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传承人】 罗桂霞,女,壮族,1943年6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剧协会员、市剧协副主席、市政协常委。现为桂林市桂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88 年文化部首批“特殊尖子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罗桂霞早年栖身梨园,入桂林市桂剧“桂”字科班学习桂剧表演,师从王琼仙、尹榕妹、张玲玲等前辈名家,后又得益于尹羲、玉芙蓉、苏芝仙等诸多名师指点,学习演出了传统剧目《拾玉镯》《人面桃花》《杏元和番》《女斩子》《玉堂春》《武家坡》《背解红罗》《斩三妖》《双拜月》《昭君出塞》。工旦行,擅演青衣、花旦、反串小生,文武兼能,尤以唱腔甜、亮、脆、美著称,创作演出新编剧目《海港》《杜鹃山》《茶瓶计》《杨门女将》《太平天国》等近80个,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80年代后,罗桂霞在坚持演出的繁重工作外,担任了桂剧81级、97级教学工作。 张树萍,女,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院长,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张树萍13岁涉身梨园,得到著名桂剧表演艺术家尹羲、秦彩霞老师的精心传授,工青衣,兼工花旦,表演温婉动人、声情并茂。在近四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集演员、导演于一身,代表剧目有《瑶妃传奇》《风采壮妹》《未了情》《漓江燕》《大儒还乡》等。主演、导演的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西第六届剧展桂花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荣誉,个人先后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广西剧展优秀导演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市级传承人】 曾素华,女,汉族,生于1930年7月,11岁考入欧阳予倩创办的广西戏曲改进学校学习桂剧表演,工小生。师从桂剧名小生肖砚青、露凝香,后又得到王盈秋的亲授与桂剧表演艺术家刘万春的提携,文武皆能。传统基本功扎实,掌握剧目繁多,尤擅演如《黄鹤楼》《白门楼》《草桥关》《刘高抢亲》等武功技巧较强的剧目。1987年、1991年、2000年,中央文化部、广西文化厅三度为其录制《黄鹤楼》《百花赠剑》《张生游寺》《河北借兵》《玉堂春》等传统剧目。 阳桂峰,男,汉族,1937年生,1950年在桂林市改进桂剧二团学艺,师从周兰魁。1953年桂字科班成立,又拜唐敬章为师,专攻文武老生,20世纪80年代为充实自己的不足,又拜刘民凤前辈为师,加强艺术修养。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兢兢业业工作,直到1996年退休。其嗓音宽厚,扮相俊朗,以文武老生见长,《杨衮教枪》《打棍出箱》等桂剧文武老生的代表剧目唱、舞都具特色。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对桂剧红生戏的研究有一定成果,在《梅仲闹堂》等以念白为主的剧目中也颇有建树。从事桂剧艺术传承60年来,坚持不断学习与舞台实践,常演《连劈三关》《打棍出箱》《逼上梁山》《七侠五义》《宋世杰告状》《红鬃烈马》《梅仲闹堂》《杨衮教枪》《关公挑袍》《定军山》《赐马大宴》等60余出传统剧目。1991年收录进中国专家人名辞典,1993年桂林市地方戏展演《宝莲灯》获导演奖及演员奖,录有《杨衮教枪》《柳刚打井》《单刀赴会》《五台出家》《大审探监》等示范性剧目视频资料。 周桂童,男,汉族,1938年11月出生,自幼随父学艺,1953年进桂林市桂剧团桂字科班,专攻净行,1956年出科,留团工作,1981年在广西戏曲学校桂林分校八一桂剧班任净行教师工作,1998年退休。师承其父周兰魁,又从文民奎老师学习《美良比锏》;从蒋金亮老师学习《打堂》《泗水拿刚》《李逵夺鱼》;从龙民介老师学习《李逵代嫁》;从杜木生老师学习《马武打宫》;从黄泽民老师学习《沙陀搬兵》;从刘才胜老师学习《醉打山门》。从艺四十余年,苦练基本功,大胆地吸收兄弟剧种的艺术特点,通过本身在舞台上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本身的艺术水平。常演剧目:《五台会兄》《泗水拿刚》《七郎闹店》《王通盗宝》《未央宫》《薛刚反唐》(五本)、《高旺进表》《司马洗宫》《霸王别姬》等。创编历史题材:《狄府血案》(二本)、《扇仇记》(四本)等。在桂剧团五十周年大庆活动中,在《七郎闹店》剧目中扮演杨七郎,得到著名导演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曾定国,男,汉族,1952年5月出生,1965考进广西戏曲学校桂剧班学习,先后师从桂剧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王盈秋先生,桂剧著名小生表演艺术家周文生、梁中骥先生。1992年拜全国著名导演余笑予先生为师,学习戏剧表演和如何成功塑造各种戏剧舞台人物形象。1980年赴四川向重庆京剧团厉家班邹福金老师学习《林冲夜奔》。1986年在广西昆曲学习班向昆曲大师周传瑛学习昆曲《偷诗》《拾画叫画》。在广西桂剧团当演员期间,在桂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尹羲先生亲自指导下排练了桂剧《拾玉镯》,著名小生周文生老师亲授了桂剧《黄鹤楼》,苏明香老师亲授了桂剧《三气周瑜》,王盈秋、朱将昌老师亲授了桂剧《辕门斩子》,在梁忠骥老师指导下排练演出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姐妹易嫁》《十五贯》《王熙凤与尤二姐》《五女拜寿》,主演了《窦婉青》《海瑞驯“虎”》《小刀会》《三看御妹》,现代戏《弹吉他的姑娘》《儿女亲事》《磐石湾》《小会计》等。在广西京剧团当演员期间排演过《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主演过《滩险灯红》等。在桂林市桂剧团期间,主演过《瑶妃传奇》《未了情》《风采壮妹》《砸锁》《漓江燕》《大儒还乡》等。在桂剧《漓江燕》中饰男主角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的优秀表演奖;主演桂剧《砸锁》荣获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的优秀表演奖;主演桂剧《大儒还乡》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奖;荣获桂林市文联颁发的1956至2006年度艺术成就奖;荣获桂林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受聘于桂林市艺术学校,担任97 届桂剧班正音、声腔教师。2012 年受聘于桂林市艺术学校,担任桂剧班、彩调班、曲艺班正音、声腔教师。受聘于桂林市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教授学生表演导演课程。此外,经常向剧团的青年演员教习戏曲声腔艺术,多次在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桂林图书馆、桂林市教育局进行讲座《谈谈桂林地方戏——桂剧》,也曾在广西电视台的历史文化大讲坛专栏录播《谈谈广西地方戏——桂剧》。受邀赴中央电视台《名家名段》栏目录播桂剧《书房定情》《阳关》中的经典唱段。 李忠,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副院长。1981年考入广西戏曲学校桂林分校进行专业桂剧班培训,拜桂剧名家林瑞仙、周桂童为师,工净行。在校期间学演了《夜探庐山》《五台会兄》《张杰反戒》《秦英小将》等十余出大小折子戏。毕业后继续从周桂童老师学艺,学习花脸行当中的一些绝活,如耍獠牙、抖披发、滚肚子等技巧。《秦英小将》获广西第二届剧展个人优秀表演奖、剧目二等奖;《七郎闹店》获全国国花杯青年演员大奖赛银奖;《野渡》获得广西小戏小品展演、表演奖;《斩雄信》获得第三届广西红梅杯中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灵渠长歌》获得第七届广西剧展优秀表演奖;《一品油茶七品官》获得广西第八届剧展桂花表演奖;《月影斩》获得广西第八届小戏小品展桂花表演奖。 刘淑娟,女,汉族,1969年出生,1981年进入桂林市戏曲学校学习桂剧表演,师从桂剧名家刘民凤,唐金安等。工桂剧老生,老旦。1987年毕业分配至桂林市桂剧团从事桂剧表演工作,现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从事桂剧艺术工作以来,刘淑娟努力进取,先后学习、排演剧目:《梨花斩子》《桑园会》《打金枝》《太君辞朝》等传统剧目几十余出,还在新编桂剧《何香凝》《大儒还乡》《漓江燕》《未了情》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经常上演《太君辞朝》《梨花斩子》等剧目,深得观众喜欢。2000年桂剧《漓江燕》获广西第五届剧展表演奖,2004年主演《对花枪》获全国推新人广西青年组一等奖,2007年主演《太君辞朝》获第三届广西戏曲“红梅奖”优秀演员一等奖,2012年主演桂剧《何香凝》获广西第八届剧展表演优秀奖。 伍思亭,女,汉族,1976年5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校桂剧班,并分配到桂林市桂剧团工作,主攻花旦表演。师从于桂剧表演艺术家罗桂霞,传承研习传统剧目《失子惊疯》《人面桃花》《双拜月》《谢瑶环》《贵妃醉酒》等优秀剧目,同时向桂剧表演艺术家苏桂茜老师求教,学演《花为媒》《抢伞》《珍珠塔》等传统剧目,受益颇多。1997年主演《花为媒》获第二届广西戏曲青年大赛二等奖;2004年主演《失子惊疯》获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杯中青年演员大赛优秀表演一等奖;2005年主演《大儒还乡》获第三届广西戏曲青年大赛二等奖, 2008年主演《瑶妃传奇》获全国红梅奖青年大赛一等奖;2009年主演《灵渠长歌 》获广西大戏剧展桂花金奖和个人表演奖;主演《野渡》获广西小戏剧展表演奖;2010年主演《谢瑶环》获第四届广西青年戏曲大赛二等奖;2013年11月主演《追梦》获第五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 |
|
来自: 長寿麒麟 > 《广西桂剧,壮剧,彩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