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死寡妇是古代印度教最可怕的习俗之一,当丈夫去世后,寡妇将在火葬丈夫的柴堆上陪葬。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看不下去了,宣布焚烧寡妇的做法将受到严惩,这个法令遭到印度教徒的强烈抗议,为此,当时的英军司令纳皮尔说过一段名言:“好吧,焚烧寡妇是你们的风俗,所以尽管去烧。但我们也有风俗,当男人活活烧死女人时,我们绞死他们,没收他们的财产。所以,我们将在柴堆旁竖起绞刑架,以便在寡妇被烧死时吊死所有人。”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第一,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 人类语言的发生标志着文化的开端,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的。文明的纵向历史比文化短得多。原始社会就有了文化,而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出现了文明。文明开始于文字的使用、金属工具的出现、国家的形成等,人类开始文明时代至今只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1871年,英国的泰勒认为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阶段,是文化演进中的一定时期,是文化中的亚文化。他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原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文明的出现。高级的文化才可称为文明。泰勒说:“文明的各种程度可看作发展或进化的阶段,即各个阶段既是过去历史的结果,同时又确实在形成未来历史方面发挥着固有作用。” 第二,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介于世界与国家之间的概念,古代有六个文明母体: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玛雅文明、安第斯文明、中国文明。他没有把印度文明包括进去。他认为世界曾经存在过23个文明体,将文明看成是生命一样的东西。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丹尼尔认为最古老的文明有六个: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墨西哥、秘鲁。 荷兰考古学家法兰克福认为世界上真正独立形成的文明中三个,分布在两河流域、中国、中南美洲。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上古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希腊、埃及、印度。 美国现代文化史学家菲利普·巴比格提出人类文化史上共有九种主要文明,分别为:埃及、巴比伦(或称美索不达米亚,包括从苏美尔到新巴比伦等一系列亚文明)、中国、印度、雅典(包括希腊和罗马两个独立文明)、秘鲁、中美洲(包括阿兹特克、奥尔梅克和玛雅等亚文明)、西欧(起始于10-11世纪)、近东(包括自犹太和波斯到东罗马和伊斯兰等亚文明)。他还提出了“边缘文明”和“次级文明”的概念。 从地域角度看,文明与文化圈概念有些类同。 第三,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 文化存在于有人的一切地方。有人说,文明特指物质形态化了文化,即与精神文化相对而言的物质文化和物质化了的精神体系。文明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认为,文化体系是宗教、艺术、科学这类具有理想性、精神性价值观的高级境界,而文明是属于如技巧、工艺等具体的、较低层次的概念。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文明是内容,文化是载体。文化是文明的载体。保持住这个载体,文明就能延续;丢掉这个载体,文明就会消失。 第四,从性质上看,文明是进步状态。 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正面的和负面的、优秀的和丑陋的之分。而文明是指进步的状态,是人类不断从蒙昧向开化、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向文雅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说:“文明是个历史概念,文明是和蒙昧、野蛮相对立的,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 文明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精华和财富。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就是文明。人类文明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的,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总之,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文化中有文明,文明中有文化。 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 文化强调生活方式,文明强调积极成果。 文明具有正面的、肯定的、积极的含义,而文化既具有正面价值,又存在负面意象。 文明是文化的对象化、外在化,是文化的实现。 文化告诉你屎有一千种吃法;文明告诉你屎不能吃。 |
|