼隨遠色,瀁瀁逐漪漣。”
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霧籠籠而帶樹,月蒼蒼而架林。”
唐盧照鄰《早度分水嶺》:“瑟瑟松風急,蒼蒼山月團。”
唐王勃《寒夜懷友雜體》之一:“北山煙霧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蒼蒼。”
唐閻朝隱《明月歌》:“梅花雪白柳葉黃,雲霧四起月蒼蒼。”
唐王適《江上有懷》:“棹歌數曲如有待,正見明月度東海。海上雲盡月蒼蒼,萬里分輝滿洛陽。”
唐李白《月夜金陵懷古》:“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
唐岑參《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
唐岑參《緱山西峰草堂作》:“佇立雲去盡,蒼蒼月開園。”
唐岑參《裴將軍宅蘆管歌》:“海樹蕭索天雨霜,管聲寥亮月蒼蒼。”
唐賈至《銅雀臺》:“蒼蒼川上月,應照妾魂飛。”
唐皇甫冉《故齊王贈承天皇帝挽歌》:“蒼蒼松里月,萬古此高原。”
唐皇甫冉《赴李少府莊失路》:“月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伊川。”
唐劉長卿《祭崔相公文》:“月蒼蒼兮江淼淼,人不見兮猿獨愁。”
唐竇群《東山月下懷友人》:“東山多喬木,月午始蒼蒼。”
唐戴叔倫《夜發袁江寄李潁川劉侍御》:“半夜回舟入楚鄉,月明山水共蒼蒼。”
唐盧綸《同薛存誠登棲岩寺》:“蒼蒼此明月,下界正沈眠。”
唐盧綸《夜泊金陵》:“圓月出高城,蒼蒼照水營。”
唐李端《關山月》:“露溼月蒼蒼,關頭榆葉黃。”
唐武元衡《玉泉寺與潤上人望秋山懷張少尹》:“山寒天降霜,煙月共蒼蒼。”
唐張正一《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蒼字》:“高秋今夜月,皓色正蒼蒼。”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早寒風槭槭,新霽月蒼蒼。”
唐白居易《送蕭處士游黔南》:“不醉黔中爭去得,磨圍山月正蒼蒼。”
唐白居易《題清頭陀》:“煙月蒼蒼風瑟瑟,更無雜樹對山松。”
唐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浦深煙渺渺,沙冷月蒼蒼。”
唐熊孺登《正月十五日》:“深夜行歌聲絕后,紫姑神下月蒼蒼。”
唐李紳《新樓詩二十首·晏安寺》:“啼鳥歇時山寂寂,野花殘處月蒼蒼。”
唐杜牧《有懷重送斛斯判官》:“蒼蒼煙月滿川亭,我有勞歌一爲听。”
唐許渾《洛東蘭若夜歸》:“又歸何處去,塵路月蒼蒼。”
唐李群玉《東湖》之二:“雨氣消殘暑,蒼蒼月欲升。”
唐劉滄《經曲阜城》:“蕭索風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蒼蒼。”
唐司馬扎《築臺》:“月照白露寒,蒼蒼故鄴城。”
唐薛濤《送友人》:“水國蒹葮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唐闕名《七夕賦》:“月蒼蒼而上桂,風蕭蕭而吹筠。”
竊以爲這是手段與目的錯配。縱向“溝通古今詞義”是用來“知其所以然”的,並不能幫助正確地“知其然”。卽使溝通了古今詞義,瞭解了所有義項的來龍去脈,但如何從中選出此語境中所用?往往仍不免於想當然,何可憑信。詮釋古文獻,欲“知其然”,首先要作足夠的橫向文例歸納。解唐詩,談《説文解字》而不談《全唐詩》,其不足論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